教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140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没有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的分别。只有谁是不是真正的为学生付出了,真正的去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方法了,真正的去开心的面对自己的事业了。同样的教育学生,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同样的走进教室,方法不一样,效果也会不一样;同样的在工作,心态不一样,获得的也会不一样。
  【关键词】爱;不要抱怨;慧眼:笑:适合
  
  从教几年了,其实也不怎么懂得何谓教育。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一些自己的点滴想法。
  作为教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他不仅仅需要专业技术,更需要的是专业以外的东西。
  
  一、大爱无言
  
  或许我们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大堆好话,也觉得没有为学生少付出过,有时候甚至动粗,但是学生就是不听你的,反而还和你作对。这时候,不要总是觉得学生和你过意不去,回过头来想想,你教育学生的初衷是什么,是仅仅为了维持秩序?还是为了你的成绩?或者还是为了你的班级纪律?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当你真正的为了学生,替他们着想,为他们解决你认为很小的事情的时候,学生是会喜欢上你的。而且要知道,当我们真正为他们付出的时候,你不要老想着你付出了什么,就应当回报什么,就应当每位学生都要感恩与你。大爱无言。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选择了默默的奉献。“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你再辉煌,都只是在学校里,别人是不会知道你的。所以,少说两句怨言,多干一些实事。“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二、不要抱怨手中的牌
  
  我们每年都会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有好有坏,好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好,纪律好,学习好,一切都好。但往往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好样的,这时候你能做到的,就是让你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这些学生,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要总是抱怨学生基础差,能力低,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觉得他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不要否定学生的这些亮点。其实我们上学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不是每门功课都学的很好吧!再说了。和学生相比我们有教参,有经验,有很多的渠道可以弄懂有些问题,而学生却缺乏这些东西。没有教参我们和学生都差不多,所以,我們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水平上,和他们在一个水平上去解决问题,和他们一道完成你觉得很简单的任务,而不是拿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当你走进教室,你不是上帝,而是学生的伙伴。只有这样,你手中的这些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也不要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悲叹自己大材小用。“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三、借我一双慧眼
  
  人心隔肚皮,虽然是贬义的,但也说明人的心理有时候是很难弄清楚的。作为教师,尤其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他们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想法,所以要尽量了解学生。要全部弄清楚每位学生又谈何容易,我们需要弄清楚的往往就那么几个,就是学生当中的那些每位老师都“关注”的对象。教育之道,“攻心为上”。当你真正的了解了学生的时候,一句话很可能会挽救一个人,一分钟很可能会成就一个人。记住,这句话不是我们的老生常谈,而是你真正了解了学生的时候才说出来的那句话。所以,我们需要一双慧眼,看清楚学生的内心,然后再借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包括我们自己,都有迷失的时候,何况是学生?多长一双慧眼,多送一双慧眼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四、一笑而过
  
  学生没有欠我们什么,所以没有必要给学生哭丧着脸,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行道,就得喜欢学生,经常微笑的面对他们,在生活中,我们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不比我们低,我们也不比学生优越。但作为老师,似乎大多数都觉得没有微笑的理由,妻儿无靠,父母无依,房小无车,更无积蓄,吃无山珍,穿无档次——既然我们得不到,那么就学会放弃,微笑着面对一切。换得一份内心的安宁。虽然有时候一日三餐都在忙忙碌碌中进行,但反过来想想,不忙碌的时候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微笑是医治伤痛的最好的良药,就让我们微笑着面对学生,同时微笑着诠释自己的人生。面对我们暗淡的生活,要学会一笑而过。
  
  五、适合是关键
  
  我们在书上学了很多教育理论,结果发现,一到教室里,什么都不是。这时候我们都很失落,其实想想,对于随便在家门前挖一条水渠来说,大型机器倒不如一把铁锹。面对自己的学生。不要总是套一些理论的东西,来点他们能接受的,这样实惠又省力。不然等你把大型机器的操作教会了的时候水都满溢到你家院子里了。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也是我几年来一直实践和思考的结果。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没有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的分别。只有谁是不是真正的为学生付出了,真正的去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方法了,真正的去开心的面对自己的事业了。同样的教育学生,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同样的走进教室,方法不一样,效果也会不一样;同样的在工作,心态不一样,获得的也会不一样。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不是要同仁们苟同我的看法,也不是要大家如我所言的去做,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些东西也仅仅是我的看法,但我会把这些东西一直铭记在心。实施下去。
其他文献
开展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学( )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
现象扫描:  师:同学们,看这道题怎么解决比较简单,“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100米,长比宽的4倍多4米,长方形操场的宽是多少米?”怎么列算式?  生1:(100 4)÷4  师:同意这样列式的举手(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举手)。老师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后,再次让学生列算式。  生2:可以用方程来做,解设:宽是x米,4x 4=100  师: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样的方程对不对。然后又一次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解决问
【摘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可以通过选准教材切入点,切入时代脉搏,寻找真实结合点,体现教学的生活性,营造生命关注“点”,拨动生命的心弦等策略,激活思品教学“探究点”给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气和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切入点;结合点;关主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必需以育人为本,采取适当探究策略,灵活地将思品教学课堂,变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舞
课堂教学要有其有效性,其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个定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时间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不能谈效率。第二,目标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要与目标挂钩,离开目标也谈不上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从以下的途径和方法加以解决。    1、养成一题多说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注意“怎样解题”,而
本文所指“困难生”是指那些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暂时遇上困难的学生,习惯上大家把这类学生统称为“差生”,我认为“差生”这一称呼不是很科学和合理的,有点像给学生“贴标签”、下“判决书”,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会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成为真正的“差生”。因此我认为称这类学生为“困难生更恰当一些。  “困难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学生、老师、家长、环境影响,学习目的和教学方法以及起始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创造性思维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讲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意味着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必要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作为综合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水平直接显示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就拿习作评改来说,我们常见的做法是,面对几十个学生的“文山”老师精耕细作,找错别字,改病句;察漏补缺,删冗除繁;评优评劣,眉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有了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摘要】中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及人格发展问题,是目前教育者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人榕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隐性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使之乐于接受,就可以有效的對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进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关键词】加强修养;提高实效;强化人格;参与实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第八课第二框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中第二目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材中在该部分内容中对于量质变问题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量质变的定义、量质变的关系、量质变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从课本的表述来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1.“促进事物的质变”还是“促进事物的发展”问题    《生活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