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其创新能力,并不是让他们真正地创造出什么新东西,而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挑战,不断突破,不新创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先进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最主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考出好成绩,便是好学生;教师课讲得好,讲的内容学生听得懂,就是好老师。但对于现代社会,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有特色、有专长的人才。一个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寻找差距、发现自己不足,能把时代的脉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多少年来,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创新,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加强师生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体贴、理解和宽容。只有这种宽松、自由、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消除学生的“害怕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敢创新,形成一种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氛围和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趣味问题鼓励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身心愉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在“有疑——无疑——新疑”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建立起与现实的联系,把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植于丰富的、动态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组织一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知识宣传、数学问题研讨、社会问题调查等。要让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和相互启发,对社会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平年、闰年的判断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平年、闰年呢?闰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非常好奇,想一下弄清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教师先讲“一日”、“一月”、“一年”是怎么来的,然后让学生任报一个年份,教师都能随口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而当全班学生感到惊讶、好奇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本上没有的判断闰年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从而诱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教师的有效引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助手
  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新知。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契机,组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生疑、质疑,有疑。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很多,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人民币的知识告诉同学们呢?通过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使学生的信息相互影响、相互吸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拓展性、开放性的练习训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和创造性。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小学放两部科学教育影片,第一部长585米,放映19.5分钟,第二部长720米,要比第一部多放映多少分钟?对于这道题,教师要求是只列式不计算,比一比看谁用的方法多。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很快有多数同学先后列出3种不同的算式:①720÷(585÷19.5)-19.5;②19.5×(720÷585)-19.5;③(19.5÷585)×(720-585)。紧接着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相继又出现了2种不同的解法:④(720-585)÷(585÷19.5);⑥19.5×[(720-585)÷585]。然后指名回答每一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说出了各自的理由,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畅所欲言”,还要让学生学会“洗耳恭听”。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或一件事,老师都要反复说很多次,孩子们都不一定能完全听懂。在小学三个学段中,都明确了关于倾听的目标:“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
期刊
我工作六年来一直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去年由于学校紧缺语文教师,学校决定让我再带一个班的语文。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互渗透,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对学生来说,对比鲜明强烈、活泼生动的刺
期刊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历史的瑰宝。它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修养,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而四海传扬。  我们的孩子自小就在这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成长,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这样满口生香的诗句在孩
期刊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
期刊
摘 要:课堂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高效的课堂效益才能保障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而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就靠老师每一节课的教学是否具有高效的课堂效益。本文根据个人在多年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经验进行了系列阐述,在同行们的教学中,如能很好地实施,可以收到高效的课堂效益,未来要培养出现代创造型、超常发挥型、考不倒型的“高才生”是大有希望的。如本文能对同行们有一定的启发或帮助,这将是作者最大的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策略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按照教学时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按照事先设计
期刊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最擅长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喜欢上音乐课。然而,本学期当我信心百倍走进六年级的教室时,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第一节课,有的学生拖拖拉拉,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慵懒心理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
期刊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真挚浓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以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情境,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即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