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情 艺术之魂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加筝扬琴”的一种完美展示中体会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之情。本文沿着历史的脉络来综述“加筝扬琴”的发展,对《渔舟唱晚》的演奏技法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了解“加筝扬琴”对我们的影响。
  [关键词]“加筝扬琴”;赵德林;演奏技法;《渔舟唱晚》
  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5-0099-02
  一、“加筝扬琴”的发展
  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具有民族之情和艺术之魂。古代艺术歌曲大都由民间艺人所创作,是物质文化遗产。
  “加筝扬琴”的构造——它的腹板与面板固定连接,扬琴部分位于面板上部,改造过的古筝部分位于面板下部。“加筝扬琴”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声音共鸣洪亮,它兼具扬琴和古筝两种乐器的音乐效果。在扬琴上加入古筝,既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又增加了筝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在演奏任何转调的乐曲时,都不受时间和技术的限制,特别在独奏、重奏中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演奏者在演奏较难琶音的曲子时,可以用古筝来代替,方法很容易掌握。
  为了更好地了解“加筝扬琴”,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在《辞海》的第178页中发现,最原始的扬琴发源地是在中国,而并非是从国外引进的。“加筝扬琴”是赵德林老先生根据历史上有一种叫“筑”的东西自创出来的。古代有一种乐器叫“筑”,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形似筝,有十三条弦,弦下边有柱。
  《诗经》中记载了三十余种乐器,其中“筑”是弦拨乐器,它既能“打”还可以“弹”。林谦三林谦三是日本音乐学家,主要论著有《隋唐燕乐调研究》和《雅乐(古乐谱的解读)》等指出:“筑与筝,具是五弦,而且筝是筑身,它们的形体都很相似。后汉时代注释家说筝和筑是有区别的,但最早它们都是五弦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扬琴”,由赵德林老先生在扬琴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的乐器——“加筝扬琴”,并创作了许多曲子,像《渔舟唱晚》等。
  二、《渔舟唱晚》的演奏技法
  《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经典乐曲,这首乐曲由黄河教授黄河,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所谱写,他采用了初唐时期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六朝骈文之新变,又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里的诗词作为这首乐曲的标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师们赋予这首极具中国传统民族气派风格的乐曲以新的诠释,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改编,创作中他们身临其境,体会到山间的潺潺流水和孤高自赏的情感。最终由演奏者选取的各种中西乐器广泛演奏,成为国内外音乐欣赏的名曲。
  《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传统古曲,这首乐曲描绘了当地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它以此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如今,赵德林老先生根据黄河教授的扬琴曲创作改编成独一无二的“加筝扬琴”曲。为了突出这首曲子的特点,谱面上的琶音均可以用古筝来代替,充分体现了乐曲在演奏时以优美如歌的演奏形式为基调的特点。
  《渔舟唱晚》这部乐曲一共有144小节,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以引子、慢板(第1小节到第49小节)、快板(第50小节到第128小节)和结尾(第129小节到第144小节)构成的。乐曲开始的前倚音可以用古筝来代替,演奏者用扬琴的琴竹尾部来弹拨古筝上的琴弦。演奏时要轻轻的、稳的、优美的演奏,让听众仿佛置身于蓝天上白云自由漂浮、山涧的流水自由垂下的情景中,演奏者演奏时节奏表现力要强,由弱渐强、由慢渐快,充分体现演奏者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鲜明的音乐表现力。还要营造出一种青山绿水的意境,音色要柔和。如果引子乐段用扬琴来演奏就没有古筝那种山涧流水的音色,不能突出“加筝扬琴”的特色。
  慢板(第1小节到第49小节)是轻松愉快、如歌如泣、优美抒情的,描绘出渔人在出海的船上大声歌唱的景象。演奏者在演奏时要轻轻敲击琴弦,达到一种连绵不绝的音响的效果,此乐段用浑厚深沉的低音,让听众具有空间感。音乐充分展现八度和声,如同出海的渔人由远至近推到听者的眼前一样,描绘了渔人在出海时看到的景象。此乐段就像古画一样,有年代久远的历史感,它是一幅具有神奇魔力、神秘的画,能让听者慢慢静下心来看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倒影和渔人们幸福的笑容。慢板中出现了连跳三连音,左右连跳三连音用扬琴演奏,演奏者在演奏三连音时一只手弹三下,另一只手也同样的速度弹跳三下,左右交替重复弹奏。演奏的效果就好像是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它们带来了吵闹,叽叽喳喳几声后便消失在远方。此画面带给听者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好像自己已经置身于渔船之上,眼前呈现出朴素自然的渔民生活。
  快板(第50小节到第128小节)的前四小节左手是轮音,都在主和弦上减慢演奏。快板急而有序,快而不乱,就像渔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捕鱼的场景。他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这么辛苦的捕鱼就是为自己幸福家庭所奋斗的画面,演奏者在演奏这一乐段时应注意十六分音符。此乐段运用低八度和高八度和弦的巧妙结合,一方面突出了广阔的线条;另一方面突出高音区域的明净、高亢与大跳音程的明亮、激动的旋律,把乐曲的情趣推向了一个新的意境,让听者回味无穷、受益匪浅。第128小节又出现琶音,演奏者可用古筝来演奏,要逐渐渐强,让听者感觉到渔人在和波涛汹涌的船上拼命捕鱼的场面,通过这一连串的琶音表达了渔人冲破海浪、抓捕鱼后的成就感。
  结尾(第129小节到第144小节)描写渔人们荡桨归舟、破浪前进的情景,演奏者要让听者充分体会到渔人们捕完鱼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晚霞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天水相连,渔人们满载而归。虽然他们的脸都布满饱经风霜的皱纹,但他们依旧幸福地唱着歌慢慢往岸边前行。
  此曲首尾呼应,演奏者也要在这意境中处理好细节。《渔舟唱晚》既具有山清水秀、自然含蓄的抒情诗,又有重峦叠嶂、淡雅脱俗的水墨画格调。这首乐曲在民间流传广泛,不同的听者在不同的环境下欣赏乐曲时也有不同的心情。但不管演奏者怎样处理乐曲,都能让听众与演奏者互相感受到此曲的魅力。通过笔者对这部乐曲的分析,充分体会到演奏者在演奏“加筝扬琴”时的快乐和感受。
  一部扬琴,一把古筝,妙手生花,竟可以衍生出如此曼妙的旋律;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世代传承,便成了永世不可磨灭的经典。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赵德林老先生用事实行动和勇于不断创新的精神,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力量,这才有了民族之情、艺术之魂的完美展示 ——“加筝扬琴”。
  [参 考 文 献]
  [1]田可文.中国音乐史与名著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赵艳芳.扬琴训练问答[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89.
  [3]肖希凤.滕王阁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责任编辑:章若艺)
其他文献
[摘要]四川康、安多及嘉戎方言区的藏族民歌中,“鲁、勒、纳勒”在数量上占据了三分之一,由于各藏区居住的地域不同、所操方言的差异,以及各地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活方式差异,都使其在相互混合交融的同时,具有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地域性色彩差异。本文以该地区这种体裁的原生态民歌为研究对象,从旋律的形态、旋律的调式与音阶及旋律的特色化润饰三个方面,通过旋律学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来阐述其在不同方言区域间的差异化特征
期刊
[摘要]在任何艺术创作中,情感都应该是真实的。音乐艺术也不例外,需要人们通过感性与理性双重因素的有效结合,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美好理想的期盼渗透到音符中,传递给观众,在打动自己的同时,震撼观众的心灵。本文以声乐作品《千古绝唱》为例,对该作品如何表达情感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情感; 歌唱 ;歌曲处理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
期刊
[摘要]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城乡之间已经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作者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边远地区的中小学中,有的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有音乐教师的大多也只能教教唱歌,地方政府重视不够,经费不足设备简陋,情况很是严重。本文旨在呼吁主管部门重视、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以加速改善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具体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我心中的祖国是歌,是一首一首扣人心弦的歌。祖国的歌,有屈辱,有悲壮,有奋斗的足迹,也有不屈的精神。祖国的歌千姿百态,昂扬而激人奋发,他的歌声中,讲述着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传说传说……  曾经的祖国谱写着那一首繁荣而昌盛的歌。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吸取教训,实现贞观之治。唐玄宗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密切各国关系,为各国友好相处作出重要贡献。文化更是达到登峰
期刊
韩少功简介  韩少功(1953年1月-),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  韩少功人物经历  1968.12——1974.12,湖南省汨罗县天井公社知青。1978.03——1981.12,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0.11——1995.12,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正处级)。1995.12——2000.09,海南省作协主席(副厅
期刊
那天,  我们相聚太平山,  你的到来再一次拨动我心弦。  隔着爬满牵牛花的栅栏,  我还是把你的音容笑貌塞满我的心间。  往昔我心间,  你就是我的一片天。  三八线,  偷看你的眼,  难以阻拦。  我走后,  你走前,  心砰砰跳,  看你走远。  就这样,  走到今天,  你还是我的女神我的天,  友谊永相伴,  永相伴!  那天,  我们相聚太平山,  你的到来再一次拨动我心弦。  隔着
期刊
父亲生于1926年腊月,天寒地冻、兵荒马乱的年岁,应该是没有多少欢乐和欣喜,甚至不会比一头母羊羔的降生带来的喜庆更多。当时住在静宁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据说家道还算可以,20多口人,几十只羊,一湾地。但倾巢之下安能有完卵。随着几个正值壮年的祖辈被抓丁的抓丁,逃命的逃命,而后是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病亡,奶奶改嫁,三岁的父亲成了孤儿,家里也接连死了好几口人,加上土匪抢劫,家道衰落,走投无路的太爷领着
期刊
摘要:画一幅色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素描关系的整体,也要考虑到色彩关系的整体。从素描关系的角度来说,不可以每个都塑造的太仔细,因为全面俱到的作品并不是整体,要消弱次要物体突出主题,一个画里需要有视觉中心,重点要突出,要让主体出彩,没有视觉中心的画面是不会整体的,因为这会使观赏者不知看哪里好,视点将是散乱的状态。  关键词:整体;画面;色调;水粉;画法  正文:  1.对整体观察的理解  整体观察在一
期刊
中国梦存在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信念与奋斗的动力,自历史的滚滚长河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过往。  中国是那个曾建成了万里长城,建造了数座精美的宫殿的古老国家;中国是那个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文化宝库;中国是那个曾备受屈辱痛苦挣扎,因君主无能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而签订下大量不平等条约的东亚弱国;中国更是那个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击退了一切艰难险阻从而创造了奇迹
期刊
秃鹤与桑桑从一年级始,一直到六年级,都是同班同学。  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为秃鹤。秃鹤所在的那个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枫树的小村子。每到秋后,那枫树一树一树红起来,红得很耐看。但这个村子里,却有许多秃子。他们一个一个地光着头,从那么好看的枫树下走,就吸引了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停住了脚步,在一旁静静地看。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