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城乡之间已经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作者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边远地区的中小学中,有的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有音乐教师的大多也只能教教唱歌,地方政府重视不够,经费不足设备简陋,情况很是严重。本文旨在呼吁主管部门重视、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以加速改善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具体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5-0037-0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论是在城市或者农村都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今有些农村偏远地区,在开展音乐教育的条件上有着很多的不足,其中音乐老师紧缺,音乐课堂设备简陋,音乐课教学质量一般,学校对其重视程度的不足等现状尤其突出,而我们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加大投入成本,提高音乐老师教学水平,改善设备设施,为美育教育的音乐课堂做好准备并打好基础。
  一、调查样本的构成特征
  本次课题的调查地点在湖北省黄石市郊区以及周边偏僻的农村中小学,中小学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最早体验者,是美育的最初受益群体,而学校作为育人、树人的最佳场所,在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指引下,更要以城市和偏远地区农村人们文化素养的均衡发展为出发点,努力从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做起。本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县级的各十所中小学为例,对来自农村的中小学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对比研究,了解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文化背景、课内外音乐学习背景、中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行为与态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总结出影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学习现状的因素,并试图提出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希望为政府有关部门机构在研究和改善城镇与农村偏远地区素质教育公平、减小城镇与农村偏远地区教育差距等问题提供参考,希望以此能够改善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和问题。
  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所调查学校的教师、学生、学校及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数据资料收集,结合亲身实地调研,通过科学具体的信息处理,综合比较,合理归纳所涉及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及原因
  总而言之有以下诸多方面的差异:(1)农村中小学文化背景的差异;(2)中小学课内外学习环境(师资、开课、教材与设备)的差异;(3)中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行为与态度呈现出的特点。 在以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改进湖北省黄石市中小学音乐学习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1)观念先行,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2)政府主导,建立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3)完善体制,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4)内涵发展,城镇和乡村各类学校能够自身主动加强教学方面的效率和技能;(5)关注学生兴趣,改善学生成长中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多开展一些创新的实践活动;(6)城乡互助,城镇与乡村学校不断加强互动交流学习;(7)借鉴学习,从而逐步实现城镇和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先进设施以及文化的共享。为本次的调查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便利,增强了本课题实施的可操作性。
  (一)流行音乐对于传统音乐的冲击
  流行音乐可以说是现今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有着广大的受众人群,小至刚懂事的孩童,老至年过半百的叔叔阿姨都有着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和歌手。流行音乐之所以会让这么广的人群喜爱,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其内容表达了当今的时代节奏,它的旋律和节奏感则表现了当今社会的现状,它的内容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想法和生活状态。流行音乐明快的节奏感还从另一方面表达出了符合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单纯的内心情感,现今学校中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缺乏引导,所以中小学生还没有达到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社会大众的自身需求
  现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甚至精神文化上的需要已经超越过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使得音乐文化在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 现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模式渐趋形成,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也不断相互交流发展,多彩缤纷的音乐丰富并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形成了现今多彩绚丽、生机勃勃的世界.很多中学生只是被音乐的优美旋律和动感节奏所吸引和跟随大众潮流而产生喜爱,其实没有更深入地去了解体会并感受音乐的内涵。现今,音乐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用良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中学生正确的去了解音乐的重要性,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喜爱音乐和了解音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中小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欣赏音乐的水平和精神生活。
  (三)偏远地区的经济条件压制
  多年来,虽然农村地区的经济随着国家的富强也有所进步,可是这些地区还是对于音乐方面的教育有所懈怠。一直以来,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受到封建文化的影响,学校管理层对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不够完善、音乐老师团队的稀缺、音乐老师技能的低下、音乐教学硬件设备设施的简陋等原因,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中国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放在应试教育上,素质教育也是近些年提出来的。所以就造成了学校教学计划主要是以考试考什么内容,课堂就教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内容来制定。不在升学考试里学科的教学,尤其是音乐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都没有真正按教学计划的标准得到开展落实,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不开这门课程。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开课情况和实践活动非常少,上课内容也只是教唱歌曲,有音乐教师的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也还是以歌唱和舞蹈的教学为主,民族乐器的合奏与传授、合唱与指挥等一些课堂的开展情况更是空白。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继承与发展路径
  (一)充分认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音乐的调研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现在他们非常喜欢上音乐课,特别是每当音乐教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欢呼声给予了音乐教师充分的肯定,并且课堂气氛良好,同学们在课堂上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很高;从原来上课时,一讲到苦闷枯燥的古典和民族音乐时,学生们就睡觉、聊天,不愿意听讲。而现在,他们却慢慢开始和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开始时,学生们对音乐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不去听记,下课之后依然一无所知,到现在有些学生开始自己去私下关注一些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家、并了解他们的成名曲;从开始时,大部分同学不敢大声歌唱甚至不敢开口唱歌,而现在很多学生希望多学唱并了解一些经典的歌曲。从以上说明,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已不只是停留在音乐表面,他们的音乐素养已有所提高。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建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加强重视现今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实施情况,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增大音乐教育投入,建立、健全并完善有关制度,做好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的传统观念,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艺术兴趣和音乐素养,不断学习并加强思想认识,要了解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让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股合力,都来关心、重视农村音乐教育,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提升农村孩子的素质教育,真正做到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从教育做起,从娃娃做起,别让我们的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切实采取发展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前已述及, 黄石地区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直存在, 却并没能够得以解决。针对此问题,我们应当了解学生和这个社会发展的需求,来推行音乐教育,提升农村音乐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1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制度,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整体素质。
  2转变教育观念和认识,能够充分了解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3立足实践活动,切实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4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偏远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
  (三)不断加强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度
  很长时间以来,音乐课堂在学校课堂中的地位最直接的标志恐怕就是需不需要上音乐课,上到什么时候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音乐老师短缺,不少的农村中小学校存在老师紧缺现象,更为突出的是偏僻地区的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上课,更没有所需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2学校主管领导老师对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和美育基础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所以也就出现了老师紧缺,设备不够完善甚至没有,音乐老师改教其他学科,而音乐课却不开课或偶尔开课的怪现象。
  (四)系统性规划建设方针方法
  1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2认真贯彻新课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
  3配备合理的音乐教育师资,充分利用音乐资源;
  4推进教学方法科学化、教材内容多元化。
  例如:
  ① 把流行歌曲元素运用到课堂;
  ②开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课;
  ③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结语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传授以及欣赏等,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来将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美育,从而使广大学生从中培养兴趣、提高自身素养、发展情感智力、活跃思想意识,还能从侧面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培养了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是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始至终开展科学有效的音乐教育课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我国现今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近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都是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而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村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也将是一场持久战,这也告诉了我们,对农村偏远地区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将任重而道远。由于本人能力和水平的局限,本课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刻,本论文涉及到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希望偏远地区农村音乐教育需要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偏远地区农村音乐教育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郭龙龙.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戏剧之家, 2010.
  [2]田向弘.缩短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差距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0.
  [3]潘向红.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J].吉林教育:教研,2009.
  [4]张敬卓.小学音乐教育的圭臬与守成[J].科技信息,2011.
  [5]魏平.成都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实践与研究[J].学科教学音乐,2009.
  [6]罗伟胜.湘东地区偏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J].2010年 4月
  (责任编辑:章若艺)
其他文献
[摘要]《江南之恋》是一部音乐电影同名主题曲,它富有创意的制作画面和完美的词曲结合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文章通过对主题歌曲《江南之恋》的音乐画面、歌词创作、音乐素材、词曲结合、独特的“民通”唱法、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歌曲的民族特色,总结出了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江南之恋;音乐电影;作品特点;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
期刊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天地 ·悠然—王璜生水墨艺术展”于2006年12月11日至18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2月11日上午10时至13时,“‘天地·悠然—王璜生水墨艺术展’座谈会”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主持。出席座谈会的学者和艺术家有潘公凯、水天中、刘勃舒、许江、程大利、杨力舟、高名潞、尹吉男、邹跃进、李
期刊
陈国勇  1948年生于重庆,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山水研究生,1980年毕业留校。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国勇工作室”主持,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艺术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艺术鉴定顾问,陕西文史馆馆员。      与国勇相识转眼已经二十六、七个年头了。  记得初见陈国勇是在1980年夏天,当时我们都还在读研究生,他是西安美院中国画系罗铭教授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1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5-0017-03  今年春节期间,朋友在一起聚会,杨成春向我说起要出版作词歌曲集,当面热情邀请我作序。时隔不久,他便从网上传来了编选目录和入编的部分歌词稿。据我所知,三湘乐坛单独出版作词歌曲集的词家,早些年除了已故湘籍著名词作家夏劲风和原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两人外,迄今为止杨成春算是第三位了。作者出书,犹如
期刊
中国画美学观念的现代转换  崔庆忠 《中国艺术报》2006年12月15日  按照艺术审美的主要表现形态:优美和壮美,喜剧美和悲剧美,或者阴柔美和阳刚美来说,传统中国绘画的美学形态属于优美、喜剧美、阴柔美,以反映温柔敦厚的阴柔美为主要特色,虽然其中也不乏阳刚、雄强的大气之美,但从总体上来说不属于悲壮美、阳刚美的艺术体系。这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的儒、道、佛紧密相连的。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史来看,中国绘画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5-0001-02  今年是施光南诞辰75周年和逝世25周年,感谢《当代音乐》编辑部举办这样的纪念活动。  施光南是我的丈夫,同时也是人民爱戴的音乐家。他离开这片他曾经深爱的”多情的土地”和土地的人民已经二十五载了.他生前创作过的如《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月光下的凤尾竹》和《多情的土地》等歌曲
期刊
[摘要]台湾教育界有句金玉良言,就是“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学音乐能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正直的品质,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激发孩子的潜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还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生存技能。孩子通过学习音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的道德就不会沦丧、处事就不会呆板、意志就不会消沉。  [关键词]音乐教育;孩子;智力;非智力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姑娘歌第十一代传承人符海燕女士的访谈,梳理粤西雷州姑娘歌的创作、表演仪式与演唱技巧等内容,分析当前粤西雷歌传承与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符海燕,1973年出生于雷州市纪家镇田园村。13岁入行,先后师从谢莲兴、周定状、李莲珠等名家。18岁获得海康县“姑娘歌”对唱赛一等奖。2003年参加省首届民间歌会民歌大赛获铜奖;2004、2005连续两年获得
期刊
[摘要]四川康、安多及嘉戎方言区的藏族民歌中,“鲁、勒、纳勒”在数量上占据了三分之一,由于各藏区居住的地域不同、所操方言的差异,以及各地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活方式差异,都使其在相互混合交融的同时,具有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地域性色彩差异。本文以该地区这种体裁的原生态民歌为研究对象,从旋律的形态、旋律的调式与音阶及旋律的特色化润饰三个方面,通过旋律学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来阐述其在不同方言区域间的差异化特征
期刊
[摘要]在任何艺术创作中,情感都应该是真实的。音乐艺术也不例外,需要人们通过感性与理性双重因素的有效结合,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美好理想的期盼渗透到音符中,传递给观众,在打动自己的同时,震撼观众的心灵。本文以声乐作品《千古绝唱》为例,对该作品如何表达情感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情感; 歌唱 ;歌曲处理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