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研究收集我院病理科存档的原发性卵巢癌标本68例为卵巢癌组,另选取同期术后切除病理确诊良性的卵巢组织30例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检测MTA1以及VEGF蛋白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MTA1蛋白在卵巢癌组中表达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596,P=0.000),VEGF蛋白在卵巢癌组中表达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049,P=0.000);MTA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级等因素无关(P>0.05),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VEGF的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結转移、肿瘤分级等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68例卵巢癌患者中的MTA1和VEGF蛋白共同表达阳性者30例,二者呈正相关(r=0.406,P<0.05)。 结论 MTA1和VEGF蛋白表达在卵巢癌的发展中均有一定的作用,二者呈协同作用,若二者水平提高则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卵巢癌;蛋白;淋巴结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4-000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ovarian cancer. Methods 68 cases of primary ovarian cancer specimens which were archiv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as ovarian cancer group. 30 cases benign ovarian tissue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resec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MTA1 and VEGF protein in ovarian cancer and normal ovarian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EnVision metho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was detected. Results The case number of MTA1 protein expressed in ovarian canc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χ2=16.596,P=0.000). The case number of VEGF protein expressed in ovarian canc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χ2=11.049,P=0.000); the expression of MTA1 protein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tumor grade and other factors(P>0.05), and had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grad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P<0.05); the expression of VEGF protein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age of the patients(P>0.05), and it was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sta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umor grade(P<0.05); among 68 cases of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there were 30 patients with co-expressed MTA1 and VEGF protein, and the two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r=0.406,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MTA1 and VEGF prote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varian cancer. The two have synergistic effect. If the levels of the two protein are increased, it indicates that the patients have poor prognosis.
  [Key words] Tumor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Ovarian cancer;Protein;Lymphatic metastasis
  相关资料显示[1,2]: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疾病,发病率位于第三位,仅低于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中一般均呈现高表达[3],并且与恶性疾病的发展进程呈相关性[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收集我院病理科存档的原发性卵巢癌标本68例,与良性卵巢组织比较,探讨MTA1以及VEGF蛋白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病理科68例原发卵巢癌标本作为卵巢癌组,对入组标本重新切片,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41例,黏液性囊腺癌12例,子宫内膜样癌15例。病理分级为G1 22例,G2共27例,G3共19例,研究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患者标本共3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委会审批通过,同意进行本研究。
  1.2 方法
  应用Santa Cruz公司生产的MTA1多克隆抗体以及VEGF单克隆抗体,显色试剂应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氨基联苯胺,MTA1为浓缩液,需要按1∶150的比例进行稀释。应用免疫自制化学EnVision两步染色法,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选取阳性切片(已知)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中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研究结果的对照分析标准。
  1.3 观察指标和结果判定
  观察标准[6-7]:①观察MTA1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②观察二者表达与临床因素的关系;③观察卵巢癌组织中MTA1和VEGF蛋白的关系。
  结果判定[8]:MTA1蛋白阳性,棕黄色颗粒显色;VEGF阳性,棕黄色颗粒显色。高倍镜400×,随机选取5个有效观察视野,观察标准:100细胞/视野,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以观察到的细胞数平均值表示,阳性细胞数若小于10%,则判定为0分;若在10%~50%之间,判定为1分;若在51%~75%之间,判定为2分;若大于75%,则判定为3分。染色强度包括0、弱、中、强4分等级,分别对应0、1、2、3分。兩者乘积结果≥4分则为阳性,若<4分,结果判定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录入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MTA1、CXCR4的蛋白在卵巢癌和卵巢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表达情况和临床因素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MTA1、CXCR4 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关系,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TA1和VEGF蛋白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情况
  MTA1蛋白在卵巢癌组中表达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96,P=0.000);VEGF蛋白在卵巢癌组中表达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9,P=0.000)。见表1。
  2.2 MTA1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MTA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级等因素无关(P>0.05),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等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见表2。
  2.3卵巢癌组织中MTA1和VEGF蛋白的关系
  68例卵巢癌患者中,MTA1和VEGF蛋白同时为阳性表达者共30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406,P<0.05)。见表3。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示[9]: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生血管生成,进而出现肿瘤转移,引起患者病情恶化。MAT1则是肿瘤转移的相关基因,属于MTA中的一种,MTA1在多种肿瘤均存在异常表达[10]。在非小细胞癌中[11],有研究提示MTA1与非小细胞癌病情发展不具有相关性。在子宫内膜癌中[12],MTA1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在宫颈癌中,MTA1一般会呈现高表达,使MTA1基因沉默可以显示出一只宫颈癌细胞的恶性发展,表明了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TA1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口腔鳞癌中,MTA1呈现高表达,但表明其是癌细胞出现淋巴转移的重要方式与转移途径,可以作为标记因子来预测淋巴转移[13]。VEGF蛋白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受体相互结合,诱导新生血管形成[14]。史惠蓉等[15]发现,VEGF蛋白表达可以评价肿瘤的预后,还可以结合CA125等预测早期卵巢癌。相关学者认为[16],应用卵巢癌细胞进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VEGF蛋白能够促进卵巢癌的供血血管生成,并且具有促进卵巢癌迁延转移能力。
  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MTA1蛋白表达和患者年龄、肿瘤分级等因素无关(P>0.05),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表明了MTA1蛋白表达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与肿瘤的预后相关,同时也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临床标记物。结果中显示了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等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提示了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VEGF蛋白与正常组织相比,显著增高,所以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附近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等情况密切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者VEGF蛋白呈阳性表达,同时也表明了由于肿瘤内部的新生血管的出现,VEGF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进而VEGF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肿瘤的重要因子。表3显示了MTA1和VEGF蛋白共同表达阳共30例,二者呈正相关(r=0.406,P<0.05),提示了两者的表达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和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可以有效的预测评估卵巢癌患者预后。本研究中,由于入组患者中没有考虑发生远处转移者,因此,本研究尚不能得出MTA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MTA1和VEGF蛋白表达在卵巢癌的发展中均有一定的作用,二者呈协同作用,若二者水平提高则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左志英.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 2014,(22):2631-2633.   [2] 符婕,陈慧娟,栾莹,等. 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与卵巢癌的关系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2017,32(5):742-744.
  [3] 李慧,汤小晗,卢美松.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与卵巢癌顺铂化疗耐药性关系的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12):15-20.
  [4] 张国建,秦晓宁,阎庆辉,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相关性[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3):203-205.
  [5] 俞铭洁,吴雯婷,倪婷婷,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卵巢癌及宫颈癌化疗的价值[J]. 浙江医学,2017,39(4):307-309.
  [6] 柏秀玉,丁朝霞,姚玉霜,等.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6,23(1):102-105.
  [7] 韩宇宁,刘佳,芦维圆,等.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基因甲基化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7,23(8):1538-1542.
  [8] 陈兰,袁超燕,李素萍,等.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8):1673-1676.
  [9] 姚月荣.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卵巢癌中表达[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2):152-154.
  [10] 郭莲娣,王丹,杨帆,等. DNA损伤修复因子WDR70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人卵巢癌中的突变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4):501-506.
  [11] 李红梅,张美羡,张宁春,等. NK、CIK、γδT细胞免疫治疗对卵巢癌复发患者肿瘤相关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2):114-115.
  [12] 郭宏艳,何利珍,张云霏,等.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1):32-35.
  [13] 游颜杰,刘佳佳,苑艺,等. 卵巢癌组织中肺癌抑癌基因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00-3201.
  [14] 张文竹, 魏振彤. 癌超甲基化基因1蛋白和卵巢癌基因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J]. 重庆医学,2017,46(11):1466-1468.
  [15] 史惠蓉,宋文杰,陈志敏,等.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癌症,2015,24(9):1127-1131.
  [16] 王得旭,于景翠. 卵巢癌基因1在人類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17,25(5):823-827.
  (收稿日期:2017-05-25)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討无线镇痛泵系统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600例骨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无线镇痛泵系统镇痛的300例患者为A组,使用传统电子镇痛泵镇痛的300例患者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PACU、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强度,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不足次数;记录两组医务人员服务患者的有效处理时间、被叫服务率和主动服务率;测评
[摘要] 目的 分析音樂综合干预疗法对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疼痛评分及应激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70例(202颗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n=85,97颗牙)和对照组(n=85,105颗牙),均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治疗期间加用音乐综合干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牙髓拔除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使用巴德Kugel补片免钉合技术修补腹股沟疝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 年1月我科Kugel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50 例)和开放疝修补术(50例)两组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疝类型、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平均每侧手术时间(75.0±2.8)mi
[摘要] 目的 探讨暖宫七味散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滞证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确诊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滞证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暖宫七味散3 g/次,2次/d;对照组口服芬必得300 mg/次,2次/d。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GF2α、PGE2、PGF2α/PGE2水平及子宫微循环指标和VAS评分。 结果 治疗后,治疗
[摘要] 目的 評价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效应及相关机制探索,筛选出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佳参数组合。 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 组)、模型组(M 组)、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采用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的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用电针干预大鼠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于造模前,
[摘要]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两种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扩张支气管及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每次100 μg,每天3次,连用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 mg/次,每晚一次口服,连用
[摘要]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的探索运用已经成为临床教学重点关注内容,在肾脏病教学中提高实际操作及处理能力是医学教育关注的问题。微格教学法因其以实践为导向、纠错式、反思性教学,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将微格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做一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肾脏病学学科的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格教学;肾病科;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
[摘要] 目的 探討原发性中小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 对我院102例不愿手术或不能外科手术以及术后复发的中小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序贯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治疗后重视疼痛管理,加强发热、出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并同时做好出院指导。采用随机数字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方法 选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78例,将其分为康复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予以相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康复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16周。分别于干预前与干预16周后观察两组神经、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变化。 结果 干预16周后,两组患者CSS评分与FMA评分较前
[摘要] 目的 研究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Receptor for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RACK1)与蛋白激酶WEE1互作调控胃癌细胞株HGC27生长增殖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在HGC27细胞中过表达RACK1,Western blotting检测HGC27细胞中WEE1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验证RACK1和WEE1在HG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