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对SNL大鼠镇痛效应观察及对脊髓背角PGE2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評价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效应及相关机制探索,筛选出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佳参数组合。 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 组)、模型组(M 组)、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采用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的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用电针干预大鼠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于造模前,造模后 24 h,治疗后第 1、3、5、7、9、10天检测大鼠右后足PWTs。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脊髓背角(SCDH)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 结果 各时间点,2 Hz电针组大鼠痛阈均高于M组(P<0.05);电针治疗后第3、5、7、9天,2 Hz电针组大鼠痛阈均高于100 Hz电针组(P<0.05);电针治疗后第3、5、7天,2 Hz电针组大鼠痛阈高于2/100 Hz电针组(P<0.05);各时间点,2/100 Hz电针组大鼠痛阈高于M组(P<0.05);电针治疗后第3天,2/100 Hz电针组大鼠痛阈高于100 Hz电针组(P<0.05);电针治疗后第1、7、9、10天,100Hz电针组大鼠痛阈高于M组(P<0.05)。各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PGE2含量均低于M组和N组(P<0.01)。 结论 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均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但不同参数组合电针镇痛效果有所不同,以2 Hz频率电针最佳。
  [关键词] 电针;频率;神经病理痛;镇痛;参数
  [中图分类号] R454.1;R245.3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4-003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various parameter-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on neuropathic pain and its mechanism,and to select the optimal parameter combin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Methods 30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group N), model group(group M), 2 Hz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100 Hz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2/100 Hz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The neuropathic pain model was set up by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 Electroacupuncture was used to stimulate Zusanli and Kunlun of the affected side of rats. PWTs of right rear were detected before modeling and at 24 h, 1 d, 3 d, 5 d, 7 d, 9 d, and 10 d after treatment.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GE2 level in spinal cord dorsal horn. Results At each time point, the pain threshold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2 Hz group than in group M(P<0.05). At 3rd, 5rd, 7rd, and 9rd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threshold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2 Hz group than in the 100 Hz group(P<0.05). At day 3, 5, and 7 after treatment,the pain threshold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2Hz group than in the 2/100 Hz group(P<0.05). At each time point, the pain threshold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2/100 Hz group than in group M(P<0.05). At 3rd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threshold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2/100 Hz group than in the 100 Hz group(P<0.05). At the 1st, 7th, 9th, and 10th, the pain threshold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100 Hz group than in group M(P<0.05). The PGE2 levels in SCD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ach groups than in group M and group N(P<0.01). Conclusion Various parameter-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can all reduce the neuropathic pain, but with different analgesic effects, and the frequency of 2 Hz can reach an optimal effect.   [Key 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Frequency; Neuropathic pain; Analgesia; Parameter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等均属于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其人群患病率约0.6%~1.5%[1],其疼痛剧烈,治疗困难,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低[2],临床常用抗癫痫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治疗,疗效不确切,且副作用较大。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疼痛[3,4],且被研究证实确切有效[5,6]。电针参数是其镇痛起效的关键,但有一份调查显示78.4%的中医师不清楚应用哪种刺激参数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7]。而不同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8-10],这更让临床医生无所适从。
  课题组前期发现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选用频率为2 Hz、100 Hz的电针,不推荐使用15 Hz和50 Hz电针[11],那么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对神经病理痛大鼠镇痛效果如何,是否疏密波电针镇痛效果优于连续波?本研究经典的脊神经结扎[12](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的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应用Master-9电刺激器,模拟电针仪输出波形、波寬、频率、电流等刺激参数,通过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行为学观察和脊髓背角前列腺素E2(PGE2)检测,评价不同电刺激参数组合的镇痛效果,筛选出治疗神经病理痛的最佳电针参数,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电针参数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 SD大鼠84 只,体重(180±20)g,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SCXK(沪)2014-0016]。
  1.2 仪器
  脉冲刺激器(以色列AMPI公司,型号Master-9)、电刺激隔离器(以色列AMPI公司,型号ISO-Flex)、Digital Von Frey 测痛仪(法国 Bioseb 公司,型号BIO-EVF3)。
  1.3 针灸针
  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25 mm×13 mm)。
  1.4 实验方法
  1.4.1 实验分组 将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2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2/100 Hz电针组,每组各6只。
  1.4.2 模型制备 按照经典Kim和Chung方法制作大鼠右侧L5脊神经结扎模型(SNL模型)建立神经病理痛模型。
  1.4.3电刺激器参数设置 Master-9电脉冲刺激器输出参数如下:(1)波形:双向对称矩形波;(2)频率和波宽:2 Hz电针组脉冲电刺激波宽为 50 μs;100 Hz电针组脉冲电刺激波宽为 200 μs;2/100 Hz电针组,2 Hz时,波宽为 50 μs,100 Hz时,波宽为200 μs,疏密波各持续3 s;(3)刺激强度和时间:各治疗组均为1 mA 15 min,再2 mA 15 min,共30 min。
  1.4.4 处理与治疗 N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由活动;M 组用特制的布套固定[13],不行针灸干预;其余各电针干预组大鼠均选取右侧的“足三里”穴(膝关节后外侧,在腓骨小头下约5 mm处)和“昆仑”穴(后肢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穴(参照华兴邦大鼠穴位图谱),并用特制的布套固定,选用 0.25 mm×13 mm 针灸针刺激,导线分别连接 Master-9 针灸针和脉冲刺激器,刺激器参数如上所述。每日干预 1 次,连续 10 d。
  1.5指标检测
  1.5.1痛阈测试 本实验使用 EVF 检测大鼠右后机械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分别于造模前(Base),造模后 24 h(After SNL),干预后第 1、3、5、7、9、10天,共 8 个时间点检测,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5 s,间隔时间不少于10 s,每只大鼠共测量 3 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只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
  1.5.2 PGE2检测 大鼠干预第10天结束后统一处死,迅速分离脊髓腰段膨大部分(L4-6节段)的右侧脊髓背角组织,将所取得的脊髓组织称质量后置于玻璃匀浆器中,按1∶10 比例冰上匀浆。匀浆液3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80 ℃冰箱中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PGE2的水平,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6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两两比较,方差齐性时采用 LSD(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 Dunnett’s T3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痛阈检测
  不同参数组合电脉冲刺激刺激对SNL大鼠 PWTs 动态观察(图1)。造模后24 h,除N组外,其余各组大鼠 PWTs 均显著下降(P<0.01),说明造模成功;电针干预后第1天,与M组相比,3个电针组大鼠PWTs 均提高(P<0.05);电针干预后第3天,2 Hz组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100 Hz组和2/100 Hz组(P<0.05),2/100 Hz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和100 Hz电针组(P<0.05);电针干预后第5天,2 Hz组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P<0.05),2/100 Hz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干预后第7天,2 Hz组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P<0.05),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干预后第9天,2 Hz电针组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和100 Hz电针组(P<0.05),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干预后第10天,三组电针组大鼠痛阈高于模型组(P<0.01)。   2.2大鼠脊髓背角PGE2 含量检测
  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对SNL大鼠脊髓背角PGE2含量比较(图2),2 Hz、100 Hz和2/100 Hz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PGE2含量低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1),而三个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检测SNL大鼠患侧足PWTs 来反映电针镇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参数组合(2 Hz/50 μs、100 Hz/200 μs 及 2/100 Hz)电针均有明显镇痛效果,在电针干预1周之内,2 Hz电针组不同程度优于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而电针干预1周以后,无论是低频、高频还是疏密波电刺激,均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阈,三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该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治疗中,我们推荐神经病理痛的电针参数是2 Hz/50 μs。这与其他研究团队在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痛模型上的研究结论一致,也认为2 Hz电针治疗效果更好[14]。
  前列腺素E2(PGE2)是重要的致痛炎症介质,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中的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这些炎症因子诱发并促进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15]。本研究证实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GE2表达升高,不同频率电针均可以抑制PGE2分泌,证明电针治疗神经病理痛与抑制脊髓背角PGE2分泌有关。但是3种参数组合电针对脊髓背角PGE2表达无差异,证明三组之间的镇痛效应差别并不是源于对PGE2分泌的抑制。那么不同电针参数之间的镇痛效果的差别源于何处?
  本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在SNL后一周以内2 Hz电针镇痛效果优于其他电针参数组,而1周之后,100 Hz组和2/100 Hz组表现出镇痛效应快速显现。因此本文猜测,2Hz电针有可能可以特异性地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而100 Hz电针可以特异性地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这是因为大量研究证实,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虽均与疼痛相关,但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主要发生在炎症或神经损伤的早期阶段,而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疼痛后期[16-21],研究也证实电针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来镇痛[22,23],如果这一假说成立,那就解释了3种参数组合电针镇痛效应的差别来源,即2 Hz电针可以特异性地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100 Hz电针可以特异性抑制星形胶質细胞活化。当然,这一假说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本实验得出结论是2 Hz/50 μs参数组合电针利于神经病理痛治疗,其中波宽是一个重要的电刺激参数,电针疗效与电脉冲波宽有关[24],有专家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将进一步研究不同波宽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更精确、更合理的治疗参数[25],然而本文认为频率与波宽存在优化组合,我们前期发现两者均是电刺激镇痛的重要参数。因此,电针仪研发人员在设计时应考虑频率与波宽的组合。除此之外,电流强度、刺激时间亦是影响因素,多种参数之间的最佳组合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Colombo B,Annovazzi PO,Comi G. Medications for neuropathic pain:Current trends[J]. Neurol Sci,2006,27(suppl 2):S183-S189.
  [2] 陆悦,李京,李湘萍,等. 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38-241.
  [3] 池细绿,方芳,方剑乔,等. BAM22 多肽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68-471.
  [4] 方剑乔,房军帆,梁宜,等. 电针即刻镇痛效应及其对脊髓p-ERK1/2 的调控[J]. 中国针灸,2012,32(11):1007-1011.
  [5] 杜俊英,方剑乔,梁宜,等. 电针对CFA 致炎性痛大鼠脊髓ATF-2Thr71 位点磷酸化的干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957-960.
  [6] 何晓芬,方剑乔,蒋永亮,等. 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的促外周beta-END 释放作用[J]. 上海针灸杂志,2013, 32(5):407-409.
  [7] 林蓓菌. 电针仪设计技术及其参数的相关因素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70.
  [8] Yong-Hui Gao,Jun-ying Wang,Li-Na Qiao,et al. NK cells mediate the cumulative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a rat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J].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4,14(1):316.
  [9] Zhang S,Tang H,Zhou J,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attenuates neuropathic pain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J]. Neural Regen Res,2014,9(14):1365-1370.
  [10] 魏骏骏,蒋永亮,寿升芸,等. 低频电针对 2 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CGRP 的干预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4):227-231.
  [11] 周杰,庄晟坚,龚杰,等.不同频率电针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镇痛效应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0(12):887-890.
  [12] Kim SH,Chung JM.An expedmental model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produced by segmental spinal nerve ligation in the rat[J].Pain,1992,50:355-363.   [13] 梁宜,周杰,房军帆,等. 一种用于清醒大鼠的柔性固定器[P].中國:201420473579.9,2014-12-24.
  [14] Xiao-fen HE,Jun-jun WEI,Sheng-yun SHOU,et 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2 and 100Hz on rat type 2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and hyperalgesia-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J]. J Zhejiang Univ-Sci B(Biomed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进延续护理模式对外地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5日~2016年6月5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外地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进延续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失败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评分(98.36±0.21)分、躯体功能评分(97.63±1.28)分
[摘要] 目的 以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研究阿司咪唑的心脏毒性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选择受精后24 h(24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的AB系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阿司咪唑培养液中,处理24 h后,统计其死亡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脏形态的改变,记录心率变化,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心脏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随着阿司咪唑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胚胎逐渐出现
[摘要] 目的 觀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Ghrelin/obestatin比值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hrelin、obesta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采用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根治术近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0~Ⅱ期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选取既往相同分期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胸壁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等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患者胸壁切口长度(9.03±1.99
[摘要]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2周,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将其分为快代谢组(n=61)、中代谢组(n=121)和慢代谢组(n=28),计算服药前及服药后1 d、5 d各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进行分析,并于服药前及服药后7 d、1
[摘要] 目的 分析舟山海島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调查结果及替加环素对其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150例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采用调查表形式调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种、基础疾病、病程、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免疫状况、有无侵入性操作、药敏结果等,统计分析患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好发人群
[摘要] 目的 探討无线镇痛泵系统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600例骨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无线镇痛泵系统镇痛的300例患者为A组,使用传统电子镇痛泵镇痛的300例患者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PACU、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强度,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不足次数;记录两组医务人员服务患者的有效处理时间、被叫服务率和主动服务率;测评
[摘要] 目的 分析音樂综合干预疗法对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疼痛评分及应激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70例(202颗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n=85,97颗牙)和对照组(n=85,105颗牙),均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治疗期间加用音乐综合干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牙髓拔除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使用巴德Kugel补片免钉合技术修补腹股沟疝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 年1月我科Kugel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50 例)和开放疝修补术(50例)两组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疝类型、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平均每侧手术时间(75.0±2.8)mi
[摘要] 目的 探讨暖宫七味散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滞证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确诊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滞证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暖宫七味散3 g/次,2次/d;对照组口服芬必得300 mg/次,2次/d。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GF2α、PGE2、PGF2α/PGE2水平及子宫微循环指标和VAS评分。 结果 治疗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