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模式”特点及释例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biao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求异、学会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和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多方探讨,初步提出构建“解读历史模式”这一教学方法。“解读历史模式”就是依照某一典型历史问题的解读方法,构建出可供分析、解决其它目标同步到位,从实质上内化其为新的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的新教材以模块、专题反映人类重要历史内容,“解读历史模式”这一方法有利于新教材的教学活动。
  以下为“解读历史模式”的特点及释例:
  1. 多角度剖析历史概念的特点。对不同历史概念,由于现行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直接概述的较粗、较少,故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多挖掘这方面问题,帮助学生把剖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内化其为新的能力。如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产关系三要素的模式去剖析“均田制”:(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以国家掌握一定土地为前提,初期表象为国有,到唐朝中后期,实为私有);(2)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农民地位比奴隶高,可较自由地劳动;(3)产品分配形式:受田者交纳租、调后,余者可自由支配。用这模式,可剖析井田制、王田制、租佃制等。这就达到了《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教学目的。
  2. 灵活多变地比较、提炼理论的特点。这是研究历史最具活力的一着,又是高考较为普遍运用的命题方式。(1)比较历史人物的模式:如比较马克思和洪秀全,可用模式: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行动方向→社会影响。此模式可联系到众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此模式也可用于比较列宁和孙中山,或毛泽东与蒋介石等人物。当中,还能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的能力。(2)比较东西方的农业化和工业化成因的模式:地域、意识因素→经济、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模式及水平不同。指导学生推理、分析后,便可得出:东方从属于西方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结果。这样可培养学生以史引论的能力。(3)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经济腾飞的共同模式:如比较南韩、新加坡在二战后经济起飞的共同点,可用:初被控制→独立→引进外资、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科技教育→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腾飞。从中可见重视科教,善于采用先进科技成果,是其共同做法,别的国家可借鉴,如中国。后两模式可使学生实现《历史课程标准》中“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的要求。
  3. 锻炼学生思维、语言表达、临场发挥的能力的特点。可用辩论形式解决、消化历史问题的灵活机动的模式。要选用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历史现象,要求学生寻找材料、自由发挥、口头表达及应变能力。在新教材《辛亥革命》一课中,有些学生对教材里关于“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的课文表述提出了疑问。对此,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学生的不同疑问、不同见解,可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设置“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的不同疑问、不同见解作为自己讲课的中心议题,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自主探究获取历史知识。此教学实现了师生互动,突显学生的学习探究性;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活跃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的能力。
  4. 富有预见性、创新性、思想性的特点。思维创造是人类共有的思维类型之一,是新课标的要求和目的,也是学生走进社会后的一种必备能力。我们可用斯大林总结资产阶级民族形成的五条标准模式:(1)统一的地域;(2)统一的民族经济;(3)统一的市场;(4)统一的语言;(5)统一的民族意识,去分析、预测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这问题既可立足现实,又可了解过去,并展望未来,成为一个有预见性、创新性、思想性相结合的典型模式,是一个有巨大发挥余地的大问题。我们还可把这一模式用来分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事件。这就把新教材中的《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两个专题联系起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虚拟现实系统需要在与用户交互中实时绘制场景,场景模型的复杂度和交互实时性之间的矛盾是虚拟现实系统运行的主要问题,如何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数据量是虚拟现实设计中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红绿灯下”为题,让学生参与“记忆与创作”活动,认识马路的交通设施,明白到过马路时要注意交通规则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共创文明的社会。  二、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部分:1. 激发学生记忆道路交通情景。感知马路上的红绿灯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交通标志,并且认识马路上的交通设施;体验遵守交通规则,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紧记“
本文研究网络连接系统在随机Markov跳变拓扑结构,通信时滞,外部干扰等情形下的给定时间一致性协议设计方法.基于有限短时间理论,放宽对系统不一致状态渐近收敛于零的要求,在
建筑是视觉艺术,而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利用各种色彩研究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色彩运用的价值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课题。色彩是建筑最丰富的语言,色彩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一 、引导学生多阅读  重视语言积累就得增加阅读量。教师应有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的观点,课内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从而使师生之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其与遗传算法的结合可以得到一种拥有良好的全局优化搜索和局部时频特性的学习训练途径。针对BP网络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界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认为要将老龄化问题转化为社会资源,将老年人从社会负担转化为社会财富。近年来,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教研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在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特别是规模小、条件差、人员少的村级小学在课程改革特别是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一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三缺”,即一缺经验、二缺理论、三缺氛围。  “一缺经验”,指学校及教师缺乏校本教研的实践和经验。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校本教研是他们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他们往往认为“教研”是“专家”和“教研员
介绍了数字视频被动认证中四种主要篡改方式的检测原理,对这四种篡改方式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说明当前研究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探讨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