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州石雕《鱼藻图》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沅州石雕以沅州(今湖南怀化一带)产紫袍玉带石为主要原料,以当地明山中的黎溪、大溪、深溪、竹寨溪、木林冈和五士坡等处出产为多。早在南北朝时期,沅州石被称为明山石、黎溪石、夕阳石等,民间则称为五彩石。因其层次分明,物性稳定,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故当地多用来制作砚台等物,加工后具有柔和的光泽,古朴典雅。
其他文献
刘祯,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汉族,文学博士,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梅兰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梅兰芳学刊》主编。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顾问。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大等兼职教授。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戏曲研究》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史诗研究逐步发展成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学。文章以"机构-学科"为视角,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该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学术治理为主线,同时结合世纪之交的学术反思、文本观念的革新、理论方法论的拓展,以及研究范式的转换,勾勒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大致轨辙和学科建设的若干相面。而超越对史诗本身的研究,探讨"以口头传统为方法"的学科化发展进程,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层面深拓少数民族文学传统的学术空间,也当成为清理中国史诗学70年总体格局及其走向口头诗学的内在理路。
张举文老师在问答环节中指出,当下研究中很难舍弃童话概念,但概念只是工具,在具体研究中,要清楚概念来源的历史,划清定义的边界,不能忽视概念中的意识形态霸权问题。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同学们主要围绕童话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思考了童话之所以能成为生活信仰的原因。
话语博弈是每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共同经历。作为自有社会生命、被多元行动方赋予能动性的物品,民间艺术形式的意涵、价值、评判标准在纷繁的话语体系中被时刻改变。为了分析这一过程,选取河南省的民间工艺品淮阳泥泥狗作为例证,在非遗保护、脱贫致富、传统文化保护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及地方政府以及学术机构、本地泥泥狗艺人等话语体系中探讨这项民间艺术形式。本文强调泥泥狗的商品属性,并将泥泥狗理解为不同话语体系碰撞的话语场,以期从更加全观的视角来研究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艺术具有天然的变异性。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原本具有极强实用性的民间艺术在外在环境下变成了审美的对象和文化的符号,其功能与价值逐渐更新,朝向专业艺术发展,升华为具有思想深度的、高雅的、具艺术美感的纯艺术。除了变形为国家和民族文化象征性符号以及旅游等经济场域中的消费品,也会有意根据现实需要和时代特色转化为当代社会中新的艺术形式。这种种变化,折射出复杂的时代动因,也体现了民间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工匠,《墨子》中墨子与鲁班同台竞技的故事家喻户晓。从工匠传承的角度来看,二人都源于"工商食官"的周代工匠体系,都是从"执艺事以谏"的传统中走出,但是却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分化。鲁班以"艺"傍身,走向了民间、市场;而墨子却坚持了"谏"的传统,并进一步将其学术化、体系化,最终成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二人最初的竞技中,与其说是墨子战胜了鲁班,不如说是墨家学派的话语战胜了鲁班。然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最终突出百家重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儒家话语的规训下,墨子的
基于田野调查与人类学考察认为,当代景德镇手工陶瓷创业青年群体关系已然由早期的"隔代代沟"转向新型的"同代代沟",学徒与学子之间的同代代沟文化正日益影响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递方式、表现途径和创新机制,尤其在认知行为、实践行为和销售行为层面的同代群体的代沟趋势逐渐扩大,并由此产生了景德镇陶瓷文化新的话语代沟、行为代沟和理念代沟。学徒和学子两个青年群体之间的"同代代沟"既有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带来的正向功能,也或给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带来附带性影响。
舞麒麟是陇峒节重要环节。舞麒麟目的:一、各峒在村庙舞麒麟宣布该峒节庆开始;二、一个区域内各峒轮流过节,最后在过去的州治所(现县城或乡镇政府)所在地舞麒麟,称为“杀麒麟”,宣布区域内节庆结束。
宋金时期的仿木构砖室墓中常饰有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图像,通过不同的题材组合描绘出仙人接引墓主、亡者飞升天界的想象图景。这些组合一方面明显受到了唐宋以来佛教观念与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呈现出道释混杂、三教合一的情形。墓中的宗教类图像流露出对于往生天国、飞升仙境的祈盼,象征了一种广义上的神仙世界,展现出有关该时期冥世观以及死后世界的多种可能。
俗曲,在明清时期文献记载中,有"时尚小令""时兴小曲""时调""小曲子"等称谓,它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品种,它为我国戏曲、曲艺、器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俗曲在流传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原始资料,成为中国明清史和中国传统音乐中弥足珍贵的俗曲文献。然而,由于历史的久远,亦因古代乐谱记录技术不普及,俗曲古谱文献相较于文字文献而言,是十分匮乏的。至今犹存的、目前所搜集到的俗曲古谱文献,有明代的《文林聚宝万卷星罗》和《乐律全书·灵星小舞谱》,这两种文献已在《明代俗曲文献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