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级游戏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对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通常游戏的形式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强,处理不好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要设计有系统、有目的、有意义的班级游戏,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完善的制度,详细的实施方案,保证班级游戏按时有序地开展;学生参与策划游戏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开展;考虑全面,营造班级游戏安全幸福的氛围。合理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游戏,能高效助力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
  关键词:班级游戏;心理品质;身心发展;积极心理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即便是在小学阶段,儿童生活的重心由游戏逐渐转入到学习中来,游戏仍然是儿童内心世界与外界形成联结的媒介,能够很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集体凝聚力;通过游戏能培养小学生承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与意志品质;通过游戏能够启迪思维、益智健脑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使之在自我研究、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选择合适、有针对性的班级游戏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先天潜能和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建设性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为个体实现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它细分为六大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小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24项积极心理为依据,我们制定了适合学生使用的《高新小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问卷》,初步评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教育状况。然后针对学生总体比较薄弱的方面,选择有针对性的班级游戏,如笔者本年接手的四年级,他们在合作、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等方面的得分比较低,所以,笔者为他们选择的班级游戏侧重这几方面的能力。合作和服从命令这两方面可以归纳为团队精神方面的品质,针对培养团队精神的游戏有:爱心传递、破茧而出、智取大逃亡等。教师在游戏实践中适时地给予方法指导,遇到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机智地给予提醒,被教育的學生由于游戏的愉悦氛围影响,他们也很乐意接受教育。学生通过多次的关于团队精神的游戏的强化,他们在游戏的实践和反思中,慢慢地就会懂得合作才能共赢;知道坚持和放弃都是为了集体利益等道理;能遵守纪律,宽容对待他人的失误。
  二、完善的制度,详细的实施方案,保证班级游戏按时有序地开展
  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班级工作亦是如此,它的对象是人,需要长期的系统强化,才能获得成效。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详细的实施方案,是很难保证工作的实效。
  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笔者都会对学生进行评估、分析后,制定一份三年规划,在这三年内,重点培养该班学生哪些方面的品质。三年规划制定好,接下来是每学期的计划,包括每学期的目标和准备开展什么游戏。最后是每个游戏的详细方案。每个游戏都有固定的步骤:第一步,明确游戏玩法,分组,这一步通常在课前准备。第二步,情境导入。情境导入的目的就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续游戏活动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第三部,游戏体验。第四步,问题引导。班级游戏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具有一定体验性和启发性,游戏结束后要有理性的回归,提出明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游戏中受到教育。最后,总结升华,教师针对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进行整理与完善,然后,用几句简短的语言总结本游戏的收获,强化游戏主题。
  另外是时间上的保证,每周三最后一节课后托管课是学生的班级游戏课,时间和模式都形成常规,班级游戏游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坚持长时间、有规划、按时有序地开展班级游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一定会得到提升的。
  三、学生参与策划游戏内容,开展学生喜欢的班级游戏
  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育必须遵从“人本主义”。在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就是必须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制定合适的管理培养计划。特别是对于仍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心理承受力较脆弱,如果采用强硬的管理手段,必定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而相比之下,班级游戏活动则是一种“曲线救国”式的管理方式。它寓教于乐,注重从游戏中引导教育学生,循循善诱,最终使学生自我意识到问题所在。
  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笔者从设计游戏内容开始,到学生开展游戏,都是以尊重学生为原则,全程让学生参与。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长负责组织,在开展游戏前一周,把游戏方案发到每一个小组手上,每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游戏方案,可以进行修改、补充,他们在每一个游戏中,都很乐意提供自己的生活素材进去。从游戏的设计、开展、总结,其实就是一种集体生活的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口、动脑,思考、创造、人际交往等能力,自然就得到锻炼和提升。
  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不再居于被动地位,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这些环节中来。因此,组织班级游戏活动是一种与时俱进、创新独特的管理方式,学生时时处处都参与,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和培养肯定是高效的。
  四、考虑全面,营造班级游戏安全幸福的氛围
  班级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和爱心等积极心理情绪体验。但是,班级活动游戏的环境、过程都是自由、开放的,随着学生的开展而进行调整的,并不是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有时候会由于教师考虑不周、设计环节不当,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对学生造成“衍生性伤害”,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   (一)安全性是班级游戏实施的前提条件
  做游戏就要考虑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例如,器材和场地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周全,不平坦的地面、尖锐的器材、不稳固的设备等,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可能会使学生受伤。因此,要根据游戏需求选用教室或平坦、开阔的场地;要使用安全坚固的器材设备;还要加强游戏中纪律的管理,避免个别学生因打闹而引起人身伤害。
  (二)关注对学生心理安全的保护
  营造尊重、真诚的游戏氛围,避免同学间的奚落与讥讽带来的心理伤害。一方面,制定好游戏公约,游戏过程一定要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总原则,文明有礼,不埋怨,不挖苦,违反的同学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另一方面,及时表扬友善守纪的同学。每次游戏结束都进行无记名民主投票选出十名“文明守纪之星”。
  (三)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增强班级活动游戏的幸福氛围
  游戏本来就是幸福快乐的,但是,有时会因为某些细節,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在心理上造成伤害。如玩“身体组字”时,全班分组,每个小组5至7人,并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完成组字任务。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不擅长玩游戏,学生选组长时,通常都会以成绩为标准进行推选,有些学生被推选为组长后,他们不愿意承担,这时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判断学生是因为能力不足还是因为胆量不足,如果确实能力不足,教师可以委婉地让他们重选一名组长,如果是胆量不足的话,教师可以给他鼓劲,迈出第一步。又如玩“爱心传递”时,开始请学生手放在背后围成圈站好,闭上眼睛,教师在圈外走两圈,同时随机在三名学生的手心里抠一下,然后,学生睁开眼睛,随意走动、相互交流,被抠手心的同学随意选择三个人把这一行为传递下去,但动作要隐蔽,五分钟结束后,让同学们猜猜被抠手心的人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给乖的学生提醒,抠手心的时候,注意多关注一下班里某些比较内敛、不怎么被关注的同学,他们受到关注,心里肯定非常高兴,幸福感满满,长此以往,班里的同学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
  参考文献
  [1]王燕.心理游戏用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及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2]李博睿.心理游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3]王婷.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4]张爽.游戏辅导模式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1).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新小学,广州510000)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社团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建设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的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能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德育文化的内涵发展。文章论述文化德育的内涵及其价值,以及学生社团建设有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指出依托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能够促进学校文化德育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建设;学校文化;德育功能  学生社团是学生德育生活的
摘 要:在研学后教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结合番禺区沙湾京兆小学开展“导、研、促、评”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阐述在研学后教中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对学生做好说教工作,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學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摘 要:深度学习理念下,英语绘本阅读的问题链是教师将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的问题串成链,引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学生从封面预测、图片环游、代入角色、联系生活等入手设计问题链,深挖故事细节,深究故事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深探故事的人文价值,在问题链的引领下,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链;英语绘本;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深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而要注重知识的探讨和求知过程,通过观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寻找材料、培养习惯、发展思维四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核心素养培育,能生动形象地展示问题的本质,更能渗透数学思想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核心素养;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展。阅读是学习上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上,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直都被重视。经过近几年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文章以统编教材的教学为背景,从深度提取文本信息、多维度发掘文本内容、拓展阅读内容三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能力;整本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给重在灌输、稍显沉闷的传统课堂带来了活力,大大降低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改革了传统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重视生生互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文章以笔者小组合作教学经验为探讨,希望从如何在小学语文中低段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这个问题上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低中年段;语文课堂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两者是不能分割的。品德课程根植于生活,“生活”是品德课的基础,“回归生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是新课程的生成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从“生活”这条主线出发,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深刻的生活体验中激起真正的思考,这就成为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将微课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创新型教学尝试。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炼、趣味横生的教学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让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因此,从微课教学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创新性尝试,诸如合理利用微课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多元性,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价值分析;教学实施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文章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几点看法:营造氛围,激发读书兴趣;加强指导,保持读书兴趣;课外拓展,延伸阅读兴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兴趣;创设氛围;阅读指导;课外拓展  孔子曾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中,深度学习以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目标,关注学生从知识点的学习到知识本质运用学习的转化。为了实现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让深度学习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教师需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动手操作 数学实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提出问题 巧用情境,落实探究途径;习题层次 拓展多样性,提升多维思辨。通过采取这些策略,使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