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的多种方法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与陶冶情操的过程,底蕴的积淀绝非在课堂上听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教科书就能达到的。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和时文精品,使他们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尽情徜徉、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经验,语文教学是“用教科书教”,而不单纯是教“教科书”,使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一般可归结为延伸联读与比较联读两种方式。
  一、延伸联读
  语文学习在实施教科书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教科书中的某些有价值的知识点,从中挖掘出有意义的课外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印证,为拓展阅读视野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一)由篇及书延伸
  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原著一部分,让学生配合课文阅读。如《刘姥姥游赏大观园》选自《红楼梦》,教师印发作者创作这一巨著的背景材料,讲述刘姥姥五进贾府的故事,抄读《枉凝眉》、《终身误》、《葬花诗》、《好了歌》、《护官符》等许多精短诗文和对联,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中众多人物的关系网以及“金陵十二钗”中一些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特征,很快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课后纷纷借阅《红楼梦》。
  (二)追源探微延伸
  根据知识的源流关系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学习余光中的现代抒情诗《乡愁》,以这首诗为基点,向上从《诗经》中领会这首诗赋、比手法的运用,从唐诗宋词名篇里寻觅表现“乡愁”的不同物象;向下联系当今学生熟悉的表达“乡愁”的流行歌曲内容及形式,眼前豁然呈现出中国诗歌发展变化的过程,令学生耳目一新。又如学“运筹帷幄”一词,探究它的出处,引出刘邦的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讲述张良、萧何、韩信与刘邦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阅读《史记》以及有关史评的兴趣。这样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又得到文化熏陶。
  ⒊多维求异延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的立足点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文章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而一篇课文内容往往只能表现一个方面或一种观点,我们寻求一些反向立意的材料引导学生去阅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完璧归赵”故事,如果仅止于通过人物的言行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像司马迁那样对蔺相如大加赞赏,那么学生也仅止于此。如果推荐阅读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记》,再列举项羽、曹操等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例子,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不同史评进行阅读,可从中培养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比较联读
  把内容、主题、出处、背景、风格、意境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课内外读物进行比较阅读,以“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方法,变单篇课文的学习为同类文章、同类文化现象的领悟、联想和欣赏,使学生走出狭小的“教科书”阅读圈,徜徉于文学艺术的殿堂。
  (一)同一题材比较
  把题目相同或写作对象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如学齐己的《早梅》,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蓄的笔触,刻画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品格和素雅芳洁的风韵。赏析品读这首诗后,可推荐卢梅坡的《雪梅》、林逋的《山园小梅》、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等作品,让学生领略不同诗人笔下的梅的不同风姿。学生诵读热情高涨,读后意犹未尽,主动去积累历代文人咏梅的诗文;教师趁热打铁,适时指点他们去搞专题摘抄,如“送别篇”、“思乡篇”、“望月篇”、“咏雪篇”、“颂春篇”等,一时掀起了诵读唐诗宋词元曲的高潮。又如学习高士其的《笑》,联读冰心的《笑》;学习宗璞的《西湖的绿》,联读冰心的《绿的歌》等,在比较阅读中感受不同文体不同作家的不同韵味,提高了学生比较辨析的能力。
  (二)同一意境比较
  如学习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同时赏读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诗联读互相诠释,勿需教师多言,学生自能体会“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满腔惆怅”。学习《向沙漠进军》,联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引出相关沙尘暴肆虐等阅读材料;联读《死海不死》,引出黄河断流以及厄而尼诺现象等。
  (三)同一写法比较
  如《口技》一文,作者创造性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描写声音的好方法,即以画面来表现声音。这种过人之处,《口技》之外有许多成功的例证,联读欧阳修的《秋声赋》、白居易的《琵琶行》、刘鹗的《老残游记》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白杨树”这一具体形象来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联读同是托物言志的散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夏衍的《野草》、杨朔的《荔枝蜜》等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内”“外”相得益彰,加深了对“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的理解。
  (四)同一出处比较
  如读《诗经》中的《无衣》、《相鼠》,联读《关雎》、《蒹葭》、《君子于役》,可以了解《诗经》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诗歌语言的修辞手法,大量诵读中感受其音节铿锵、和谐悦耳,更富抑扬顿挫的美感。又如读《孟子》中的《五十步笑百步》、《杀人以梃与刃》,联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加深理解孟子说理的特色。将同一出处的不同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可以大大提升对课文的解读水平,开阔阅读视野和加深对课文的认知深度。种种联读不一而足,实践表明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和深度,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确是链接教科书与课外阅读的好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他文献
高中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针对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
期刊
英语听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居于语言四大功能之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因受中考题型及分值的影响,听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读写能力,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极其简单的听力题仍束手无策,失分较多,尤其很难听懂对话和短文。  一、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是第一性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兴趣。因此,英语课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通过
期刊
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因此,如何使学生的作业布置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可以说,只要存在教学活动,就同时伴随着作业的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起到帮助学生巩
期刊
真情实感就是自己的真切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可见,真实的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中学生写作的目的不在于完成任务,而在于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张扬真我风采的需要,“与人交流”是以真心换真心的结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弘扬学生的自主精神,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建立“主动参与型”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期刊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为完成这一教学目的,几年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特别是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探索。  中学化学是一个多因素且线性相关的复杂多元系统。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学好化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智能上都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化学教
期刊
月亮    寂寞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听月光  独自漂白  远方的情感    雨,来吧    雨,来吧  露一样的雨  泪一样的雨  汗一样的雨  风一样的雨  海一样的雨  来吧,雨  露一样滴醒每一个清新的太阳  泪一样感伤每一轮离合的月亮  汗一样挥洒每一次久违的激情  风一样敞胸怀接受洗礼  海一样纳百川静若处子    杜 鹃     能偶遇花开  那是一种缘  不是含苞的骨朵  不是怒
期刊
历史学科的教材中,渗透着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历时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的结合,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来进行:  一、明确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中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以下教育的内容: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期刊
体育教学“目标”课,是一种新的授课形式,是体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目标”课舍弃了传统的目的、任务的提法,创立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由侧重教师的教,变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效果由抽象指标,变为具体指标;使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明确的行为标准(也是教学的具体量度标准)。教师可以参照这一标准,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之处,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教法,这对完成体育的任务甚为有利。因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