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73249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情实感就是自己的真切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可见,真实的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中学生写作的目的不在于完成任务,而在于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张扬真我风采的需要,“与人交流”是以真心换真心的结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完善,着眼于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那么作文训练的过程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濡染的过程,成为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
  一、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症状
  ——误区一:假、大、空
  作文中,学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学生为搏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例如某年在一个阅卷组评阅的同一袋作文里,就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写自己如何在父母双亡或自己伤残的境况下苦战奋斗,为了得高分而如此不择手段,令人惊讶。还有的学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低幼可笑的故事,如故事新编、未来世界等,这类文章很可能“碰壁”。
  ——误区二:仿、套、抄
  有的学生作文远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以写起来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内容荒诞离奇。也有的学生作文有很明显的生搬硬套痕迹,是事先背好一篇文章,不管什么题目都宿构完事,这是造成文题不合的重要原因。曾有一位高一新生就告诉笔者,中考前他特意背了五篇文章来应付。多读范文有必要,但关键在于从其中揣摩文章立意、构思,学习语言、表述为己所用,而不是脚穿靴、头戴帽,一味模仿、套抄内容。
  ——误区三:陈、旧、滥
  “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材料的要求,它考查学生的阅读是否广泛、对生活是否关注。如果选材老一套,没有新奇之处,想表达出真情实感也是不现实的。写母爱就是下雨送伞,写老师就放学辅导,写自己就学习考试,还有的同学就喜欢就拿古人说事,动辄就是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千年不死”的古代名人,要么就是丛飞、洪战辉、陈光标等“老生常谈”的道德模范,这些写滥的素材如同漂浮的泡影,轻轻一吹极易破灭。
  二、真情实感缺失的原因
  不说考场作文,就是平时作文也大都是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作,难得有“情动之于中而形之于言”的本色。这些文章之所以空洞肤浅、矫揉造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过分强调结构模式、选材范围、文体意识,导致思维简单化、模式化,给自己戴上了冷冰冰的假面具。同时,一些所谓的“宝典”“诀窍”粉墨登场,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只需填料、压模、组装,作文过程基本成了造假和贩假的过程,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
  三、真情实感的来源
  情感来自生活的体验,来自生命的感受。李密如果没有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生活经历,怎么能够反复陈说并最终打动晋武帝,让他改变主张?归有光如果没有项脊轩中“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人生体验,怎么能够写出至情至性的文章?
  (1)塑造完美的人格。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完美的人格,因此同学们在作文时,要特别注意人格的塑造。优秀的人格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独特的感受,“文必己出”,要说真话,表真情,传达自己的思考。其二,活跃的思维。要从公式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束缚,多角度地去质疑求异,探究思考,形成深刻新锐的思维。其三,正确的审美。要走出旧的审美“围城”,抛弃“高大全”,重情感,也重艺术;尚崇高,也尚平凡;有阳刚,亦有温婉。
  (2)关注生活的眼睛。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总是听到有些同学埋怨生活的平淡、枯燥、无味,甚至说什么活得累,活得烦。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情感的浅薄与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应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如你该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杨柳飘絮到底是哪几天;你该留心同学的眉头何时蹙了起来,嘴角是否含有笑意,兴奋与悲伤时的语调、表情到底有什么不同等等。
  (3)放飞心灵的感受。每人每天都不会糊里糊涂地度过,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思想的活动,都有情感产生。或是旧情旧思的重温与延续,或是新情感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它们有时间的长短之分,也有程度的深浅之分,长的深的容易引人追寻,短的浅的则往往如轻风拂面难留痕迹。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思想和情感定格下来,它们就会成为历史的陈迹,越来越缥缈,越来越虚空,以至于趋向于无。及时定格这些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真实情感的表达
  其次,应强化丰富多彩的情感积淀酝酿独特的心灵感受。
  罗曼·罗兰曾说过:“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作文肩负着塑造自我心灵的重任,不能让作文成了掩匿个性、覆盖真情的一层帷幕。叶圣陶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这是说当同学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候,受到老师的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止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首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有些人写作时比较喜欢直抒胸臆,喜欢激情独白,而不大擅长通过景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段就十分丰富,既有直接表达主观感受的抒情语句,又有充满感情的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细节的烘托点染,还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以及庭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托物言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回未无穷。学习揣摩这样的名篇佳作,会使我们在如何表达真情实感方面受益颇多。
  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真径,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物一景,就会成为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使生活成为我们写真情的源头活水。
其他文献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学生常常苦于记忆单词效率低,遗忘速度快。因此对于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让学生记住单词掌握词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初中英
期刊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专英语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法”研究,总是不遗余力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采取记忆、背诵等机械式的学习方式,结果,同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所有学习者都学得好,并且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进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地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  (2)能够准确地将童话故事超链接到网页或文档。  2、过程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互助,提高应用演示文稿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表达意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  
期刊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
期刊
在英语新课改中,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提高英语课堂质量。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期刊
高中阶段阅读是中学生认为最难而且丢分很多的一项,其实要是掌握好要领不但不失分而且还能满分。很多都出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同。下面我介绍一下在高中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1)在高考英语试卷中, 阅读理解的分值很大,共5 篇阅读,共40 小分, 占了总分值的26.7%。 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2)阅读理解可以对其他题型产生良性影响及
期刊
高中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针对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
期刊
英语听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居于语言四大功能之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因受中考题型及分值的影响,听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读写能力,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极其简单的听力题仍束手无策,失分较多,尤其很难听懂对话和短文。  一、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是第一性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兴趣。因此,英语课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通过
期刊
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因此,如何使学生的作业布置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可以说,只要存在教学活动,就同时伴随着作业的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起到帮助学生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