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体育课如何进行“目标”教学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j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目标”课,是一种新的授课形式,是体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目标”课舍弃了传统的目的、任务的提法,创立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由侧重教师的教,变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效果由抽象指标,变为具体指标;使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明确的行为标准(也是教学的具体量度标准)。教师可以参照这一标准,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之处,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教法,这对完成体育的任务甚为有利。因而推广“目标”课是十分必要的。
  “目标”课的授课程序是:先制定目标,然后通过教学来实现目标。这样我们自然会想到两个问题:一是“目标”是如何确立的,二是“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为了完善“目标”课,建立其理论体系,我们有必要在实践中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行为能达到的境地标准。其内容包括:知识目标,技能技术目标,情感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体育课所要达到的结果,所以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从学校条件,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出发,科学地,准确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下面就制定目标问题,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知识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是通过学习,对动作要领和有关体育知识要了解的深度。在学习动作时,大脑只有接受了某动作的语言信号,才能在大脑中加工分析,转化为动作信号,指挥身体的动作,语言信号越复杂,大脑的加工分析也就越困难。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并不一定要求记忆完整要领,而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确立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深度。例如:途中跑技术,初一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要想跑得快,必须做到姿势正确,自然放松;初三年级则要求知道后蹬与前摆的要领;高三年级不只要求能复述出途中跑得完整动作,而且要能运用力学知识解释动作技术原理。
  (二)技术技能目标的确立
  技术技能目标是预期通过体育教学,对所学动作的掌握程度。该目标的确立是否准确,对能否增强体质影响甚大,需全面考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教材,确立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分段教学,重点难点应该是动作的某部分或某环节能达到什么程度;完整教学应放在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等方面。对不能分段教学的教材,应放在对较困难动作环节和掌握程度上。
  (2)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体育基础确立目标的难度。随着年龄增长,知识水平和身体素质是逐渐提高的。低年级的同学很难正确地完成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所以只要求他们能做出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动作就可以了;对高年级的要求,则尽量接近正确技术。例如:途中跑技术,初一的目标是能做到头正,不耸肩,前脚掌先着地,跑成直线;初三的目标是能做出后蹬、前摆及“扒地”动作;高一的目标是能做到用力蹬伸髋、膝、踝三关节,髋部前送,摆动腿积极下压。
  (三)情感目标的确立
  情感目标是预期学习的态度、兴趣、积极性和意志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它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教师的授课艺术、组织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确立目标时,两方面都要考虑。
  二、目标的实现
  要求现教学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一)知识目标的实现
  动作要领是学习动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明确了动作的方法之后,才有可能根据动作的方法完成动作。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融会贯通动作要领,学习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讲解、示范。讲解结合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接受信号刺激,在大脑中形成正确地动作表象,并把它留在记忆中。信号的刺激越复杂,形成正确表象就越困难。所以教师讲解时要语言精练,突出重点;示范时力求动作准确。
  (2)学生练习时,默念动作要领。语言和肌肉活动感觉是互相联系的,知道了动作要领,有利于动作的练习,而正确的动作练习,又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如果把记忆和练习动作割裂开,那么记忆是很难牢固的。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记忆动作与联系动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练习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3)纠正错误时,正误对比。通过正误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的认识,从而加深记忆。
  (4)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能直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对集体提问,也可对个人提问。另外,提问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
  (二)技术技能目标的实现
  技术技能目标是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目标,能否达到这一目标,是评定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学习技术技能,对教师教学法的选择,手段的利用。组织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需学生的主动配合。实现该目标,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动作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动作的主要环节,确立哪些是本次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讲解重点突出,精炼扼要;示范正确,轻松优美。另外,体操课的示范要恰当,有时动作不可做的太惊险,以免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可望不可及的感受。
  (3)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完成目标的保障,教法手段的选择,应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来进行,包括如何进行分段练习和完整练习;是否运用巡回练习法和竞赛法;怎样进行个别对待;以及教学的先后顺序和必要采取的组织措施等。
  (4)要求学生在练习时“默念”或“自我暗示”。“默念”或“自我暗示”是通过无声语言(思维)来表达的。无声语言(思维)不仅能在头脑中表达即将进行的动作过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表达动作的形象。这样做能有效地加快动作的学习。
  (5)预定易犯错并在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教师都知道学什么动作容易出现什么错误,这些易犯错误及原因,应在讲解时就向学生讲明。如果学生能在练习中克服自己,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6)充分利用信息反馈。目标课的优点之一就是教学有具体的量度标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可以通过观察了解情况,与具体标准作对比。来判断自己的叫法手段是否得当,目标是否准确,从而决定实施或调整既定的教学过程。
  (三)情感目标的实现
  实现情感目标,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是实现情感目标的关键,而教师的行为和授课语言则是关键的钥匙。为达此目标,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行为应具有表率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会精力集中,注意听看,认真练习。
  2.运用启发性提问,促使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启发性提问,意在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综合分析问题,理解技术原理,从而达到激励学习的目的。例如:针对学生跑步时拖着腿跑(大小腿折叠不明显),可用转动半径对摆速度的影响来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使之明白蹬地后大小腿迅速自然折叠对提高跑速的重要性。
  3.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学生的行为受到肯定后会努力去做得更好,这是表扬激励的结果。但表扬不要忘了体弱学生。他们因运动水平低,常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不主动练习的情况。其实他们也有尽快做好动作的愿望。对这部分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语言和蔼亲切,并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给予表扬。但一堂课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做得很好,因此该批评的还得批评。批评时切忌讽刺学生,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产生抵触情绪。诚恳、恰当的批评,能让学生顺利接受,并产生激励的效果。例如,某些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动作比别人做得好,有时练习时放松自己。对他们直接批评往往效果不佳。有效的做法是,先让他们做动作表演,且肯定他们的成绩,然后教师再做轻松优美的示范,通过对比,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动作距高标准还相差甚远。这时教师再批评他们骄傲自满的做法,并告诉他们,如果努力,动作也能做得轻松优美。
  4.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堂好课应该是有声有色,活泼有趣,不能太死板。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的氛围环境。如场地设计力求新颖,有美感;经常变换准备活动和结束整理的方式。多编一些学生有兴趣的节奏操;教法别致,手段多样化,多运用竞赛法,游戏法,口头评分法,设立目标法等。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阅读是中学生认为最难而且丢分很多的一项,其实要是掌握好要领不但不失分而且还能满分。很多都出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同。下面我介绍一下在高中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1)在高考英语试卷中, 阅读理解的分值很大,共5 篇阅读,共40 小分, 占了总分值的26.7%。 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2)阅读理解可以对其他题型产生良性影响及
期刊
高中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针对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
期刊
英语听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居于语言四大功能之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因受中考题型及分值的影响,听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读写能力,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极其简单的听力题仍束手无策,失分较多,尤其很难听懂对话和短文。  一、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是第一性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兴趣。因此,英语课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通过
期刊
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因此,如何使学生的作业布置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可以说,只要存在教学活动,就同时伴随着作业的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起到帮助学生巩
期刊
真情实感就是自己的真切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可见,真实的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中学生写作的目的不在于完成任务,而在于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张扬真我风采的需要,“与人交流”是以真心换真心的结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弘扬学生的自主精神,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建立“主动参与型”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期刊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为完成这一教学目的,几年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特别是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探索。  中学化学是一个多因素且线性相关的复杂多元系统。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学好化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智能上都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化学教
期刊
月亮    寂寞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听月光  独自漂白  远方的情感    雨,来吧    雨,来吧  露一样的雨  泪一样的雨  汗一样的雨  风一样的雨  海一样的雨  来吧,雨  露一样滴醒每一个清新的太阳  泪一样感伤每一轮离合的月亮  汗一样挥洒每一次久违的激情  风一样敞胸怀接受洗礼  海一样纳百川静若处子    杜 鹃     能偶遇花开  那是一种缘  不是含苞的骨朵  不是怒
期刊
历史学科的教材中,渗透着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历时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的结合,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来进行:  一、明确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中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以下教育的内容: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