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共享中共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jh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离不开多样化优质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通过学科教学坊、名师研修室、志愿助学团的建设,构建了教师资源共建模式;通过走班教学活动、快乐游学活动、家长助学活动,打造教师资源共享模式;在教师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实现了教师、幼儿、园所共同发展的共赢目标。
  关键词:教师资源;共建模式;共享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A-0038-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首要目标。
  然而,要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点是“幼儿”,着力点却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1]。只有很好地开发与利用多样化优质教师资源,并将之转化为幼儿可用的资源,才能为幼儿优势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条件性支持,满足幼儿个性的深度发展;才能为幼儿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环境,满足幼儿个性的广度发展。为此,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基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师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研究”,一方面,通过教师资源的共建,构建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优质教育生态;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资源的共享,让不同教师的智能优势带动幼儿智能优势的多元、立体发展,为幼儿个性化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共建:聚焦核心价值
  我园把教师资源定位为“一切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施加影响的施教主体,包括幼儿园内的专职教师以及有一定专长的家长和社区人员”。在这一定位之下,我园注重合理开发、组合、筛选不同教师资源,始终围绕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这一核心价值目标,有效构建了教师资源共建模式(如图1)。
  1.学科教学坊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我园将这些具有隐性潜能、显性特长的教师进行资源重组,组建了多个“学科教学坊”,主要有“哆来咪”音乐坊、“红黄蓝”美术坊、“书香斋”阅读坊、“小问号”科技坊。共建“学科教学坊”,意在让坊内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素质、教学技能、研究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同时,引导教师尝试在凝练学科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慢慢彰显个人教学风格,充分展现自身个性化的创造才能和教学智慧,以自身优势智能带动幼儿优势智能的发展,做到“教师个性化地教”和“幼儿个性化地学”的有机统一。
  每个“学科教学坊”都由园内的一名骨干教师担任坊主,学期初制定活动计划,学期中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研究、实践活动(如微培训、课例研讨、技能比赛等),学期末进行教学资源库资源梳理及上传工作(如优秀教案、公开课录像、教学课件、培训资料等等)。
  2.名师研修室
  我园有28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她们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能力。我园充分整合这一优质教师资源,组建了“名师研修室”。共建“名师研修室”,意在将骨干教师的先进课程理念、智慧转化为群体经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团队发展;同时,依托“名师研修室”,尝试建构“基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中力求实现幼儿学习共性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名师研修室”以骨干教师团队为核心,围绕“努力建构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课程”这一研究专题,吸纳有共同愿景的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学期初围绕研究专题制定实施计划,学期中围绕计划开展课程实施活动与多种形式的课程研讨,学期末提炼经验、总结成果、梳理资源。
  3.志愿助学团
  审视我园的教师队伍,在性别结构、能力水平、专业特长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特别是性别结构相对单一,直接影响到了幼儿个性的塑造。因此,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社区等潜在教师资源非常重要。我园把有专业特长,同时又积极参与助学活动的家长、社区人员组成“志愿助学团”。共建“志愿助学团”,意在弥补专业教师在其他专业领域上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弥补幼儿园阳刚教育的缺位,促进幼儿个性品质、个性潜能的多维发展,同时维系幼儿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幼儿园教学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2]。
  “志愿助学团”以“阳刚助学俱乐部”成员为核心,以志愿家长、社区人员为辅助,学期初在调查、梳理、分类、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全园助学资源库,学期中以“相约星期五,爸爸来做伴”为主要形式开展活动,学期末交流经验、梳理成果。
  二、共享:扎根课程活动
  如何让更多的幼儿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并在共享过程中获得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要树立一种大教育观,敢于冲破教育围墙的限制,构筑一种真正开放的教育机制,尝试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打造一种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扎根课程活动建构教师资源的共享模式(如图2),从而达到教师资源全面、有效的共享。
  1.走班教学活动
  “走班教学活动”追求的是“一种教师资源,同轨幼儿共享”,关注的是特长教师资源的共享,尊重的是幼儿在兴趣和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凸显的是幼儿在教学中的个性发展和自我选择,主要包括“教师走班”和“幼儿走班”两种形式。
  “教师走班”走的是教师,就是具有一定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师到平行班进行特色教学活动,如音乐特长教师强晓瑜、科技特长教师许丽红、美术特长教师杨海凤、阅读特长教师钱洁等,都不再只担任本班的学科教学活动,还到同轨其他班级担任这一领域的学科教学活动。走班教师能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和节奏,以促进个人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反思水平的提升,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另外,幼儿也能领略到不同教师所展现出的教学智慧与风采,优化对领域核心经验的获得以及技能的把握,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幼儿走班”走的是幼儿,就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感兴趣的特色活动,然后每周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进行固定学习。如点点动手能力特强,一直对泥塑活动情有独钟,因此每周三下午的走班时间他都会到泥塑专用室参加活动,和具有共同爱好的孩子一起在泥塑特长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活动。这样的走班不仅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条件,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培植特长的机会,孩子自身的优势智能在有同样优势特长教师的影响下日益凸显,孩子的潜能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   2.快乐游学活动
  “快乐游学活动”是我园开发的一种菜单式混龄混班自选性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了解和发现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园内宽阔的廊道空间资源,设置开放、个性化的廊道活动区域,通过混龄混班的活动模式让幼儿自选活动内容、自主参与活动,并在与同伴、材料、环境等的多维互动中获得多样化发展。
  快乐游学活动每周五开展一次,每次一个小时,一般我们两周进行一次自主选择。如:多多在第一次超市课程活动中选择了宝贝餐厅。利用老师提供的各种水果、各种餐具(刨刀、切刀、挖勺)、不同的辅料(色拉酱、面包),再加上制作图示的提示及教师的演示,多多很快学会了制作水果沙拉、水果羹。再次选择时,多多来到了木匠行。这一次在老师引领下,他学会了把木头锯得一样长,还和中班的小弟弟合作,把锯下来的木头拼成飞机。后来,多多还来到了摄影工坊、天天快递参加活动……廊道超市课程活动中,许多孩子和多多一样,在不同的区域间参与、流动,这种穿行,是游戏式的,也是学习式的。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观察内容与观察方式,深入进行研究,累积了更多的课程实施智慧,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共享。
  快乐游学活动让“一种教师资源,全园幼儿共享;所有教师资源,所有幼儿能享”,而且幼儿共享到的还有不同教师的生活经验、交往态度、学习能力以及“让课程从儿童中走来”理念所带来的尊重、悦纳、开放。
  3.家长助学活动
  “家长助学活动”是让不同性别、职业、性格、特长的家长来园参与孩子的学习,成为孩子的玩伴,它关注的是“园外教师资源,园内幼儿共享”,关注的是幼儿个性、品质、兴趣的多元发展。目前我园的家长助教活动主要有“阳刚助学活动”和“特长助学活动”。
  在“阳刚助学活动”中,男性助教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以男性特有的坚韧果断的性格和简约粗犷的处世风格,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坚强、勇敢、果断、大方、关爱等品质[3]。在每周的“相约星期五,爸爸来做伴”活动中,“男老师”们在户外活动中陪孩子一起灌篮、攀爬,在区域游戏中陪孩子一起探索科学秘密,午餐活动时和孩子们一起大口吃饭……爸爸们慢慢用教育者的理念和视角,从儿童的立场去观察孩子,解读孩子的真正需要,并让自己的创新行为、个性品质成为宝贵的共享教育资源。
  “特长助教活动”则是让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们来园活动。如我们请当糕点师的妈妈和孩子一起做蛋糕,请当交警的爸爸来园讲解交通知识、开展交通游戏,请有收集特长的爷爷来园讲解邮票的知识,请有手工特长的奶奶教孩子包粽子,请知识丰富的爸爸讲述动物知识,请时间充裕的妈妈到区角活动中和孩子一起讲述故事……我们的助学空间也从幼儿园拓展到家庭乃至社区,不同职业、不同特长、不同个性的家长开展的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精彩,从而兴趣更为广泛,发展的空间更加多元。
  三、共赢:获得共同发展
  “教师资源共建”所产生的教育功能也许是“润物细无声”的,但在这些教师资源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个性在成长,教师的专业在发展,园所的品牌在形成。
  1.幼儿个性在成长
  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形转化让幼儿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成长选择更加多元,它为尊重每一个特定孩子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提供了可能。
  在音乐特长教师孙维华开设的“梦想舞台”上,一直被很多老师视为“多动”的聪聪找到了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舞台。孙老师曾用视频记录的方式再现了聪聪在舞台上手舞足蹈、陶醉其中的一幕,震撼着全园老师的心。孙老师感慨地说:“谁说聪聪特殊了?他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生长的土壤罢了!”理念的辐射让越来越多的老师看见了不同孩子的成长方式。行为的传递让他们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着适合他们“奔跑”的“跑道”,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魅力散发出来了,它推动着每一个孩子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内向的佳佳成了校园小主播,好动的明明成了车模拼装大师,昊昊在第八届无锡市小主持人大赛中获冠军,凯凯在“幸福无锡”画信大赛中获特等奖……这也许都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一种体现吧。
  2.教师专业在发展
  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为教师的特色发展搭建了平台,实现了教师队伍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也为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供了可能,实现了教师发展的齐头并进、携手共进。
  在名师研修室中,孙老师通过视频记录,让教师看到特殊儿童的学习方式,重新审视自己在课程实施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徐老师用一组照片完整再现了一位幼儿玩“小喷泉”游戏的过程,让老师明白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引领幼儿的深度探索;邹老师用表格记录的方式,对比参与各组游戏幼儿的人数,让老师明晰材料对儿童学习的支持作用……骨干教师的多样化的观察记录让所有老师获益匪浅,于是老师们也逐渐以记录者的身份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过程,及时调整活动材料、教学策略,生成活动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反思能力、调整能力、开发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工作一年的许辰栗老师获区体育赛课一等奖,工作三年的蔡海月老师在无锡市教师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邹君老师成功举办了主题摄影展……这也许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现吧。
  3.园所品牌在形成
  我园课题研究的创新举措成为幼儿园品牌发展的不竭动力,幼儿园逐渐释放出自身发展的张力。《无锡教育》2013年第10期、《早期教育》2014年第4期对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教育活动、课题研究作了特别报道,《扬子晚报》、《无锡日报》、《现代快报》同时报道了幼儿园“阳刚助学”课程,详细介绍了课程活动的开展情况。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毛曙阳博士及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来到幼儿园观摩“廊道超市课程活动”,孩子们在“超市”课程活动中快乐、自信、热情、大方的表现得到了培训班学员的一致好评。苏州、无锡等地的姐妹园先后来园参观。一次次的对外展示,使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得以促进,品牌特色得以彰显。
  多样的教师资源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源泉,在教师资源共建共享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在不断思考:还有哪些教师资源可以合理开发与利用?无形资源如何转换成有形的活动,让孩子去体验去共享?孩子们从中还能获得哪些发展……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将继续研究,让教师资源的共建模式更多维,共享模式更多元。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2(19).
  [2]左瑞勇.反思幼儿园教育中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幼儿教育,2001(18).
  [3]翁静娟.阳刚助学课程中爸爸的角色蜕变[J].学前教育,2014(6).
  责任编辑:杨孝如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国家只规定了基本的授课时数和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程实施之初被戏称为“三无”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它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这就要求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更多地来源于地方和学校的自主开发生成。从课程实施之初的2002年至今,我市小学对这门课程的理
摘要: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的现代学徒制“一位学生、二位导师”,校内有教师、校外有师傅,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成效显著,不失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版”。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须有组织、经费、师资保障等。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物联网;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6-0064-02  为进一步完
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热爱并乐于不断学习民族文化,同时又胸怀开阔,理解并尊重不同的世界文化,自信地融于联系日益紧密的“地球村”之中。这是我校的培养目标,它对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并进行了国家级课题“根植于民族文化的世界公民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作为课题核心关键要素的“民族文化”与“世界公民”则从两大方面对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与实施方式提出了指向更
回想起来,第一次接触苏霍姆林斯基,是在读师范正准备实习的时候。  要上讲台了,可是还没有从学生的角色中转换过来,面对三尺讲台,除了激动与憧憬,更多的是忐忑与不安。老师说,读一读《给教师的建议》吧,你想知道的,书里都有。  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漫步在图书馆前的林荫小道,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如何学习新教材,怎样听课,粗略浏览下来,感觉颇为实用。只是那时的我,既没有理论的支撑,也没有实践的根基,再高明
摘要:主课题研究具有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和特色发展的功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课题调研中发现,目前学校主课题研究存在着认识不够、引领不足、目标不明、落实不力、提炼不精等问题。区域教育科研部门要在课题申报材料填写、课题选题方向定位、课题关键阶段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管理、课题成果提炼总结等方面,适时适度介入学校主课题研究,以提高学校主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学校主课题研究;区域教育科研部门;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的迅猛发展,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提高就业质量,需要在教学中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关键词:职业高职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C-0024-03  本科教育注重学科性,高职教育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为小企业培
摘要:小学英语主题单元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多元化、开放性的素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智慧和潜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思维创新同步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学力。小学英语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要架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生长力;联系生活实际,激活语言生命力;叩开智慧之门,提升思维创新力;注重文化渗透,增加表达感染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单元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
与传统的“教师布置学生做,学生不考虑为什么做”的书面式家庭作业相比,体验式作业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其一端连着课堂的认知与探究,一端连着生活的运用与实践,让学生在亲历的实践过程中再现、建构知识,对激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有着特有的优势。  一、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创设了学生自主建构的空间,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兴趣、爱好和特长。  1.促进
摘要:因为道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在表现为现实存在的同时,又面对未来进行超越,与此相应,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会人们如何适应现实,但另一方面又要帮助人们不断地超越现实的束缚,走向未来。  关键词:生存;超越;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8-0003-05  虽然教育总是针对人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总是
摘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工会工作;价值追求;教师;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