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斗牛》的深层内涵解读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追求娱乐化的电影商业化环境中,观众对影片《斗牛》的关注点往往集中于所谓的“喜剧”定位上,对影片的理解也趋于表面化。影片《斗牛》可运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进行语义分析:按影片叙事对矩阵进行赋值,并参照矩阵中两两对立的关系来进行分析,以解读影片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斗牛》;符号矩阵;二元对立
  
  管虎的电影《斗牛》被戏称为《荷兰母牛中国历险记》。这部以残酷戰争为背景的影片被定位为喜剧片,观众对影片两大主演黄渤和闫妮的精湛演技给予了称赞。有评论称,这部电影好看是因为它有引人发笑的情节,这是电影在商业环境中追求娱乐化的一种宣传。喧哗的噱头使得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的表层,反而忽视了它的叙述结构。其实,只有在理解了影片深层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明白影片的主题。本文将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为指导对《斗牛》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
  格雷马斯最著名的文学符号理论是“符号矩阵”,基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诠释基础”而提出。格雷马斯认为,在叙事文本的所有角色功能中,暗含许多逻辑正反的关系,“符号矩阵是一种逻辑,把结构的可能性用图形建构出来”,并且这种“功能分析把叙述事件与意义的结构元素联系起来;它(符号矩阵结构) 创建了从过程到系统的一条通道”。在矩阵中,对立关系是一对基本关系,矛盾关系是辅助关系。正是靠着这四个功能项(或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其种种变体,文本的意义得以衍生。即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是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非x,又有反x的矛盾方即非反x,如图:
   x ←→ 反x
   ↖↗
   ↙↘
   非x ←→ 非反x
  这一分析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叙事背后的潜在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未曾注意到的关系和未曾发现的意义。面对这个抽象性的模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赋值,才能进行深入分析。我们要将影片中的叙事元素放置到相应的结构关系中进行考察,从中得出影片叙事的深层内涵。
  《斗牛》是由若干个小故事构成的大故事,整体故事情节梳理如下: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40年代,八路军带着一头荷兰奶牛在山东一个小山村——壁垒村休养。鬼子的扫荡导致八路军撤离时来不及带走奶牛,部队便与村庄长者签下协议,将奶牛托付给村庄喂养。在德高望重的老祖主持的仪式中,寡妇九儿替牛二抽中了“红豆”,牛二在老祖许诺将九儿许配于他的条件之下被迫承担起照顾“八路牛”的任务。在牛二独自上山挖藏匿牛的地方的时候,鬼子屠杀了壁垒村全村村民。回到村庄的牛二发现村民全死光了,但“八路牛”还活着。从此,牛二履行起了照顾“八路牛”的承诺。为了保障“八路牛”的安全,牛二在空旷的村落里与到村子中的日本伤兵、迁徙而来的难民、占据村庄的土匪等人周旋斗争。几经挣扎,牛二仍没有放弃保护“八路牛”的承诺,最后带着“八路牛”躲藏山中,共同生活了六七年。当他欲把坚持照顾了多年的牛还给八路军时,才被告知八路军已改组为解放军,当初签订凭据的人已无处可寻,保护多年的“八路牛”最终成为他的私人财产。于是牛二重新带牛上山,走向终老。
  按照影片中的时间线索,在牛二回忆的鬼子尚未来扫荡的平静岁月里,故事主要凸显的人物有村中不起眼的农民牛二、代表村庄封建礼教力量的老祖、外地远嫁而来的小寡妇九儿,以及引起故事发生的荷兰奶牛。
  牛二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根据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进行赋值,可知他位于x的位置,与他对立的是老祖,即反x。由于牛二与老祖的对立,才导致故事的发展。九儿与牛二具有相似的身份地位,同属于村庄中的边缘人物,他们之间是矛盾但并不对立的关系。九儿位于非x的位置上,而奶牛则处于非反x的位置上。以上结构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表示为:
  牛二 ←→ 老祖
   ↖↗
   ↙↘
  九儿 ←→ 奶牛
  我们可以对此矩阵中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深入地解读,从而全面认识剧中人物,发掘影片的深层含义。
  牛二是村庄中的边缘人物,他无父无母、孤身一人,与一头小黄牛相依为命,处于村中权势体系的底层。他自发远离只有村中男性能够参加的“抓豆子”仪式,企图逃避保护荷兰奶牛的责任,对九儿则是心向往之。
  老祖是村中封建礼教权威的代表,虽然年岁已高、行动不便,但是德高望重。他手持皮鞭位于高台之上,与逃避仪式的牛二以及反抗他权威的九儿构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同时老祖承担了与八路军签下协议就一定要完成承诺的责任,对荷兰奶牛有支配的权力。
  九儿是一个在封建礼教压迫下丧失了正常生活权力的不幸女性,被视为“克夫”灾星。她被迫为不属于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本是一个被夫权思想压迫的悲剧角色,但在九儿身上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她通过诅咒老祖、追打十三叔的行为对男权进行直接的反抗,为自己正名;通过学习新的思想,高喊“妇女解放”的口号,为自己争取地位;她热情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希望能够得到奶牛的乳汁去喂养家里的孩子(荷兰奶牛提供了大量的牛奶,作为八路军伤员的补养)。
  这四个位置中的语义元素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促使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牛二的逃避责任触碰了老祖的权威,老祖要求牛二必须参加仪式,牛二的缺席为想得到奶牛却没有权利参与仪式的九儿提供了机会。九儿代替牛二行使了权利,满足了老祖不可更改的要求;在结果揭晓之后,牛二被迫签字画押,在得到村子将九儿许配于他的承诺后,被迫成为荷兰奶牛的照顾者;这个决定暗合九儿心意,让她既可以摆脱“寡妇”的身份,同时也能够间接地拥有奶牛。
  这六种对立关系可以演示为下图:
  权威
   牛二 ←→ 老祖
   爱↑ ↖↗ ↑支
   情↓ ↙↘ ↓配
   九儿 ←→ 奶牛
  占有
  “过去”这一时间线索的叙事为故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本片着力之处在于“现在”这条时间线索突出表现的是《斗牛》“斗”的经过——与日本兵斗、与难民斗、与土匪斗。
  在壁垒村成为空村之后,牛二试图带荷兰奶牛离开,他期望和奶牛过上“我好好照顾你,你多产奶给我喝”的生活,体现出了农民对于牲口天然的爱护之情。但是奶牛的叫声引来了路过的日本军队。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与日本人处于完全对立的阵营之中,呈现天然的对立关系。日本人发现奶牛之后,企图利用牛奶为其伤员补给营养。为了找回奶牛,牛二想尽办法。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进行解析可以得出如下的演示:
  牛二 ←→ 日本伤兵
  ↑ ↖↗ ↑
  ↓ ↙↘ ↓
  牛奶 ←→ 奶牛
  牛二几乎以生命为代价找回了自己的奶牛,在他享受大大小小盆盆罐罐装满牛奶的占有感时,难民来了。面对同胞,牛二伸出了援手。然而,当奶牛病倒后,有的同胞(江湖郎中)变了脸色,试图杀牛吃肉。对于无私提供帮助的牛二来说,只有以砖头、大刀相对,原本隶属于同一阵营的角色发生了功能上的转变,牛二与江湖郎中走向对立。这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进行解析可以得出如下的演示:
   牛二 ←→ 江湖郎中
   ↑ ↖↗ ↑
   ↓ ↙↘ ↓
   牛奶 ←→ 奶牛
  “穷山出刁民,乱世出土匪。”霸占了村庄的土匪也试图从牛二手中夺取牛,要把国外的奶牛跟國产的黄牛配种,以得到更多的奶牛;对待牛二则更为极端,甚至试图置他于死地。为了反抗,牛二背起了炸弹,大吼“要死一起死”。同样地,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进行解析可以得出如下的演示:
   牛二 ←→ 土匪
   ↑ ↖↗ ↑
   ↓ ↙↘ ↓
   牛奶 ←→ 奶牛
  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一种戏剧化的效果。这三个矩阵极其相似,牛二始终处于x的位置之上,牛奶位于非x的位置上,奶牛则处于非反x的位置上,日本伤兵、江湖郎中、土匪位于反x的位置上。将其统一可以得到如下图示:
   斗争
  牛二 ←→ 日本伤兵、江湖
  郎中、土匪
  拥↑ ↖↗ ↑强
  有↓ ↙↘ ↓占
  牛奶 ←→ 奶牛
  提供
  牛二←(保护)→奶牛
  日本伤兵、江湖
  郎中、土匪←(需求)→牛奶
  从牛二的角度进行解读,不难发现本片的一大主题:对“诚信”的弘扬。不起眼的农民牛二,尽管自私、贪小便宜,愚昧中又带点儿狡黠,但从他承担一个被人遗忘的承诺起,就传颂着一个传奇。那便是在牛二骨子里带有的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诚信。影片通过一个带有国民劣根性的农民尚且如此坚守承诺的行为,呼吁世人反思自身行为,追求诚信。
  以上仅仅是从牛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这个矩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审视故事深层意义的新视角。从位于反x位置的语义要素出发,不难发现日本伤兵、江湖郎中、土匪三者位置是统一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残酷的战争之中,人性的善恶美丑以更大的强度凸显了出来,人性的表达同样是复杂的。日本人处于中国人的对立阵营,他们也因此被刻上了“歹毒”的烙印。中国人与中国人是同胞,就应该相互扶持。可是,在日本军人之中尚有端起刺刀仍发抖的手臂,有“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相互杀戮”的质疑;中国人中竟还有抛向自己人头上的砖头、砸向求生手掌的石头;对待奶牛,日本的伤兵会带着它出去遛,以保证奶牛的健康,而江湖郎中在挤到奶牛只能流出脓血之后想到的是“杀了吃肉”,土匪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为奶牛配种,想要得到更多的奶牛。在战争的混乱年代,人性被展露得一览无余,仅凭原有的历史观与民族观去认识那一段历史可能并不能认识到真实的历史之所在,多角度的认识更能让我们进行客观的批判。
  奶牛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角色,本身也具有多重内涵。它是牛二签订承诺的对象,牛不存在,故事也将不存在;奶牛是牛二的情感寄托,是牛二与过去生活的唯一联系,也是牛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奶牛是牛二的“九儿”;奶牛是反法西斯的力量,出现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前线。从“符号矩阵”来分析,可以发现奶牛是一种大爱的象征,对于任何人奶牛都无私地给予了其所能给予的牛奶,对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都给予了帮助,这是唤醒人复苏的力量。
  仅从表面或一个角度出发,并不能完全理解一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得以从对立关系出发,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理解,发掘作品的深层意义。《斗牛》为观众的思考留出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只有多角度的综合理解才能够帮助我们解读影片的深层内涵。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胖胖腿要革命    做女人,就是要像妖精!  不是教你学坏,是让你像妖精一样美丽、性感、颠倒众生。  妖是妖娆的妖,精是精彩的精。妖精是怎样炼成的?嘘,九九告诉你……    [妖女拯救]胖胖腿要革命    每个女人都有缺陷,可聪明的妖女们从来都会巧妙地拯救自己。  经过一个冬天的摄入和囤积,是不是发现穿上牛仔裤的双腿略显粗壮了?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双纤细修长的腿,偏偏它就是很容易变粗。在告诉你如何让腿
期刊
摘要:作为胡兰成的女弟子,作家朱天文16岁时就在台湾文坛崭露头角。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家国梦想、乡土之思、人世沧桑是其创作的源泉。早期作品中,成长是她一以贯之的主题,以主人公面对新环境经受考验并最终通过这种考验为成长仪式的基本模式。此外,她的作品中还刻画了一系列逃离家庭(父亲)而后又重回家庭(父亲)的成长形象,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有关青春成长的记忆。    关键词:青春;成长;家;逃离;回归    年
期刊
摘要:严歌苓的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人生经历,小说的覆盖面非常广,从善良而轻信的乡村女性到聪慧而勇敢的城市女性,从文革时期被扭曲摧毁的女性到新时期追求新生活的女留学生和新移民女性,几乎无所不包。然而这些形象鲜活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却始终像困在网中的鱼儿,或顺从命运成为悲剧,或抗争命运暂时维持生存,很少能挣破命运的巨网,游向自由而欢乐的生命彼岸。    关键词:严歌苓;女性形象;悲剧;抗争    
期刊
摘要:电影《理发师陶德》延续了蒂姆·伯顿的哥特式风格,以阴暗、诡异、血腥等特征加之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再度书写了一种华丽的哥特式残酷影像。    关键词:哥特式;音乐剧;《理发师陶德》    《理发师陶德》是约翰尼·德普和蒂姆·伯顿除了两部配音电影以外合作的第五部电影。作为好莱坞的黄金组合,蒂姆·伯顿和约翰尼·德普不仅是高质量哥特式电影的代名词,更是票房的保证。此部电影延续了蒂姆·伯顿一贯的风格——
期刊
摘要:作为2002年以来香港警匪片的里程碑之作,《无间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影片在剧情、导演技巧、演员表演等方面都彰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地狱;《无间道》;身份    黑帮片或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主流,“在香港,往往以动作取胜,香港电影的动作场面火暴、刺激,这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国际声誉”[1]。但近几年来佳作匮乏,很难推陈出新。因此,观众对这类电影反应平平,使得警
期刊
摘要:苏格兰国王死后无嗣,英格兰国王就宣布苏格兰王位归他所有。为结束两国人长时间的相互杀戮、残害无辜,英雄人物华莱士出现了。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苏格兰人民捍卫自由的决心和不屈精神。电影的内容、主题、英雄形象塑造以及电影配乐4个方面都体现出《勇敢的心》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自由;爱情;英雄主义精神;苏格兰民族音乐    《勇敢的心》上映于1995年,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对于电影技术快速更新的时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在当前人自身生存状态的生存美学成为文艺界热议这一背景下,着重从福柯的生存美学、生存论、审美的主体间性三个方面对《边城》进行解析,在一定层面上思考了当代生存美学的学理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生存美学;福柯;沈从文;主体间性    一、解构时代福柯的生存美学的提出    启蒙之后理性取代了神学和宗教对大众意识的统治地位,在20世纪美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和对经验实证方法张扬的同时,对
期刊
摘要:程小东导演的电影《江山美人》以其不同于一般商业战争大片的独特内涵,开辟了一条关于古装战争片的浪漫路线,并刻画出呼唤和平、和谐的现实性主题。    关键词:《江山美人》;主题;和平;浪漫    电影《江山美人》是程小东导演独立执导的一部风格独特的华语商业大片。众所周知,他曾先后多次担任华语大片的武术指导,如《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但电影《江山美人》与他指导的许多其他影片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
期刊
摘要:新晋导演麦婉欣的得意之作《蝴蝶》,以其唯美的镜头叙述了一段“女同志情”,讲述了教师小蝶冲破重重束缚,最终与心爱的人牵手的浪漫故事。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使《蝴蝶》在电影界显得特立独行,个性十足。    关键词:同性之爱;破茧成蝶;《蝴蝶》    导演麦婉欣拍摄的香港电影《蝴蝶》(改编自陈雪的小说《蝴蝶的记号》),获第4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影片女主角小蝶的扮演者何超仪凭借
期刊
摘要:《泪王子》以50年代的台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空军眷村里四位男女主角以及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由于影片对叙事顺序的打乱、追叙甚至跳跃的叙事方式,使影片段落叙事之间留有大片空白,观众需要在重新梳理叙事顺序的基础上,解读片中人物并找寻他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泪王子》;人物关系;叙事顺序    很多人在看完由香港导演杨凡执导的历时5年制作、耗资2000万港币的影片《泪王子》这部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