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悲剧与失败者的悲剧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hai10m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赛与中国话剧剧作家曹禺同为二十世纪初的文坛巨匠。二人的创作视角却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社会变革期间渴望从家庭牢笼中挣脱出来的女性,两人笔下的角色嘉莉和陈白露就是这种力求解放自我的女性形象。二人的性格和经历都很相似,又都是极其聪明的女人,她们渴望利用男人登上上流社会,却最终都无法摆脱被男人利用、被金钱吞噬的命运,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至上的黑暗社会下的两位女性的命运走向。
  【关键词】解放自我 女性形象 黑暗社会 命运走向
  嘉莉和陈白露分别是德莱赛笔下《嘉莉妹妹》和曹禺笔下《日出》中的人物,是两位年轻的女性。虽然她们处在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可生活在动荡社会中的她们,却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的追求与命运。
  嘉莉从一个不谙世事的乡下姑娘到红极一时的明星,她命运辗转的每一步无不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的烙印。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过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正处于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之中。一方面,一些金融寡头如卡耐基、洛克非勒等贪婪地聚资敛财;另一方面,一群无依无靠的无产阶级移民和同样衣食无着的农民大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里,想靠碰运气来实现他们的希望和梦想。而在只有五十多万人口、却具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的抱负、胆量和活力的芝加哥,日益增多的经商机会使它名声遠扬,使它成为一块硕大的磁石,从四面八方吸引来了充满希望和绝望的人们,这也就有了嘉莉命运锁链中的第一步。身无分文的嘉莉在芝加哥的人海里浮沉,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自己是不可能的,她迈出了人生冒险中的第二步。嘉莉终于成功了,在一个浮光掠影的虚华的社会里。当时社会上已形成了不择手段地道求财富的风气。“个人奋斗”更是助长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正是现代人的命运,他们的性格是由贫困所塑造,而由‘社会’来完成的。”
  德莱塞塑造这样一个偶然成功的嘉莉妹妹的形象,不能不说是匠心独具。他用最有力的笔触深刻揭露了“美国式幻想”的虚无,把资本主义世界所谓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极度的精神空虚真实地再现出来,宜布了对于美国生活方式的幻想的破产。而陈白露形象的塑造则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
  陈白露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金八、潘月亭之流正在金钱的光晕中大肆挥霍,放荡地生活着。他们认为“人不能没有钱,没有钱就不要活着。穷了就是犯罪,不如死。”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陈白露也曾怀着美好的希望和自己热恋的人结婚,最终却成了名噪一时的高级妓女,她就像寓言中那习惯于金丝笼的鸟,已失掉在自由的树林里盘旋的能力和兴趣,又回到自己的丑恶的生活圈子里。社会于她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人无异于老虎面对口中食:造物主赋予老虎以强大的生命力,使得老虎可以让自己的本能和欲念随时得以实现,它只要口中食为它所用,不断地满足它。陈白露就这样像一抹风中的纤草被吞噬了,她的悲剧也正是那一时代的悲剧。
  德莱塞和曹禺,两位严谨的艺术大师各自通过两位为社会所吞噬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深刻揭示了“金钱至上”的当时社会的本质。嘉莉妹妹的形象从反面否定了美国的所谓“人人都能发财致富”的言论,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是有钱人的社会,幻想一夜之间成为富翁是虚无飘渺的。陈白露的形象则有力抨击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有钱人主宰一切。从这一点来说,两个形象的塑造较之于各自当时的社会是有普遍意义的。
  两位充满幻想与追求的女性,一个上演了一出失败者的悲剧,另一个则展示了一出成功者的悲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更进一步的思索。德莱塞通过一部《嘉莉妹妹》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资产阶级的上升繁荣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贫穷、困苦基础上的。而《日出》展示的却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图景:集30年代的旧中国封建主义、新兴的资本主义及有民主和革命思想的无产阶级于一身。嘉莉与陈白露都生活在一个自私自利的社会环境里,腐朽糜烂的上层社会于她们就好比是“冒险家的乐园”。金钱、享乐在向她们招手;有钱有势的人们视她们为玩物,微笑着逼她们堕落,自己以前生活的贫穷和脑子里本能的享受思想激烈地斗争着,于是她们不顾自己的柔弱和一无所长而迈进了光怪陆离的圈子里,当然她们是付出了极大的肉体和灵魂的代价的。而污浊的当时社会是不以道德沦丧为意的,甚而至于有钱就有道德,就有一切。嘉莉和陈白露终究摆脱不了自己思想上的动摇,一经遇到选择,她们的阶级属性立刻显现出来了。而最终的性质不同的失败也意味着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这样一种结果不仅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作者自己思想意识的反映。
  德莱赛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无产阶级倾向性,但他对工人阶级的运动认识不足,苦闷、彷徨,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憎恨又屈服于当时环境的压力,认为“弱肉强食”是不可抗拒的,因而他笔下的嘉莉也一味地苦闷、彷徨,从未看清自己和周围环境,而只在懵懵懂懂之中成了上层社会的玩弄对象,可以肆意地被塑造,被捧起或抛弃。曹禺于写《日出》之时已开始觉悟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可中国当时各种恶势力还是相当大的,他也只能尽一个文人的所能,塑造一个暗示人们为争取自己的太阳而斗争,而屈服于邪恶就只能招致灭亡的人物形象。两位作家都通过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心底的愿望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厌恶。正如高尔基所说:“艺术的本质是赞成和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因而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摄照’现实。他或是确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灭现实。”
  两位作家都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深刻地揭露并鞭挞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奉各自作品以永恒的现实主义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兵.儿女笔墨社会大观.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作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着重探讨了什么是教学艺术以及怎样才能把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当成一门艺术等问题。作者认为,教学艺术的实质永远体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一直处于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所以,教学艺术是一种动态的美。  【关键词】教学艺术 寓教于乐 分级教学 启发式教学  一、实现教学艺术要求每个教师完成从“教会学生”到“会教学生”的转变
【摘要】做到大学生入学前的英语学习和入学后英语教育的无缝衔接是高校英语教师不断思考,倍感迷茫的问题。本文作者试图讨论以英语为工具,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导入英语辩论教学,在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有效结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在从事与英语相关工作时所具备的素质与修养,继而将这种人文素养延展到学生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英语 教育 改革 思辨 能力  一、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外语教育在中国开展了几十
【摘要】微写作与传统的书面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它不受时间限制,也没有字数要求,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上表述,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的形式输出,是一种快捷、见效快的写作训练方式。笔者就“微写作”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各环节的运用提出一些粗略的想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微写作训练 高效课堂  一、传统英语写作训练中的问题  本人之前在很长一段教学生涯里都和大多数的英语老师一样:写作训练在教学计划中都是被忽略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高中英语的学习对于高中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高中英语也是在高考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传统的三大科目。在高中英语的学习当中,高中英语阅读是能够直接影响到高中学生英语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重视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合理的运用语篇分析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科
【摘要】当下是全球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不仅我国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全世界都在面临人才巨大缺口的问题,未来全球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更大。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为我国输送了大量人才,然而随着对人才专业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尤其在英语课程教学上,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重要问题,翻转课堂的引入能否为人才培养贡献应有的力量
【摘要】BEC考试十分重视学生实际的英语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对任务型教学的含义及主要内容,教学目标(任务)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商务英语教学与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的相关联系,并对基于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的商务英语教学任务的设计(听力能力训练任务、口语能力训练任务、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任务、写作能力训练任务、优秀的商务英语任务设计对学生的影响)等进行相关讨论。任务型教学在对学生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得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创设教学语境、设计教学游戏、运用教学媒体、精心设计教学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学生 兴趣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看到部分或个别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不时表现出种种冷漠,缺少热情,似乎成绩的好坏都无所谓的态度。身为他们的英语老师,应先自我检讨:为什么这些学
【Abstract】Creativity is the ability of human beings to break through old knowledge, old things, and explore valuable new knowledge. It exists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and can be cultivated in a vari
【摘要】本文以李清照《声声慢》的四个英译本为例,并以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原词中不同汉语叠词的英译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了不同的翻译方式在关联性方面的得与失,以期实现宋词中汉语叠词英译与读者的最佳关联,并能对今后的叠词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声声慢》 叠词英譯 关联理论  一、引言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钻,并且与唐诗并称为“双绝”。这一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竞争关系越来越突出,以致大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疏忽,不仅影响着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