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彰显教学艺术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孩子们的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 课堂阅读 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只注意那些直接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孩子们的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形式活泼、思想健康的文章,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应是枯燥死板的,而应是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
  一、亲近自然,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
  把学生带进大自然吧,因为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就经常选择典型的场景,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把鲜明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例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我打破常规,把课堂搬到校园的草坪上,带着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通过看、听、闻、想去寻找、感受秋天。孩子们像一群欢乐的小鸟,在草地上欢呼雀跃,置身于蓝天白云下,在秋天独有的色彩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不知不觉中,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气息,已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他们情不自禁的诵读着“蓝天下飘着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他们动情地说着秋天的词语,深情地读者秋天的句子,尽情地观赏秋天的美景……情景交融,师生共同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再现画面,在直观的情境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精彩的画面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更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易于接受,易于理解。于是课文的插图,剪贴画,简笔画,乃至更先进的多媒体课件,都成为我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再现课文意境的手段。教师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渲染,促使学生在模拟的画面中,捕捉真实的美感,欣赏美的画面,诵读美的文字,享受美的意境……陶醉在学习中。
  《夕阳西下》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美文,课文所展现的夕阳西下,天空瞬息万变的景色美不胜收。为了将这样的美景搬进课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录像,画面定格,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内容,什么是“夕阳的余晖”?“十分壮丽”是什么意思?孩子从精美的画面中,就能找到答案。大家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一边诵读着“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孩子们全身心的倾注于文本与画面之间,这样的课堂,就是孩子们的乐园。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6,生动地描绘了生活在大海边的孩子赶海的情景,其中的情趣并非生活在江南孩子所能轻易感受到的。于是在这堂课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孩子们带到海边,让他们随课文中的孩子一同吹海风,听海浪的声音,一同捡贝壳,捉小虾。在“境”中激起学生的“情”,使人心驰而神往。
  三、扮演角色,在表演的情境中学习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乐于表演又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他们对表演并不陌生,因为他们的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和观看的影视作品中可学到不少。只要一提到表演,他们准会兴趣倍增,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自己的想像演绎课文中的故事,那么就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狐假虎威》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在读熟课文后,我先让学生分组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角色的揣摩,创造性的配上动作和表情,一个个生动的课文人物,通过孩子的个性创造,灵动地出现在课堂上,孩子们脸上乐开了花。你看,在大屏幕上几片树丛的点缀下,“神气活现”的“狐狸”出场了,它张狂地摇头摆尾,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引得台下的同学哈哈大笑。一只胖胖的,缩着脑袋的“老虎”紧跟在身后,它小心翼翼的东张西望,这时,在丛林中玩耍的小动物们大惊失色,纷纷逃窜……表演结束了,但同学们依然热情高涨,意犹未尽。课文的内容已经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了孩子们的心灵。
  情境教学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成了魅力十足,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它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彰显出教学的艺术。情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让我们把语文课堂变成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之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更加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时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因此成为了现在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阅读 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能力贯穿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主
期刊
减负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虽然过重的课业负担,社会原因很复杂,但是从教育本质上来看,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忽视一般的教学模式运用,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在教育新政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记忆与模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构建一种较好的课堂模式,我们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模
期刊
【摘 要】  立体化的写作教学,是教师应用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引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让积累素材的过程立体化;让参与写作的流程立体化;让评价作文的方法立体化。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作文 立体化 训练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比如有些教师会应用读写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的目的单一、写作的过程枯燥、写作的方法无趣
期刊
所谓“文意兼得”,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其思想感情,又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从而获得恰当运用语言文字,深入表情达意的作文能力。  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读写结合中的文意兼得,是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策略之一。它对教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塑造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在文本的重难点处,情感升华处,疑难处加以拓展,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策略 拓展 案例  所谓“拓展”,就是以课文为中心,通过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落实价值目标,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  小学课堂教学要具备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教育性,二是艺术性。但是教师往往强调前者忽视后者,课堂教学就缺少蓬勃生机,教师平铺直叙,课堂效率不高,在这种情感状态中学习,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降低学习效果。而略带夸张的教学具备教育性和艺术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积极的氛围,多媒体的加入可以让课堂更有创造性,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口语 运用 电教  一、小学英
期刊
【摘 要】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体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重点训练和培养学生以写人记事为主能力。提高学生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品质,在人物的表现中表情达意,传递思想是写好写人作文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人物刻画 方法技巧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小学作文要学生在写记人叙事的文章中,能够通过人物的外貌表现形象,能够在
期刊
【摘 要】  题目是文本的灵魂。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题目凸显指向性、描述性、深刻性、修辞性,四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拟题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引导学生以教材范文的拟题策略为范例,使学生的习作题目能够做到一目了然、简练明了、事理兼收、新颖别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巧妙拟题  如果把文章比做人,那么主题是灵魂,内容是血肉,结构是骨架,而题目就是眼睛。古人常用“巧笑倩兮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一些学生怕写作文,一些教师怕批改作文。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进程。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摆脱批改作文的抵触心理,创新作文教学手段。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从素材积累、课后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实效。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参加写作训练。  
期刊
在众多的文章中,参观类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不易写好,尤其是习作起步阶段。但是每学期,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参观,因此,指导写参观类文章很有必要。  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利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学生的“佳作”或教师的下水文和存在问题的习作进行对比、赏析,引导效果显著。  就拿写参观“枚乘故里”为例,很多学生存在明显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文章没有重点,前前后后发生的事都写出来了,也有的不懂剪裁,不加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