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长生”的出走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接手这个班,没有上几节课,他就像一只被放在麻袋里的尖利的锥子一样露出了独特的锋芒。
  课堂上,他几乎不听课,要么在电脑C盘中寻找乱七八糟的文件,要么就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脑袋晃来晃去。
  问他,他说:“老师,你的机器中毒了,我在手工帮你杀毒。”或者:“老师,昨天晚上又和别人一起大战了一个通宵,我们攻破了好几家企业的网站,哎!现在网络上的“肉鸡”太多了!”
  开始,我并不对他说什么,只是要求他把精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虽然我的话偶尔也会起作用,但五分钟后,他又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
  好在,他并不曾在课堂上捣乱,我也就由他去吧!
  他的兴趣会随着时间不停地变化,快得让我应接不暇!今天,他会做个3D的小人,下节课他却在玩机器人软件。问他:那个小人做好了吗?答曰:丢掉了,不好玩。有时候也会逼着他交作业,他反问我:“您认为我还用做作业吗?”我想也是,他的确不用。但为了所谓的纪律,我也会强迫他去做点什么。好在,他有时候也会有点认真,作业做得不坏,至少比班里其他人都要好上不知几大截子!
  也曾经想着去让他专心做点什么,一次省里的电脑作品大赛,我找到他。问想参加吗?他问有什么项目?我说了,他说:“哦,网页制作我还不太熟,就选它参加吧!”我怀疑我听错了他的话,转念一想,没错,这真的就是他。
  比赛时间很紧张,这回他似乎改掉了不长久的毛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兴趣始终在网页制作上。有时候也会跑来找我问问题,当然是不分上下班的,好在我在办公室里的时间也长,几乎每天除了睡觉都会在。
  作品出来了,很完美,起码在我看来是。几乎没有用修改,交了上去,拿了个二等奖!
  但奖励看起来对他没什么影响,因为他很快又把这个丢在一边,又去忙活什么网络安全问题了!他还是经常地跑来问我,很多问题都是我所解答不了的!我显得很难堪,至少我还是他的老师。
  看来我得躲着他点了……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
  高二了,一天一没留神,又被他“逮了个正着”,这次,他却不是来问问题,而是向我宣布他的一个决定:要放弃学业到北京去上北大青鸟,学程序设计。
  我一时间没转过神来,只是说让他先完成高中学业,特别是数学!其他的脑袋里乱乱的,想说却没有说出来。
  他果然走了,在高二刚开始的那个学期,我想说的话却没机会说了。
  我真的想告诉他,以他的聪明,真的是可以做大事的,但,至少要再谨慎专一一点吧!
  两年过去了,我心里还会想着这个所谓的特长生的故事,还是会有一些愧疚,因为自己始终感觉对他所做的应该还要更多一些!
  有时候,我们规定他学习的东西,或许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我一直在想,学生的学习究竟是什么?特别是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上。
  (山东滨州一中 杨 伟)
  广东中山大学 王竹立副教授:
  看到这个案例,我的心情与这位老师不同,我为这个“特长生”感到高兴而不是担忧。很显然,这位同学是网络时代学习的佼佼者。他有着超强的网络自学能力,课堂上老师教的那点东西对他来说已经太小儿科了,一句“我还用做作业吗”透露出高度的自信。牛皮不是吹的,他真要做起作业来,“比班里其他人都要好上不知几大截子”,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电脑作品大赛,不选自己拿手的,偏选自己还不太熟的网页制作,轻轻松松就拿回来一个二等奖!连老师也感到自愧不如,因为他提的很多问题老师解答不了,只好躲着他。更可贵的是,这位同学还非常有主见,更有勇气,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高中马上就要毕业了,却毅然放弃学业,去北京上北大青鸟学习程序设计,这不正好符合笔者在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所主张的“以个人兴趣爱好和问题解决需要为核心的网络时代学习观”吗?与我见到过的许多读完大学乃至研究生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高材生”们比起来,这个高中肄业生不知要强多少倍!我仿佛看到当年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从美国名牌大学辍学创业时的情景。我真想告诉这位老师,你真的不必对这个孩子再做什么,只要鼓励他坚定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就对了!需要改变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是陈旧落后、越来越不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模式!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一个其他学科教师都没有遇到的问题,即学生出现学习结果差异的原因更多地源于学生的初始水平和初始能力。因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就是使其应用门槛不断降低,信息的易获得性不断地提高。所以,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就比其他科目要来得容易和丰富。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特长生”的“挑战”。
  然而,本案例中的“特长生”其实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学生。无论是其社会化的过程,还是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出现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他的自我评价机制的失衡。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他的信息技术特长,进一步提升他的媒介素养,使其从单一的媒介素养较高,发展为全面的媒介素养水平提升,并以此为突破口,使其体会全面发展的好处,从而建立真正的自信。
  因为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认知方面帮助学生提升了解媒介所承载和播出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能力,熟悉寻求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估、解释、判别、选择、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情感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判断其正当性、合法性和伦理性。在技能方面帮助学生具备和提高操作媒介工具的基本能力。营造环境方面帮助学生科学地利用媒介,积极参与制造适宜、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和氛围。所以,当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倒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
其他文献
7月12-13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网龙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峰会以“从0开始,由1而生——‘互联网 ’时代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教研人员、校长。  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当前互联网 教育的一些热点问题采访了本次峰会的举办者——《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女士、网龙网络公司副董事长兼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梁念坚先
2011年1月,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东城、朝阳、门头沟、丰台、顺义、大兴、密云、通州共8个区县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9115份,回收有效问卷28610份。参与调查学生的整体情况如下。  年级分布:小学三年级学生7181人,小学五年级学生8268人,小学生共占总人数的54%。初中二年级学生8154人,高中二年
【摘 要】微课对于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是微课发展的载体。本文在分析翻转课堂与微课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微课的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案,验证了将其应用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知识传授;知识内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7-0063-03  近年
书名:世界是开放的:网络    技术如何变革教育  作者:[美]柯蒂斯 · J · 邦克著,    焦建利等译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不知不觉,互联网已经以绝对的强势力量侵入了我们的生活。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海洋,人们有太多的惊喜,继而是更多的好奇与渴望。然而,过多的信息令人无从选择,欲求不得的焦虑冷却了最初的热情。人们迫
研究缘起  绘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这部分内容提出了四个具体的目标:绘图工具的使用;图形的制作;图形的着色;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现阶段,在杭州13个县市区所使用的涉及绘图内容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分浙江版和杭州版两种。浙江版教材将绘图部分内容编排为两个部分11个课时,但第5课和第14课的内容隶属于因特网
2015年9月开始,成都市棕北小学和北京草桥小学两所学校合作开展了一次指导两地学生跨区域、跨学科的综合实践学习交流活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尝试以“自组织学习”理念为指导,希望学生在自组织学习状态中自主选择共同感兴趣的探究话题,形成“学习共同体”团队,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活动,引领学生在讨论交流、调查探究、展示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中合作学习,并建构新的认知。  活动设计
Scratch作为图形化编程软件,其架构的合理性、指令的多样性及媒体应用的丰富性非常适合儿童的数字文化创作。在Scratch的奇妙世界里,儿童们创作的作品类型极为丰富。因而,Scratch的横空出世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活力,为孩子们的创作提供了别样的舞台,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求趣、求异、求变、求新的天性。  Scratch对学生的影响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将Scratch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已有
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网站的建设,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重要切入点。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研究型课程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网络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主题式学习网站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研究  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
从1979年方毅副总理转赠景山学校的第一台计算机开始,景山学校已在信息技术教育之路上探索实践了36年。36年来,景山学校历经了无数个国内第一:第一个成立计算机工作组,后改为计算机教研组,最早开设计算机课程;最先成立了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最早编写自己的计算机教材;最早研制了CBE化学题库;最早建设校园网;最早开设机器人的选修课与普及大班课的教学实践;最早开展“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程改革和教学
我们相信,世界上很多尚未解决的、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中,还没有足够多与之相匹配的解决方案。尽管全球最优秀的顶尖人才在为我们工作,但这远远不够。我们希望你们加入,来协助我们解决那些棘手的全球性问题。  —— Google Solve for X 项目主管PuneetAhira  2015年10月2日,年仅10岁的沈知涵从上海来到清华大学X-lab创客空间,迎接他的是这样一份来自Google So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