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的教学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兼顾到德育,并努力使其取得显著的成效。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认真钻研教材,发掘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都渗透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着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师长、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教育。如学习《王二小》这篇课文,在小学生刚跨入校门不久,课文思想观点正确、道德教育明显、爱憎分明、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在备课时,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以便在讲课中适时渗透。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要让德育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让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那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语文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这个度,要从语文知识入手,在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学到扎实的语文知识,同时又受到德育教育,认真上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就需要讲课时,充满爱国热情,充满对学生的关爱信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多想,课文感情深处,老师要进行声情并茂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领悟到强烈的情感。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德育实效,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课文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受到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德育教育。
  1.实效辅导理解法: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或有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些课文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些课文仅靠学生理解,是无法理解透彻的,这不但需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思想道理。
  2.自学自悟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数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思想内容自然流露,这些课文要让学生多看、多读、多想,多读会让学生接触思想内容;多想,就会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想观点!爱憎情感;在读中想、想中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会从中受到自我熏陶和教育。
  3.讨论吸收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已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展开讨论,是学习课文的一种好方法。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坐在井里的小青蛙为什么说天很小?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如果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会怎么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讨论,同学们知道了小青蛙坐在井里,目光短浅、所见有限,跳出井口、目光远大,世界如此之大是自然的了,懂得了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周围的世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无法入“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我在上《画风》这一课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们开始时不能进入状态,只有个别人举手,我就让他们来读,读完后鼓励并让其他同学作评价,我只做了个小结,及时的表扬了这几个同学。就这样,在进行第二轮时,举手的同学明显的增多了,都在嚷:“老师,我,我。”我本着公平的原则,给每个同学展示的机会,开始了第二轮的朗读,同学们都进入了状态,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原计划本节课的朗读就到这里了,但看到同学们渴求展示自己的眼神,我临时决定开始第三轮的朗读。在这时,每组就剩下了那些不活跃,不爱说话,不善于发言的同学了。我及时的用眼神示意他们,就你了。朗读又顺利的开始了,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其他文献
<正>清朝嘉庆元年(1796),湖北爆发白莲教起义,后发展到陕西、四川、河南、甘肃等地,历时九年,史称川楚白莲教乱。为镇压白莲教,清政府前后投入了16省的约20万军力,花费了超过
何为“谷歌地球”?  复杂点说:它是一个软件,英文全称“Google earth”。通过连接互联网它可带你飞往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你可以在 “Google earth”上看到卫星图像、地图、地形和3D 建筑,包括外太空的银河系以及大洋峡谷……你可以探索丰富的地理知识,保存你游览过的地点,并将其与他人分享。  简单点说:通过点点鼠标,全世界的地理信息都触手可及。  在课堂中,怎样才能形象而又直观的引起
“陪伴是最好的表白。”科幻电影中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可以满足人类的心灵需求。因为更加智能,相比宠物,未来的机器人应该是最好的玩伴。那么,现阶段机器人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应该
报纸
【摘 要】很多语言学家都发现,大量的词汇跟读、抄写与默写也使的学生觉得词汇学习枯燥乏味,对学习词汇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而完成单词拼写练习时,学生常凭机械记忆回忆单词,很少联系单词发音,利用读音规律来完成单词识记。甚至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也不利于学生和用法。  【关键词】词汇 语音 情景教学  引言: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来探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如何进行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
股市陷入危局的最大原因股市至今已经经历了3年的熊市,这是事实.我倾向于将目前的状况称之为陷入了困境.我认为,导致这一现状的最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缺乏信心,而这一结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