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异化谈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讨论、调查、情境模拟以及角色扮演、操作、实践、参观访问、游戏、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教学。活动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实施,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活动教学的本质与特征认识不到位,过度追求形式,忽视了活动的价值取向,偏离了活动宗旨和课程目标。
  
  一、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有些教师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及活动的趣味性,将原本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变成了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如有的教师在40分钟的课中安排了8项活动,看录像讨论、看书上插图讨论、读法律条文讨论、交流遵守交通规则情况、交流安全隐患情况、设计安全标语、讨论遵守交通规则的约定、编顺口溜。各项任务都不轻松,学生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形式上是活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为活动所牵制。当教师把一项任务抛出去之后,只让个别学生回答,然后就赶紧把话题收回。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究的空间,也没有多元交流的机会,而教师也没有引导和组织评价的时间,这样的活动是不可能让学生获得体验、提升认识、升华感情的。
  活动教学以主动学习为基本的习得方式,这类学习方式的运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它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时间和教师作用的发挥等。活动的展开不是目的,展开是为了便于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内化知识。为了克服为活动而活动、为体验而体验的局限,必须精选活动内容。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悟”。活动精简,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在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高参”,引导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感受,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观点和认识,分析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和程序的合理性。教师要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认识问题、活动方式问题和行为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反思自我的行为方式。
  
  二、目的不明,层次凌乱
  
  活动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活动时空开放、活动内容开放、活动过程开放、活动结果开放。活动的开放性是为了保证活动主体能够自主活动,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但是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开放的形式,让活动空有华丽的外表。细细推敲,可以发现由于一些教师没有完整地把握教材体系和学生年龄特点,导致活动缺乏内在的联系,看不到层层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甚至有些活动可有可无。如上所述探究活动,“交流学校周围的安全隐患及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可以进行整合,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来。活动先后顺序也要从学生实际考虑,先了解学生课前调查情况,即让学生交流学校周围的安全隐患和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之后看书,从中了解有关交通法规;然后让学生讨论,形成各小组遵守规则的约定,并汇总成全班同学遵守规则的约定,可以把约定变成顺口溜,也可以把有关约定设计成交通安全标语;最后践行,大家要遵守共同的约定,并开展每日自我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的转化。
  还有些教师忽略了小学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和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都有关于民族教育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常看到教师在这样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分组汇报,有舞蹈组、演唱组、服装组、美食组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课程衔接,同时又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打下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告诉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是遵循‘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的。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关于民族教育的内容,二年级下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感受到我国是一个辽阔的、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五年级上册的要求则提高了,关于民族文化的学习,由“初步了解”提升为“乐于了解和欣赏”,还要初步理解形成的原因,懂得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以及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贡献,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五年级还增加了能力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材,虽然主题内容一样,但目标要求不同,目标层次也不同。五年级上册的知识性目标内容更加复杂,体验性目标要求更加深刻,还增加了能力目标。因此活动教学要根据学段的不同有所区别,低年级活动时间短一些,活动任务简单一些,中高年级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增加活动任务。相同主题的活动,高年级活动可以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展开,并充分利用已积累的活动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思考更加深入,认识进一步加深。
  
  三、过度演练,活动失真
  
  活动教学强调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亲历实践。但是在实施中,原本是要学生亲历亲为的活动准备变成了教师包办代替的提前教学。学生的汇报要反复演练,学生表演的节目由教师排练,许多任务由教师代劳,以此换来课堂上活动的精彩。这种活动被称之为“表演性活动”,看起来精彩却有强烈的失真感,总让人感觉缺了什么。其实是缺少了课堂的灵动,缺少了学生真实的体验、真诚的交流,缺少了教学的自然生成,缺少了教师的智慧。
  过度演练、活动失真大概与优质课的要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优质课的评价标准让教师感到难以企及,或许因为这样,教师对活动课教学更加畏惧了,只好把功夫放在课前。如某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优质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有7项A级指标,15项B级指标。每项B级指标都有一定分值,最后累积。能够把这15项B级指标都达到了,课堂可谓精美到了极致,哪一环节都不能有疏漏。可是常态教学中,教师要兼任多门课程,还要担任班主任,过高的要求只能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冲突点、疑惑点,进行有效自然地生成。只有真实体验的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的形成。由此我们可以假设,活动教学评价要删繁就简, 且要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根据不同主题、不同活动目标让教师自我设计,增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与针对性。以此改变目前活动教学过度演练的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到真实,面对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只有如平常生活那样简单朴实,才是有效的。
  
  四、主体错位,本末倒置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可是由于有些教师“生本意识”不强,把原本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道德形成的活动变成了只为“公开课”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活动。“一位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胸前贴了很多小星星,她激情洋溢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星星,今天上课,谁认真听课,谁积极发言,谁回答正确,都能得到小星星。’孩子们情绪高涨。课中,教师胸前的小星星掉在地板上,学生看到了,急忙把小星星捡起来,恭恭敬敬地拿给老师,老师又把小星星贴在胸前。下课了,又有小星星掉了,孩子依然认真地捡起来给老师,老师随手扔了。”贴小星星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发言,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可教师却把活动这一手段当成目的,失去了其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活动结束了,教育过程也就结束了。当教师用小星星来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时候,小星星就成了好学生的标志,因此它在学生眼中是多么神圣!教师如此“随意一扔”,不但让神圣的小星星变成了一文不值的道具,而且给学生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小星星也好,学生也好,一切都是为了这节课的成功而服务。像这样的现象还真不少:教学《保护森林,节约用纸》,却让学生用精美的卡纸制作宣传牌,无非就是为了写几句宣传标语;教学《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当同学在课堂发言中出现错误时,却哄堂大笑,等等。
  活动教学寓教于活动中,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更不应因为活动的不当而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此,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活动的科学性和教育性。首先,活动内容必须是科学的,要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其次,活动方式方法也应该是科学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再次,活动过程应该具有教育性。活动材料的选择、环境的布置、课堂氛围、教师的行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都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珍视学生每时每刻的感受,否则活动教学就会出现“主体错位、本末倒置”的现象。
  
  五、名为展示。实无分享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活动的成果需要展示交流。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分享经验和体会,同时促进学生反思。可是在许多展示交流活动中,学生往往有展示,无分享。其现象有三种,一种是有表达的欲望,却没有倾听的耐心和习惯。第二种是用“学生一言堂”代替“教师一言堂”。活动展示大多数分为六七个小组,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于是这个学生代表就成为教师的“替身”,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没有组织互动交流,课堂没有问题让学生思考,讲述之后也没有评价。最后学生的认识还是那个同学的认识,体验还是那个同学的体验,没有提升,没有共鸣。第三种是名为经验分享实为资料介绍。学生收集的资料多是文本资料,又没有经过提炼,所以只是把资料内容口述给大家听而已。
  
  活动教学的展示交流是为了让学生分享活动体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认识,以及活动操作的方法和程序等。分享是多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这种分享要以倾听为基础,学会倾听,才能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学会等待。另外,学生的汇报只是个人经验,教师要进行拓展,组织互动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应用评价实现有效引导,使“一个人的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一个人的收获变成大家的收获,一个人的认识变成大家共同的认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责任编辑:张茂林
其他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可发生一系列变化,有关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报道较多,但乙
在很多地区和学校制定的文件及通知中,在涉及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竞赛、岗位竞聘等活动中,经常会对教师的年龄附加一个要求,作为参加活动的基本条件,从而限制了另一部分教师参加的权利。如参加市级课堂教学评比必须是30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市级学科带头人评比必须是35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学校中层领导和校级领导竞聘的教师必须在35周岁以下,40周岁以下的教师需要参加某项征文竞赛,等等。其中,在这些有关年龄的基本条
由中国与俄罗斯合资的年产1300万吨炼油项目,自去年9月在天津滨海新区奠基以来,目前前期土地平整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待核准审批通过后,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包
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等。在这些评价中学生评价居于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地位,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的改变。而受教育者则可以从评价中了解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中获得自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评价的不协调性逐渐凸显出来,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和选拔
建立青稞酒中抗氧化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和阻燃剂6个类别34个组分塑料添加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筛查检测方法。青稞酒样品中加水稀释至
文章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解读入手,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找到更为切实的方向和着力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四川石化公司工程建设的攻坚年。春节刚过,严寒还未退去,四川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已春潮涌动。在四川石化80万吨/年乙烯装置现场,建设者已
针对山西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COD、氨氮、总磷3项水质指标,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V类,在升级改造
临床上,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随时间的推移,常演变为持久房颤,多数伴随左房的逐渐扩大。目前认为房颤时心房肌的电重构和随之产生的心房肌的纤维化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血管
课文《莫高窟》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翅、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