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课程质量管理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u061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DCA循环是按照Plan、Do、Check和Adjust的顺序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应用管理学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理念对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进行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分析了高职电子类专业PDCA课程质量管理模式下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教学过程改进四个阶段。总结了PDCA课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对课程管理模型的运用提出完善建议,进而有效促进了课程管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管理;PDCA循环
  作者简介:贾奥博,女,2016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0-0020-05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提到:“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1]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类专业作为热门专业之一,是课程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
  电子类专业课程除基础课外,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DSP、光纤通信、EDA和单片机技术等。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基础课程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可以学习专业性更强的原理和技术。而专业课程体系完备,系统性强,直接对接专业应用,因此,电子类专业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前景。目前,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教学理念落后;课程内容偏重传统知识讲授,远离技术发展前沿;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引入PDCA循环这一先进的管理学理念,以提高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质量管理水平。
  一、相关概念
  (一)职业教育课程管理
  职业教育课程管理由两个要素构成,即“职业教育”和“课程管理”,两者相互限制,结合为一体,是职业教育中有关课程计划、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的管理体系。职业教育的课程管理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不仅需要学校管理领导的参与,还需要用人单位、企业行业协会人员及相关社会成员共同对课程进行开发及管理。[2]44所以,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具有多主体性、内容多样性和管理方式多元化等特点。根据课程教学过程来划分,课程管理分为课程开设管理、课程制定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和课程考核管理。[3]作为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领域,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可以应用相关原理进行研究,PDCA循环作为管理学中实用性很强的一个理论,其运用于课程管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于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PDCA循环就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纠正)的顺序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
  1.P (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djust)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水平阶梯式上升的。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课程管理的PDCA循环就是遵循科学程序的课程质量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运用PDCA循环是优化课程质量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有利于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的发展。[4]基于PDCA循环的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质量管理是针对高职教育阶段的电子类专业进行的专业课程质量计划的组织实施,是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课程管理模式,需要具體分析电子类专业课程特点,准确把握质量循环的要点,达到提升课程质量的目的。
  二、基于PDCA循环的课程质量管理
  以高职电子类专业为例,研究PDCA循环的课程质量管理模型,具体到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上,落实四个阶段,循环提升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质量。同时,整合PDCA循环在课程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完善建议,对PDCA循环在课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新的指导。
  (一)高职电子类专业PDCA课程质量管理模式
  课程管理就是在制定各种标准与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课程常态化的各项管理。将PDCA循环应用于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质量管理,具体到每一个阶段有其各自的任务和特点。每一个阶段联结,循环运行,实现课程的有效管理以及课程质量的提升。
  1.Plan阶段。课程设置的优化。根据高职电子类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可以将专业课分为“信号处理类”“通信技术类”和“电子设计类”三类,进而实施不同类别的针对性教学。
  在设置课程时,首先,要进行职业任务分析,对应已有课程的不足,收集课程资料和评价考核材料,从现有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措施并规划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其次,要广泛搜集各出版社出版教材的最新信息,建立教材样本书库,重点选用“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选用紧跟现代电子行业最新发展趋势,近年出版的教材。[5]75鼓励高职院校使用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然后,结合课程实践条件制订课程标准,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进度、课后作业及参考书目。最后,确定教学方案,如课程组织形式是采用学科中心还是活动课程,[6]操作技能训练是选择项目教学还是任务驱动教学。   2.Do阶段。进行课程教学实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效果。在课程实施阶段,三类主要的专业课程有其各自的教学实施特点。“信号处理类”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和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综合分析不同专业课的特点,在分别教学的同时形成信号处理综合课程,培养综合能力;“通信技术类”专业课程主要是光纤通信、通信原理和扩频通信等技术性知识的传授,这部分课程需要结合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设备材料并深入理解工作原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电子设计类”属于电子类专业课程中具备拓展性和创新性的一类课程,教师需要结合电子科技前沿的信息启发学生运用单片机、EDA等编程知识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准确地编译连接、仿真并调试电子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课程重点,比如:信息论与编码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并分辨几种信息编码方式,不仅用简单的香农定律,其他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法也要灵活掌握;光纤通信主要就近些年应用广泛的光导纤维作为通信材料,从材料性质和结构原理上进行讲解,并将其应用过程中的光损失率、光传导率等公式化,从小型光纤到大型光缆的建造与使用上进行分析,带领学生掌握光纤通信技术;单片机课程的学习主要以实验为主,在机房带领学生分析操作程序和电路板,亲自编程,调试使用,让电路依据程序的指令动作。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指令的编写方式和修改错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完成功能电路的设计和正常运行。
  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板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基本原理、方法的证明和讲解,采用课堂板书的方式进行;对于需要形象理解、图示举例及仿真演示的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此外,建立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有选择地扩充自己的知识,以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5]75
  3.Check阶段。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监控 、考核和评价体系。高职电子类课程质量的监控、考核和评价体系是改进课程的最主要依据。课程的监控主要是建立系列制度,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教学检查、听课、课程评教和课程督导等。课程考核分为日常表现考核和专业成绩考核,一般每门课程都有其考核标准,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从单一课程考试向学习全过程考核转变。以“光纤通信”课程为例,考核成绩比例分别为作业20%、实验成绩30%、期末考试 50%。应将考核标准和程序制度化,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高职电子类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课程评价标准。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和设备、课程管理和课程学习考核六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几个层次,评价标准是在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评价细则,既要反映课程建设的一般要求,也要反映电子类专业培养规律的要求。评价主体主要是教育部门、学校和企业,这也表明了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评价特性,即主体多元化,需要各个评价主体交流协商出一套既具有主体评价特点又具有专业要求的统一的标准,从而使得评价结果对于各方都有参考价值。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补充,自评与他评相配合,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与特长,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5]75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课程质量进行有效评估和具体评价,通过调研分析法、人机物法环分析法或鱼骨图分析法等溯源[7]找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4.Adjust阶段。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前三个阶段的进行为课程改进提供了依据,此阶段的改进工作是总结这一循环的重要步骤,也接续了下一轮质量循环的主要任务。
  首先,对电子类专业课程实际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巩固优势并反思不足之处。分析影响课程质量的原因,可能是公共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设置比例不合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离;[8]可能是教学计划中重点与难点不突出或学时分配不合理等,要采取措施,并将有关总结经验标准化推广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其次,针对评价阶段发现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完善,在实践中要结合具体情况改善提高,将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解決的问题落实到下一个课程PDCA循环,加以避免或解决。此阶段应结合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特点,使课程教学质量在不断的循环中改进,实现螺旋上升。
  基于PDCA循环建立的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质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对该类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管理模式、内容和手段的科学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PDCA循环课程管理的完善
  1.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完成好每一步的课程任务。课程的完成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导,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主体,教师必须对PDCA模型有深入的了解,课程管理模型应用的实际效果是教师主观上执行的主动性促进提升的。学生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决定课程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也是课程教学质量评审的重要对象,[9]学生在学习中对PDCA模型进行主动认识和应用,不仅能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基础作用,而且也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因此,应使学生有意识地采用PDCA模型进行课程学习。
  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教学配合也是课程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课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程管理质量提升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P计划阶段以教师为主,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课程安排;D实施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工作,学生积极学习,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C考查阶段主要是师生自评与互评以及第三方评价课程和师生,包含课程内容的考试、评教和评课等;A调整阶段主要是由教师为主导总结这一循环过程的经验与不足,服务于实践。此外,对于遗留问题或者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落实到下一个课程质量管理的循环中去。教师和学生共同在PDCA课程质量循环过程中完成课程任务,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2.发挥PDCA模式下子循环的作用,整体提升课程质量。如图1所示,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不断推动循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因此,PDCA在质量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循环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课程管理的PDCA模型不仅整体可作为一个循环执行,在每个阶段也可以有自身的PDCA 循环,并且可以不断细分。因此,不仅整体课程的执行可以采用PDCA模型进行质量的持续改善,而且,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要素甚至细化到每一堂课,均可通过PDCA模型加以改进。
  如图2所示,课程管理PDCA循环中,P计划阶段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进行质量提升子循环。首先,对毕业生质量进行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再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等的调整;然后,将新的课程设置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完善人才培养;在学生完成课程后,将实施情况与计划对比,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并将未解决的问题列入下一轮质量提升的目标中。D执行阶段收集各方对课程的评价,做好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计划,落实课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并考核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C检查阶段从评价标准的制定开始,落实课程评价,多主体多手段进行教学检测,对学生课程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改进评价标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A改进阶段从评价结果出发制定改进方案,具体改进课程。总结并分析新问题,将问题的解决落实到下一轮改进过程中。几个二级子循环组成一个大的PDCA质量循环,整体提高了课程质量管理的效率。
  3.重视课程管理中技术手段的运用。课程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既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也受内部因素的影响。[2]45在整个课程管理过程中,若想从根本上提高课程管理的质量,不仅要重视行政管理手段,而且还必须要考虑课程管理的技术手段。在职业院校的课程管理过程中,大多院校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少数院校采用技术手段辅助进行课程管理。这种集权式的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课程管理的活力,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所培养的对象必须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其课程系统的复杂性与企业需求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2]45课程在实施及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有些是行政管理手段所无法单独处理的,这就需要科学地整合行政管理手段和其他技术手段,以服务于人才培养。其中,PDCA质量管理模型就是课程管理的技术手段之一。在统筹课程实施的各种要素的同时,科学使用技术手段,能够使得课程管理更具科学性,管理效率更高,同时,管理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之中,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关键是实现课程的科学管理。PDCA循环的应用能够优化职业院校课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同时,重视教育对学生终身培养的要求,从而加快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管理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5]6号.
  [2] 介燕菁,朱晓东.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5(11):44-45.
  [3] 陈学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61-63.
  [4] 张雯莉.基于PDCA循環理论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
  [5] 段芸.基于PDCA循环的电子电气类基础理论课程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2(31):75,80.
  [6] 雷正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PDCA循环[J].职教通讯,2001(6):33-34.
  [7] 鲍仲辅,曾德江.基于PDCA构建高职优质课程评价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23):250-252.
  [8] 胡成江.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6):34-37.
  [9] 胡颖梅,梁平,韩亚东,等.PDCA模型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270-273.
  [10] 蓝敏萍.PDCA循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6-8.
  Abstract: PDCA cycle operates on the scientific sequence of Plan, Do, Check and Adjust to achieve quality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to programs and courses management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stages of management: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with reference to PDCA course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It also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PDCA curriculum management, putt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management model, and thus effectively promoting curricula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lectronics major; course management; PDCA cycle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畴人世学”隶属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教育,尤指天文历算之学。在“学术官守”总体背景之下,该领域围绕“宦学事师”“世业相继”等主要传承机制,构建出历史贡献颇多但亦存有内在冲突的独特教育范式。鉴于“被现代化”进程中其“中断”之样态,依据“后传统”理论,将“畴人世学”置于“全球化——乡土化”、“现代性——传统性”与“旧传统——新传统”分析框架之中,并通过“消解”与“重建”,遂而绵延并推进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专业认证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而对专业进行外部质量评估的体系。一般来说,专业认证制度包括观念系统、主体系统、客体系统、操作系统和标准系统。美国ABET两年制工程技术教育专业的认证制度中,认证的操作系统包含了准备工作的审查、正式认证申请的提交、自我调查、实地考察以及法定程序和认证决定五个步骤。认证的标准系统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其中,通用标准包括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毕业标准、
期刊
摘 要:将设计思维运用到读书活动是为了从读者体验的角度提供渐进式创新服务,从“设计心态”与“设计思维方法”着手,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效果,循序渐进地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将图文宣传、分阶段推进、阅读活动内容设计、注重阅读体验细节等设计思维,应用于在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中,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及其阅读活动的成就感。  关键词:读书节;
期刊
摘 要:从古代的“义学”“义举”到如今的“学雷锋”“感动中国人物”,志愿服务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职业院校的在校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其中,高职校大多具备了完善的志愿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但年龄和学识层次较低的中职生志愿服务却问题频现。基于此,通过对24个专业、近5 000名中职生的调研走访,在中职生志愿服务培训的教材设计思路、案例分析、实施途径和评价保障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应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结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要求”等,明确教师校本培训的背景,坚持“教师为本、行动为本、学校为本”的原则,设计好班集体建设能力等七大培训模块,彰显培训的特色,突出培训的学校和教师双主体作用,向培训要质量,确保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人文素养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
期刊
摘 要:专业课程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重要载体。通过自编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研究调查问卷,对在常武地区幼儿园工作的330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现行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总体良好;三学六法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地位,但一些广受关注的专业课程也需及时补充进来;专业技能课应降低技能的艺术要求,增強技能课程中学前教育的专业性;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需提高实效。  关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造成新媒体编辑人才需求剧增。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新媒体编辑”课程比较庞杂,由于学科培养目标的限制,多数高职院校偏重于网络技术研发和维护人才培养,而偏离了新媒体产业文字编辑人才类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将新媒体编辑所需的实操技能培养融于教学实践中,通过项目化任务,以实现岗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媒体编辑;课程改革;任务化教学;实操能力  基金项目
期刊
摘 要: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人因素,高职本科3+2分段培養模式学生的工匠精神出现一些问题。为促进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发展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应该通过加强合作,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营造环境氛围,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加强3+2模式学生工匠精神教育。  关键词:高职本科;3+2模式;工匠精神;教育  基金项目: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
期刊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综合性人才。将陶行知先生的“做学教合一”理论应用到商贸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智激趣,能较好地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专业课教学与企业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对接。在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对“引智激趣,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提出了建議。  关键词:高职;现代商务礼仪;教学模式;做学
期刊
摘 要:行业协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一直是困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通过把OBE理念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指导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即行业学院的构建,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OBE理念下探讨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着重分析行业协会构建行业学院的模式,为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关键词:行业协会;职业教育;行业学院;OBE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