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业协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一直是困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通过把OBE理念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指导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即行业学院的构建,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OBE理念下探讨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着重分析行业协会构建行业学院的模式,为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关键词:行业协会;职业教育;行业学院;OBE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2017年度规划重点课题“OBE理念下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项目编号:zdzz17009)
  作者简介:邓志新,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9-0020-07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强化行业协调指导,规范发展市场服务组织,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是校企双方沟通的桥梁,产教融合离不开行业协会这个桥梁和纽带。职业教育办得好的国家,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其必然性,将逐步发展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改革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迫在眉睫。
  当前,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大多数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很少真正从学校和企业的需求出发来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以下三点:(1)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为行业协会提供保障,因政府给予的管理权限与法律保障缺乏,使得行业协会的权威性较低。(2)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政府未给予行业协会充足的经济保障,导致行业协会为牟取利益而组织会议、培训、资格考试等活动,使得企业和学校都不太愿意和行业协会合作。(3)行业协会自身定位不明确,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参与职业教育有局限。人才的需求方为企业,人才的供应方为学校,而行业协会则是连接两者的桥梁,使两者的合作与沟通得以实现。所以,行业协会若想获得企业与学校双方的一致认可,很有必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模式创新,以便更好地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指围绕预期学习产出,对教育的结构模式进行组织、实施与评价,突出教育是培养、训练与创新能力的一个过程,该过程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指导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以确保其持续优化。在职业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将OBE理念运用到职业教育实践中,探讨成果导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利用OBE理念指导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规划和引领价值。本文把OBE理念运用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中,引入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旨在创新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指导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构建行业学院,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
  一、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综述
  行业协会指某一专业/行业中的经营者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组成的一种非官方组织。这类组织对本行业的运作规律、技术前沿以及人才需求等情况具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校企合作、聘任兼职老师、职教改革、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等。郑根让(2006)从区域性行业协会的角度分析其同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所具有的优势与合作内容,并指出具有参与广泛性、区域性和互惠性的优势,而合作内容则涵盖号召学生参与半工半读与勤工俭学、为中小企业培养人才队伍、为技术人员与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创建员工培训基地等。[1]黄才华(2008)等学者指出,行业协会不仅会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与教材建设予以指导,还会参与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同时,会及时为新工种与新职业制定相符的技术规范与职业标准,既能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帮助,又能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沈云慈(2010)指出,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其在信息掌握方面的优势,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桥梁,为校企双方的合作贡献力量,另外,还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确保所签订的合作协议能够顺利执行。[3]吴雪萍(2010)在借鉴发达国家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经验中指出,行业协会应积极支持和指导学校设置职业资格考试专门机构,主要对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培训与管理,并按照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的质量监控和管理。[4]
  国外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是为了研究国内行业协会而进行对比分析。邓志军(2010)指出,德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和实施、参与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及获取职业教育经费等。[5]黄日强(2011)指出,澳大利亚的行业协会在TAFE学院的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课程开发、TAFE教育的证书制订、学校管理、职业资格标准的制订、教学过程和质量监控、培训包的开发等。[6]邓佳楠(2014)专门研究了美國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特点,结果发现,美国行业协会有地方、州与国家三个层次之分,各自通过自身影响力的发挥激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兴趣,再通过影响政府态度与决策赢得政策支持,并通过制订行业标准来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瑞士的行业协会十分发达,不少行业协会设有跨企业实训车间或培训基地,通常还会参与课程开发与课标制订,加上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行业协会承担培训中心一半的培训费用,还承担学生的实习费用。[7]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及总结,大家普遍认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我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非常不满,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也非常有限。因此,通过归纳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和借鉴国外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我们认为,行业学院是当前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较好和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以跨境电商行业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为例,总结出行业学院的运行机制,这种方式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是产教融合的新途径,也是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乐于接受和采纳的一种方式,可以在全国职业院校进行推广。
  二、OBE理念对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变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也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突出教育是培养、训练与创新能力的过程。该理论从1981年斯派迪(William G.Spady)创设以来,就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经历了由理论探讨到实践认证再到具体应用,经历了从宏观的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向微观的具体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欧美学者创设理念、台湾学者引进理念、大陆学者继承理念的三大过程。OBE理念是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培养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OBE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实现了教育重心的转移,如表1所示。
  OBE教育模式的转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一种围绕学生和社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个性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所认可的理念同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吻合。OBE的核心其实就是“产出”理念,是连接职业教育和行业协会的纽带,是学校、行业企业、政府等职业教育主体互动的基点,正是基于共同“产出”的需要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并且相互间的合作会随“产出”的实现而越发紧密,最后达到全方位的融合。
  OBE教育理念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贯穿于教育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在OBE的教育系统里,教育者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预期,也就是应该明确学生毕业之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并合理设计教育结构确保这些教育目标能够顺利完成。这种教育模式是以学习者的产出(也就是学习成果)为动力的,与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学内容与投入为驱动截然不同,所以说,OBE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其教育方式及操作理念在培育应用型人才上将发挥巨大作用。OBE教育理念是基于学习成果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和制定相应的能力评价标准。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以提升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教育产出为驱动力,在OBE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将学习成果作为教学目标导向,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促使学习效率得到切实提升。
  基于OBE理念来优化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还有助于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当前,由于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动手能力较弱,应用型人才领域极度缺乏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弥补这一缺陷,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成为必然的选择。如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就是让学生通过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以及真实的店铺运营,提高店铺和产品的曝光率,从而获取订单,通过成果为导向,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在OBE基础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这种理念实施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既保障了教学质量,又培育出与市场及社会需求相符的应用型人才。
  三、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行业学院的构建
  行业学院是学校借助行业协会这一桥梁与行业中的骨干企业进行合作,以行业生产链、技术链、产品链和服务链为对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应用型专业学院。行业学院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变化而产生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依托行业与骨干企业,围绕行业岗位标准,把行业技术标准及时融入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突出学科优势,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行业学院的模式如下。
  (一)行业学院的“四共同”组织结构
  行业学院是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组建、高度融合的模式,形成了学校和行业企业双主体,一方是学校的二级学院,一方是行业协会中的骨干企业。在行业学院中,双方的骨干人员共同组建治理机构,形成共同治理机制,行业企业作为治理方之一,不仅在人才培育和学院发展方向方面具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而且具有建设的责任,直接参与行业学院的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引入行業标准,而且紧密结合行业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以学校现有的专业群为依托,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在课程体系引入行业标准,并系统调整专业培养方向、课程模式和具体行业课程等,形成与行业标准与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方案。(2)共同组建教学团队。行业学院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构建校内外和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基础理论教育,行业导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将最新的专业知识应用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学校教师通常很少长期处于生产一线,而行业导师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在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从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3)共同推进教学管理改革。行业学院的培养方案与传统学院不同,需要学校与行业一起,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设计教学流程与教学管理。学期制上,行业学院应尝试多学期、多元化教学,在学校和企业交叉进行,有利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运用和巩固。在学分制方面,鼓励行业学院进行课程和学分灵活置换,可以单独建班,方便学生去企业进行学习。 (4)共同打造产学研基地。行业学院需要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基地,既服务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同时,服务于应用研究与创新需求。行业学院需寻求多层次、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合作,在共建、共用和共管的基础上,促使产学研基地实现共同治理,形成共享与开放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实践教学及教师培训提供基地,同时,也为行业的人才培养和项目研发提供支持。   (二)行业学院的“双主体”运行机制
  行业学院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探索行业学院的运行机制尤为重要。行业学院是学校和行业双方高度融合的模式,共同建立,共担责任,学校和行业双方派遣骨干人员建立共同参与的组织结构,形成共同治理机制,这是行业学院与其他松散的校企合作模式最大的区别。在过去的校企合作中,通常学校当主角,企业作为配角,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作用发挥并不明显。在行业学院中,学校和行业是双主体,行业作为重要的治理方,不但对学院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等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决策权,而且兼有建设的责任,直接参与到学院的运行管理中。
  行业学院是依据《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的指导思想,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相结合,充分体现行业特色,更好服务行业需求,深度推动产教融合。行业学院具有独立的运行机制,为了提高行业学院的运行效率,保证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行业学院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联合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组成行业学院理事会,行业学院院长由理事会聘任,行业学院的院长可以由二级学院院长担任或者行业协会会长来担任,体现“双主体”的原则。行业理事会负责学院规划、指导行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订立《行业学院理事会章程》,聘请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和项目组织的管理团队,做好校企双方的对接协调。
  行业学院中企业和学校是双主体,相互依存。行业学院引导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工作室,教师与学生以创新团队的形式入驻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真实情境;同时,引导学校建立培训和研发中心,提高企业内涵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行业学院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一个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行业学院,校企之间的产教深度融合,行业学院的各主体学校、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员工实现共赢,再加上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形成良性循环。
  行业学院通过构建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最新的行业标准和产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质量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调查研究、比较评价,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行业学院可以建立创新评价机制,持续改进质量,与现阶段的行业背景相结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价阶段学习是否成功。另一方面,利用行业学院的师资优势,开设创业竞赛团队,从企业邀请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学院进行专业技术的指导,或者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行业学院教师带领创新创业团队共建工作室,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运作,积极参与各类比赛,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拓宽其专业视野。例如,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行业学院,通过引入真实的项目和企业师傅的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通过销售产品赚取利润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学生不但掌握了职业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追求梦想、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行业学院形成了学校、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共同体和有机体,增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学校的活力,使学校融入社会,贴近社会培养市场最需要的人才,行业学院实现了学校和行业企业协同发展。
  (三)OBE理念下行业学院的构建
  行业学院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依托行业及其主干企业,围绕行业岗位标准,把行业技术标准、管理规程和职业情感融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与突出的学科优势。行业学院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方式,需要行业协会搭建桥梁,其运行逻辑如图1所示。
  行业学院的构建思路如下:根据国家和社会教育发展需要,调研行业需求,结合学校定位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学生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通过行业学院的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培养人才,根据教学评价和学生就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评价培养效果,反馈信息,从而循环调控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学院中,一方面,邀请行业协会、企业专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专业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走访相关行业企业代表,掌握毕业学生现状,了解当前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的契合度,同时,根据大数据信息,提前预测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变化,调整培养方案。
  行业学院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教育模式。行業学院负责理论教育与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对理论教育的检验,并对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再根据学习成果完成情况对阶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为制订下一阶段工作计划提供参考。按照不同的行业背景,行业学院制订差异化的实训计划,通过融入行业情境参与企业项目来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和行业工作的相融性,从而评价阶段学习是否成功。OBE理念强调立足教育成果,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反向进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以行业学院为组织形式进行人才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
  四、行业协会构建行业学院的建议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行业协会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业学院的构建也将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努力的方向,但是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协同配合,才能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一)打造双赢的管理机制
  行业学院需要围绕产学双赢的宗旨设置各类互惠机制,推动合作教育的更好发展。一方面,行业企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匹配的岗位,并在设备与师资方面为行业学院提供有力保障,构建稳定的产学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需要给予行业学院足够的关注,提供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引导发挥行业学院的作用,开展相关培训强化行业学院各类参与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和完善行业学院的管理。   (二)完善行业学院的运行机制
  行业学院类似于独立的二级学院,有着独立的运行机制。行业学院通过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人员分工及责权利,健全工作规范,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发挥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明确监管部门,规范引领行业学院发展,在资源调配、信息互通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在行业学院实践中,需要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更多地从政府、行业企业获得共建资金,发挥董事会、校友会的资源优势吸引资金,同时,与友好单位开展深度合作,获取更多的社会经费。
  (三)改革行业学院的学期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和“终身制”
  行业学院分为學术学期与工作学期两部分,通过整合学校学习和职场学习的课程结构,对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实现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的协调,并依次开展教学与训练,实现职业教育的双元制。行业学院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上提供行业学习资源保障学生学习所需,实现自主学习,以此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四)各方为行业学院提供配套措施,鼓励行业学院的建立和推广
  在政府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政策推动下,各方为行业学院在经费与配套设施方面提供更大支持,以此来推动行业学院的构建及开展相关推广工作,比如给予行业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行业企业的参与度,搭建行业与学校的沟通平台,成立教学委员会指导行业学院的工作,切实保障行业学院的正常运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五)按照OBE理念对行业学院的成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行业学院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及时对学习成果进行实际评估,以确保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行业学院不仅需要开展学生学习评价,还需要针对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追踪调查,比较参与行业学院的学生能否获取更为成功的职业生涯,并检验是否实现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的融合,以此作为改进整体教育计划的依据,同时,制定相关的行业认证体系,凸显行业学院的质量与标准。
  参考文献:
  [1] 郑根让.发挥区域行业优势,拓展职教合作领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2):15-17.
  [2] 黄才华.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2008(4):12-14.
  [3] 沈云慈.市场经济视角下校旗合作的问题及其化解[J].中国高等教育,2010(8):42-44.
  [4] 吴雪萍, 汪鑫.发达国家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经验及启示[J].职教论坛, 2010(13):85-89.
  [5] 邓志军 ,李艳兰.论德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19):60-64.
  [6] 黄日强,李凯晨.以行业为主导,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教育特征[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4):51-55.
  [7] 邓佳楠, 邓志军.美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及特点[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1-263.
  Mode Innovation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Participat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Idea of OB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ollege
  DENG  Zhi-xin
  (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001,China)
  Abstract: How to particip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industry associations has always been a puzz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OBE idea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guides industry associ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innovation,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olleges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participat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idea of OBE,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industry association constructing industry college, providing new ideas, new methods and new ways for industry association participat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dustry associ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college; OBE
  [责任编辑    张栋梁]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CIPP教育评价模式,从理念与目标、组织运作、教育资源、课程与教学及学习成效等五个维度构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实施成效的评价模型。利用模型,编制访谈提纲,對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的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访谈,评价江苏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成效。江苏省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已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效,但是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创业教育缺乏专业师资,课程结构单一,缺少创业实践。职业学校应针对上述问题,
期刊
摘 要:“畴人世学”隶属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教育,尤指天文历算之学。在“学术官守”总体背景之下,该领域围绕“宦学事师”“世业相继”等主要传承机制,构建出历史贡献颇多但亦存有内在冲突的独特教育范式。鉴于“被现代化”进程中其“中断”之样态,依据“后传统”理论,将“畴人世学”置于“全球化——乡土化”、“现代性——传统性”与“旧传统——新传统”分析框架之中,并通过“消解”与“重建”,遂而绵延并推进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专业认证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而对专业进行外部质量评估的体系。一般来说,专业认证制度包括观念系统、主体系统、客体系统、操作系统和标准系统。美国ABET两年制工程技术教育专业的认证制度中,认证的操作系统包含了准备工作的审查、正式认证申请的提交、自我调查、实地考察以及法定程序和认证决定五个步骤。认证的标准系统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其中,通用标准包括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毕业标准、
期刊
摘 要:将设计思维运用到读书活动是为了从读者体验的角度提供渐进式创新服务,从“设计心态”与“设计思维方法”着手,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效果,循序渐进地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将图文宣传、分阶段推进、阅读活动内容设计、注重阅读体验细节等设计思维,应用于在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中,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及其阅读活动的成就感。  关键词:读书节;
期刊
摘 要:从古代的“义学”“义举”到如今的“学雷锋”“感动中国人物”,志愿服务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职业院校的在校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其中,高职校大多具备了完善的志愿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但年龄和学识层次较低的中职生志愿服务却问题频现。基于此,通过对24个专业、近5 000名中职生的调研走访,在中职生志愿服务培训的教材设计思路、案例分析、实施途径和评价保障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应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结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要求”等,明确教师校本培训的背景,坚持“教师为本、行动为本、学校为本”的原则,设计好班集体建设能力等七大培训模块,彰显培训的特色,突出培训的学校和教师双主体作用,向培训要质量,确保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人文素养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
期刊
摘 要:专业课程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重要载体。通过自编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研究调查问卷,对在常武地区幼儿园工作的330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现行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总体良好;三学六法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地位,但一些广受关注的专业课程也需及时补充进来;专业技能课应降低技能的艺术要求,增強技能课程中学前教育的专业性;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需提高实效。  关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造成新媒体编辑人才需求剧增。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新媒体编辑”课程比较庞杂,由于学科培养目标的限制,多数高职院校偏重于网络技术研发和维护人才培养,而偏离了新媒体产业文字编辑人才类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将新媒体编辑所需的实操技能培养融于教学实践中,通过项目化任务,以实现岗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媒体编辑;课程改革;任务化教学;实操能力  基金项目
期刊
摘 要: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人因素,高职本科3+2分段培養模式学生的工匠精神出现一些问题。为促进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发展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应该通过加强合作,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营造环境氛围,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加强3+2模式学生工匠精神教育。  关键词:高职本科;3+2模式;工匠精神;教育  基金项目: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
期刊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综合性人才。将陶行知先生的“做学教合一”理论应用到商贸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智激趣,能较好地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专业课教学与企业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对接。在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对“引智激趣,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提出了建議。  关键词:高职;现代商务礼仪;教学模式;做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