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的三项基本原则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极拳是在太极文化直接指导下的人体活动。跟人的其他肢体活动相比较,突出地具有松静为本、阴阳相济、以柔克刚这样三项基本原则。松静为本是太极拳的基本价值参照和全部操作基础;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运动结构原则和基本操作规矩;以柔克刚则是太极拳运行的类型特征和技击技术特点。太极拳这三项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走势,它跟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相吻合的。由于这三项基本原则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一般规律,因此跟现代社会生态原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也是相通的。
  关键词:传统太极拳;松静为本;阴阳相济;以柔克刚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4-0167-03
  
  太极拳跟人的其他肢体活动相比较,突出地具有“松静为本”、“阴阳相济”、“以柔克刚”这样三项基本原则。这里所说的基本原则,都是一些操作性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并不是对运行结果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僵死规定,而是在呼应和运用过程中去把握相关因素整体性联系的指导。我们以为,太极拳这三项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操作特点和发展走势,并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相通相吻合。由于这三项基本原则体现了人类主体活动的一般规律,因此跟现代社会生态原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也是相通的。
  
  一、松静为本:基本价值参照
  
  “松静为本”是太极拳的基本价值参照和全部操作基础。作为独具特色的成熟武术流派,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类柔性武术。其松静为本、意气领先、占中求圆、动中求静的身体活动,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主静一派的特色,即在运动的各种可能性中寻找自身深层的协调与和谐。太极拳既不同于中国文化另一派主动的外家拳以及西方体操等动力型运动,也不同于静坐等单纯追求静止而废除适当运动的静力型功夫。它不但把“松静为本”作为全部运动的基础,而且更把“求虚静”作为最后的追求目标,并以松静自然和动中求静的活动,表达出一种动中寓静、以静制动的运作方式,由此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文化在运动中追求深层协调与和谐的基本特征。
  “松静为本”属于“无极”,它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原点或曰基本出发点。总的来说,松静为本就是在“松”和“静”的基础上形成内外合一、含而不露、沉着稳重而又转换灵便、飘逸潇洒、行云流水般的应对行为风格,体现出身体活动的轻灵、圆活、柔韧、舒缓、顺畅,以及精神层面的沉着、冷静、清醒、专注、稳重。杨澄甫提出的《太极十要》,实际上全部都是围绕松静的要求而逐步展开的。
  松静为本并不是僵硬死寂而是变通求久。放松是改变原有定势的前提,而静止则是整个运动的参照系。松静为本在操作上强调的是作为运动前提的某种混沌亦即无规定状态,防范运动开始以后形成自我僵化的惯性定势。其第一层含义是体松,把肌体和关节放松作为主体虚实变换和动作生克制化的操作前提。所谓骨挺、肉坠、内虚灵就是让周身关节沿运动方向对拉拔长,使肌肉像湿毛巾般沿受力方向自然坠落,由此保持经络、血气的畅通以及力量变换的轻灵和沉稳。其第二层含义是心静,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意识主导作为所有活动的基础。所谓神凝、气敛、外安逸则是要求专注集中、高度警醒、呼吸沉稳、从容应对,而且整个活动都要遵循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基本战略方针(这是一种节约能源和准备打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其第三层含义则是空灵,这是一种处处不给人着力的“虚空粉碎”的活动效应,并由此体现出主体的自在和活动的自由。如果不扬弃对抗性用力方式,不最大限度克服各种不必要的紧张,不充分发挥意念对操作的调控作用,那永远也把握不了松静为本的实际内涵。其整个操作关键,则是跟用意不用力的意气领先(其核心当是操作主体内部的自我调控和外部的自我平衡)联系在一起的。至于整体过程中的“动中求静”,则不但体现了在不平衡中找平衡的现实操作,而且还反映了要在变(生生不已的永恒运动)中找不变(背后那稳定的秩序和规律)的超越性诉求(亦即要求把握变化万端中的理唯一贯)。
  动静本来就是相对的,没有放松和静止作为参照,人们无法把握紧张和运动的意义;而没有必要的紧张和运动,放松和静止也无法表现出来。所以太极拳讲究松而不懈的“动静相生”和柔而不软的“阴阳相济”。从理论上说,“松静为本”的基本考虑在于面对生命的有限性、着眼变换的灵活性、落脚运行的稳定性。就人的个体活动而言,全身肌肉不松弛,身体无法变换形态进入下一个动作。骨络关节不松开,任何动作都无法进一步运行展开。精神状态不松静,态度执着、思想僵化、行为拘泥,原有定势适应不了外界新变化。而全身储备能源和有效补充资源一旦消耗完了,死亡也就随之到来。所以松静为本并不是不要活动,而是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紧张和消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努力提高其利用效率,注意克服运动失衡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太极拳的“松静为本”是从具体过程的起点和终点那动静相生、互根互变的“动静之机”中去把握整个过程的变化,着眼于内向的“养练结合”,而不是外向的演示和消耗,并产生某种“视动犹静”和“视静犹动”的视觉效果。这是一条着眼于生命养护和生命创造而不是让其无意义和无节制消耗的基本思路,具有明显的生态智慧。
  
  二、阴阳相济:基本操作原则
  
  “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基本结构原则,也是基本操作规矩,是其“松静为本”价值参照的本质要求。它是中国文化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性的理论解释,又是中国人待人、接物、处事、应世的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之系统论方法;其核心精神则是整合相关所有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使之成为达到自身既定目标的有机整体。阴阳相济的外部表现是中正和圆活,其内部状态则是平衡与变换。
  “阴阳相济”的前提是阴阳判分,由此从“无极”进入“太极”,于是展开动静、开合、屈伸、进退的大化流行。它不仅改变了“无极”的原始混沌状态,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而且还突出了用虚、用反、用柔、用弱的反向着力特征。用现代语言说,阴阳判分的操作就是正视矛盾、承认对立,亦即坚持矛盾的普遍性。“阴阳相济”的核心,是在各种运动要素消长变化运行时,操作主体因应环境和敌手进行全息对应的阴阳变换;它一方面充分利用矛盾对立面相济互补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全面把握矛盾对立面生克制化消长变换的态势;在事物“自己运动”中,通过调整操作的主体状态和利用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人的目的。其突出表现,则不但有操作上“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虚实变换和奇正生克,而且还有力量上“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的刚柔并济和“积柔成刚、化刚为柔”的刚柔变易。“阴阳相济”的基本目标和追求结果,是自身(而不是对手)内外阴阳两个方面的相裁相辅、相济互补。由此太极拳特别讲究性命双修、形神 共养、身心并完、人我互动、内外协调、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等方方面面的阴阳相济。
  太极拳的阴阳相济是全方位的,它不但贯彻始终,而且渗透在操作的所有方面。就身体活动的层面而言,它讲究心身一体,通过“气”的运行整合身的动静、开合和心的形神、体用,表现一种随机应变而又动静有序的行云流水状态;就社会功能的层面而言,它讲究体用一如,通过“势”的利用整合体的虚实、刚柔和用的攻守、进退,形成随机就势和借力打力的生活应对功能;就精神走向的层面而言,它讲究天人合一,通过“神”的追求整合天的有无、阴阳和人的性情、志趣,由此达到参天地、赞化育、夺造化、合大道。太极拳操作“须知阴阳”,由此反复强调运行过程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全息对应和全面协调;例如人体的身心、动作的开合、变化的虚实,还有人格的性情、态度的志趣,如此等等都要发挥相济互补的作用。就身体活动看,太极拳主张上下相随、前后相连、内外相合、形神兼备、开合有致、体用两全,把自身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然而又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有主有从,并不平均使用力量。就应敌防身说,太极拳又随曲就伸、舍己从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避实击虚、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后发先至,在保存自己的同时,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敌人。就精神发展而言,太极拳更是通过舍己从人、随机就势而走出自我中心那一厢情愿的困境,利用阴阳有无、性情志趣等等符号系统去把握和建构一个新的精神世界,由此从必然中获得自由:这其实也是在主客关系上充分尊重现实、面对矛盾、利用条件、运用规律的结果。当然,太极拳这一切都不是绝对的,然而却确实是有个性并且有效用的。
  作为一种环境应对的操作技术,相济互补并不是折中主义的和稀泥,更不是回避矛盾的不变论或放弃原则的依附论,而是在有进有退、有来有往的矛盾应对过程中,时刻注意和协调矛盾对立的各个方面。它不但是在信息不平衡条件下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方法,而且还是在应对复杂环境时防止偏差的方法。太极拳不偏不倚、中正安舒、虚灵定静的守中、用中,是通过不同性质的阴阳在多个层面生克制化整合的动态平衡来达到的。太极拳主张服人、感人而不是压人、伤人,是和平主义的;但和平实质不外是博弈过程中各种力量的平衡,而不是操作主体的自我消解。它并不是简单执着和拘泥于原有两极的僵死存在,而是在运动中把握两极生气勃勃的阴阳变换,并由此达到自身目的。它不是事先主观主义去设定一个绝对平衡,而是在处理矛盾的运动过程中随机就势地形成自身的稳态。它讲究“舍己从人”走出自我中心,但又“顺人而不失己”地借力打力,表现出本来如此和从容自如的真正自信。模糊目标、消解自我、放弃原则、依附外力,不可能达到新的平衡。正视矛盾是化解矛盾的前提,回避矛盾只能是被矛盾所支配。
  
  三、以柔克刚:基本运行特征
  
  “以柔克刚”是太极拳运行的类型特征,这是太极拳“松静为本”价值参照的必然选择;其基本精神是在力量不均衡条件下的博弈中,追求自身消耗最少而目标效用最大。事物中阴阳属性或状态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方面转化,问题在于到底怎样让这些转化于己有利。从哲学上看,如果说松静为本的无极是“正题”,阴阳相济的太极是“反题”,那么以柔克刚的“神妙”则属于二者综合的“合题”,它表达了从“松静”到“虚静”(即从“松”经“通”到“空”)的境界提高。
  “以柔克刚”首先是种“舍己从人”避免正面对抗的迂回作战斗争方略,通过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运动战法,达到引进落空和借力打力的“牵动四两拨千斤”。这是实际力量博弈互动的一种特定方式,而不是“跟空气作战”的主观心理想象,更不是回避矛盾、抹煞斗争、消解自我、妥协投降的自我麻醉,其前提则是以弱对强。就主体操作而言,阴阳变换大体可以划分为阳刚的“勇者战略”和阴柔的“弱者战略”两种类型。所谓“强则攻、弱则守”,操作时到底应用那种类型,则要由操作时主客体双方的性质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
  至于武力冲突中这种柔弱胜刚强的选择,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乘敌之隙的可能性”基础上的。这是一种基于多方的关系和走势而不是孤立个体自身实力的考虑,并通过所谓“听劲”(一种以触觉为切入点,“用心”而不是“用耳”的身心合一的“本体感觉”)把操作主体跟周围环境条件贯通起来。主动权最后可以归结到对环境信息的充分利用上面。信息跟实力相比,显然是一种柔性的因素。传统武术由此发展出一整套信息调控技术,乘机就势、扬长避短、以静待动、引进落空、避实击虚、借力打力、后发先至、出奇制胜,表现出一种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极为高明的个人技巧。
  “以柔克刚”强调其所运用的力量性质,是一种柔而不软、坚而不硬、松弹圆活、绵里藏针的强大“内劲”。其要并不在绝对量的大小,而是在于关系态势上的占优。其特征则是敌我关系上舍己从人的柔性、顺而不屈的弹性、人不知我的隐性和百折不挠的韧性。就价值取向而言,它摒弃先下手为强的主观武断,反对持强凌弱和以众暴寡的以势压人,依托智慧而不是蛮力,强调独立自主和有理有节的从容应对,把以理服人跟技击技巧统一起来,在被动的形式中实现主动的内容。就物理机制来说,它把力量跟力量的运用区别开来,把阴阳虚实的变换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太极拳以柔为体,以不争为用,突出崇虚、尚柔、贵化、善走、用反、守弱,反对好勇、斗狠、夸强、争胜、持力、顶抗,表现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和“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信念,巧妙地运用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规律,欲取先予、欲抑先扬地从反面人手去达到正面的目的。作为一种柔性武术,太极拳在运行上处处表现出重巧轻力、重智轻勇、舍己从人、因敌变化、引进落空、避实击虚、迂回待机、以守为攻、就势借力、后发先至、不丢不顶、曲中求直的以柔克刚鲜明特点。技术操作上它示形造势、利用对手、奇正生克、张网设套、整体布局、灵活善变,突出“兵不厌诈”的权谋诈伪,创造条件让进攻的敌手自动地走向其愿望的反面。其给人感觉则是“触处成圆、落点成空、浪迹大化、妙手空空”。它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变环境来发展自己。其核心追求则始终是随遇而安和动态平衡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对太极拳来说,“以柔克刚”是价值取向上“松静为本”和运行状态上“随曲就伸”的外部展开,又是操作原则上“舍己从人”和技击效应上“借力打力”的功能表现。它那因应趋避的运行方式,发展出把审敌和制敌融为一体的“走化”和“粘发”两大应对技巧,表现出跟逃避或妥协表象完全相反的内容。它的最高境界,是在大化流行中游戏三昧,把生命(自然演化的特定阶段)、生活(人类生命的社会化展开)、生态(不同生命有机联系的链条)融为一体,在操作中随机就势、寻机造势、得机得势,一方面以不变应万变(中定),另一方面又以万变保不变(走化),不卑不亢地走出自我中心但又不迷失自己,由此把道家的有无、佛家的色空、宋明理学的太极无极综合为大化流行中的定静,不但表现出道家“无所待”的“逍遥游”和佛家“圆融无碍”的“大自在”,同时还把世间暴戾冲突和机巧权谋化作一片天然流行的祥和之气,在因应环境和静观天地万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正是前人所说“循规矩而脱规矩,脱规矩又合规矩”,得心应手、身心合一、顺乎自然,由此把“自然与人为”在操作上统一起来,表现出跟西方文化把“自由与必然”在认识上对立起来的不同理解。
  
  责任编辑:何 参
其他文献
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权力使用情况的实验结果表明:自信水平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运用手中的权力去改变和影响他人,而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自己能胜任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突出;亲密或陌
任何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会遇到"三农"问题,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本身就是对"三农"问题的扬弃.但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却有较强的特殊性,是发达国家工业化
从教育部就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发布的分析报告出发,对南京中小学所用的安全教育的教材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相关安全自我救护教育的内容和采用的措施、
介绍了某电子封装项目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分析了各季节的空调运行处理过程。通过采用自控和系统运行精细调节等节能措施,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运行能耗。
在对"宅"的态度调查中发现近半数的学生对"宅"有极高的认知度。有的毕业生对"宅"这种生活方式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职业目标不明确使其备感无所事事,在从众心理驱使下,部分毕业生过
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科协“八大”)2011年5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圆满举办。大会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并对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體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  为树立中国科协良好社会形象,做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和先进工作者标兵宣传工作。5月29日,中国科协“八大”举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媒体见面会。会议由中国科协“八大”宣传组组长
如果真的有外星生物,它们会是什么样子?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国家地理杂志》节目将根据著名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推论,用电脑动画的形式揭示人类“外星邻居”的生存状态。这是霍金继提出“人类千万不要和外星生物接触”的警告后,首次向世人展示他想象中的外太空生物的具体形态。他设想了5种不同星球的外星生物。  外星水母以闪电为食  土星和木星属于充满氢气和氦气的气态行星。霍金认为,气态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阶层不断分化,由此给政府动员带来巨大冲击.以农民利益表达和政府社会动员二者表现形式强弱为变量,可将转型时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已具备了工人阶级的所有特征,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有利于壮大工人阶级队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
《诗经·国风》的篇章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式:或是采用三章成篇模式,或是采用两章成篇模式。三章成篇模式是受周公制礼影响的产物,渗透的是以三为节的理念,是周代礼乐文明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