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支部书记赵广裕核实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广裕,1922年生,新区张许村野鸡山人。解放前以开荒、打野鸡为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野鸡山地下党支部自1941年始,共发展了八名党员。在支部书记赵广裕的单线领导下,先后迎送掩护韦永义、周忠、金戈、戎政、刘扣子等共产党的领导人过境;搜集传送情报,张贴、散发革命传单,开展破路、反“清乡”等斗争。
  挖路阻寇
  1943年秋季,为了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中共越东区委要求发动群众开展反“清乡”斗争。一天,赵广裕根据区领导金戈、戎政的布置,和本支部党员顾才富一道,发动和组织野鸡山周边地区几十名年轻力壮的群众挖路。区武工队埋伏在公路两侧,伺机袭敌。群众有的用锹挖,有的用钉耙凿,一夜工夫,就将城隍庙(今丹徒电机厂)至戴家桥一段马路挖了许多深沟,使敌人公路交通一度中断。
  险散传单
  1944年夏的一天,赵广裕和中共党员顾江林按照中共越东区委的要求,将一批“团结抗战、奋力杀敌”“把日寇赶回老家去”等传单散发到镇江城区。因夏天炎热,为了掩敌耳目,顾江林和赵广裕分别将传单和手枪藏在大腰短裤腰际里面,上穿粗布短袖衫,顺利混过敌人的关卡,到达镇江牛皮坡(今京畿岭)剧场,利用看戏之机,将部分传单散发在剧场内的座位下面。当他们又将传单插在场外篱笆缝内时,被一纠察人员发现,大喊抓人。赵广裕当即果断地向空中连放两枪。趁人群混乱之机,赵、顾二人迅速脱险。
  乔装送信
  1949年春,镇江解放在即。东石村(今属辛丰镇)王连保母亲转来一封重要信件,要赵广裕送到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并说此信是陈丕显给省长丁治盘的。当时城里敌人的白色恐怖非常严酷,但赵广裕没有丝毫犹豫。一天,他带领党员顾江林前往镇江,找到在五条街开驴肉店的朱龙和,要求搞一套郵递员服装。朱龙和很快借来一套。赵广裕便当即穿上冒充邮递员,将信送到国民党的省政府收发室,而后将收条交给了王连保母亲。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相裕亭先生的这篇《羞于启齿的期刊印数》,短短九个字,我感觉他是在描绘现今主编们的颜面尴尬与无奈。而徐习军教授则站在时代的角度给我们又上了一课。余清平先生撰文指出,纸媒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现象,不必惊慌失措!  下期话题:名家“模仿”,要将微型小说带往何处去?  期刊印数下滑是出版业业态转型的表征  ——相裕亭的“羞于启齿”从何谈起?  关于“期刊印数”,这本来是出版业界经常涉及的话题,在
今天我们进行了语文测验,时间是80分钟,真是太漫长了。  我一个小时就做完了試卷,检查了3遍后,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突然觉得小肚子发胀。“不好,我想上厕所,可现在是考试啊,考试时一般不能上厕所的!但我真的很急啊!”我犹豫再三后,还是决定大胆地去向郭老师申请。  就在我离开座位时,旁边好像有一支箭“嗖”地射了出去。是谁?是谁比我抢先了一步?我定睛一看,是张益晨,她捂着肚子,“呼哧呼哧”地喘着气,像一
当班干部是很多同学的小梦想,而我却不这样想,因为我亲身体验过当班干部的滋味,我为此操碎了心,受了很多冤枉。  我当过组长,这个职位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无所不管的村委会大爷”。收作业、发作业、检查作业……反正只要是跟“作业”有关的,我这个当组长的都要管一下。  组长嘛,“上班”时工作是应该的,可是“下班”还要督促同学们完成作业,我也只能欲哭无泪地高喊:“老师,饶命啊!”  记得有一次,天都黑透了,我
今年我有幸第一次做了体育委员,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当班干部真不容易。  我们每次体育课都要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整队,整好队再带去操场。我的第一次整队经历很尴尬。“立正,稍息……”我说了一大串整队的“专业”术语,可整个队伍还是乱哄哄的。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怕迟到,影响其他班上课,也担心老师在楼下等太久,只好把这群乱哄哄的“鸭子”先赶到操场再说。我带着他们匆匆下了楼,队伍像战场上溃败的士兵一样散乱地走向操场。 
呼啦圈  樹袋熊
一天,小男孩乐乐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不见了,为了守住这个秘密,他总是走在黑暗里。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封神秘来信,信里写道:乐乐,你如果想找回影子,就去桐紫小区98号找到老巫婆,摧毁她的影子药水,不然你就得永远过着没有影子的生活。信上虽然没有署名,不过乐乐却完全相信信上说的。因为他的影子消失的事,除了他自己还没有其他人知道。  乐乐急忙动身去了桐紫小區98号,这是一幢老式洋楼,四周杂草丛生,大门紧闭,
于小巧今天上英语课的时候,特意把她的显微镜眼镜摘了下来,端端正正地放在桌面上。整整一节课,她的眼睛都盯着黑板,比平时还要认真100倍。  她的这个举动让我很诧异,要知道,于小巧的眼睛近视得很厉害,她平时是不会轻易摘掉眼镜的。  下课后,我连忙跑到第一排打听:“于小巧,你的显微镜眼镜是坏了,还是度数不够了?”  于小巧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重新戴上眼镜说:“都不是,我就是想体验一下不戴眼镜的感觉。眼镜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