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花钱,谨慎改编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hui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2年华语电影重头戏《一九四二》在上映后并未取得一边倒的盛赞,观众评价参差不齐,喜欢看的将之捧上天,不喜欢的认为该电影是在发国难财,动机不纯。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电影,冯小刚和刘震云过于谨慎,小说中很多发人深思的情节在电影中并未正面表现,导致了整部电影在寓意内涵上显得不如原著那样深刻。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冯小刚 刘震云 文学改编电影
  冯小刚自称酝酿了18年之久,用他之前十二部电影积攒的人气来赌这一部《一九四二》,失败了也不后悔,可见冯小刚对待这部电影的用情之深。然而,这部电影在11月29日上映后并没有像主创人员预期那样好,观众评价参差不齐,喜欢看的将之捧上天,不喜欢的认为该电影是在发国难财,动机不纯。分析其中原因,首先应该了解这是一部文学改编电影,路易斯·詹内蒂在《认识电影》中提到过,“在有些方面,改编一部小说或剧作比原创一部电影剧本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创新。而且,文学作品愈好就愈难改编”。如果把《一九四二》看作一部原创电影,冯小刚还是保持了拍摄《集结号》的导演水平,处理战争场面逐渐娴熟,也不亏是投资2.1亿的大制作。但是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电影,冯小刚和刘震云过于谨慎,小说中很多发人深思的情节在电影中并未正面表现,导致了整部电影在寓意内涵上显得不如原著那样深刻。
  1.金钱堆积的战争场面和演员表演
  作为投资2.1亿的大制作影片,《一九四二》的战争场面是毋庸置疑的,特效、声效、场面设置、演员的化妆都是十分真实的。例如,在讲述日本第一次空袭灾民逃难队伍时,用电脑特效做成的空中日本飞机逼真、可信,空投下的炸弹落到地上产生爆破效果相当震撼。导演采用了远景、全景、中景进行连续交叉呈现,着重渲染凄凉、悲惨的气氛。首先一个远景镜头,用鸟瞰的角度展现日军连续空投炸弹引起地面多处产生爆炸,巨大的声效作用和画面设置除了带给观众震撼以外,还为后来灾民受到袭击后惨淡场景作了铺垫。紧接着,镜头立刻拉到全景,具体刻画灾民的惨状,有的在一阵轰炸下身体全部粉碎,有的一只胳膊瞬间被炸断,场面逼真,气氛凄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情节中出现的唯一一处采用仰拍角度拍摄的中景镜头:张涵予饰演的基督徒小安,抱着一个正在不断流血的小姑娘,表情悲壮地仰视天空,天空上一架架日军飞机从画面中飞过。在路易斯·詹内蒂提到:“在仰拍角度中,环境通常简缩到极致,天空或天花板常常是唯一的背景,就心理而言,仰拍角度强化被摄主体的意义。形象如乌云压顶,使观众产生危险感和压抑感。从下往上拍摄的人物会令人恐惧和敬畏。”小安仰视天空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日军的仇恨之情和对女孩死亡的悲痛心情;一方面也隐射出该片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基督徒抱着正在死去的小女孩质问上帝,如果上帝和我们在一起,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惨剧发生,上帝到底是否可信。可以说这一处战争场景的刻画相当出彩,除了导演功力外,当然很大部分上也有赖于投资方的慷慨解囊。
  此外,这部电影邀请到的演员也足见投资方的雄心。除了徐帆、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等中国实力派影视大腕外,两位奥斯卡影帝艾德里安·布洛迪和蒂姆·罗宾斯的加盟无疑大大增加了电影表演的厚度,也让这部电影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气和坚实基础。总体上看,演员的表演均保持在了各自的能力水平上,呈现了比较高质量的群戏表演。作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艾德里安·布洛迪的获奖电影《钢琴家》也是一部讲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电影,对这种题材电影的掌握对艾德里安·布洛迪来说已经是非常熟练了,虽然扮演的《时代》杂志记者白修德戏份不多,但其表演也相当到位。尤其是在河南灾区拍摄真实受灾场景时亲眼目睹狗吃死人和日军空袭铁道上流动的受灾人群这两处情节中,他生动、真实地表现出了悲痛、同情、诧异、愤怒等情感。尽管另一位影帝蒂姆·罗宾斯受戏份的限制(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只短暂地出现了两次),其精湛的演技并未完全显露,但投资方在他身上寄予的国际作用已经实现,该角色的设置也不会给人产生突兀的感觉。当然,为了实现《一九四二》的国际雄心又不能给电影表演添乱也是需要代价的,虽然没有一个官方的数据,从《金陵十三钗》中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八位数美元片酬来作为参照,这两位影帝的片酬估计也不会低到哪去,那2.1亿的投资应该也花了不少在邀请国际演员出演上,不过至少从演出效果来看还算物有所值。
  2.巨大投资压力下的改编纰漏
  相较于投资方的大胆出资,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在剧本改编上却显得过于小心谨慎,电影叙事成为《一九四二》最大的软肋和硬伤,也许是出于担心如果把一些更深刻的情节编入电影中会没办法通过审核的缘由,也许是担心电影场面过于血腥和残酷,导致观众观影效果不佳,引起观众反感或恐惧不敢进入电影院观看。不管出于怎样的顾虑,恐怕这都与巨大的投资所带来的拍摄压力有关,一旦改编不利,影响票房收入,对出品方、投资方都是致命的打击,毕竟这部投资2.1亿的电影票房需要达到8亿才算赢利,可想而知制作方的压力有多大。
  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并不太重视小说的可读性,没有明确的叙事主线,更多的是乡间采访记录、连篇引用当时的新闻报道以及作者关于各种事件自己的评论和看法,这些叙事方法运用可以使小说故事情节更加饱满、真实、可靠,然而这却增加了电影改编的难度,如果直接借用小说的多元叙事角度会造成电影叙事紊乱。虽然刘震云在改编剧本时已经尽量精简故事内容,注意叙事有序性,冯小刚也在电影叙事时采取重庆、河南两地故事交叉对比呈现,加强深刻性,然而这样的努力的效果却有点适得其反。由于描述河南灾民逃荒过程的时间、路线、事件过于繁多又要采用简述的方法来节省电影时间,虽然“制造悬念,加快节奏,强化戏剧冲突,是交叉蒙太奇的重要叙事性功能”,也容易让观众产生观影混乱感,河南的事情还没交代清楚立马就跳到重庆,等再跳回逃荒队伍时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这样在叙事上显得比较混乱,故事情节也没办法交代清楚。
  除了叙事不利外,故事内容选取纰漏更能体现这次文学改编电影过于谨慎的问题。首先,在描写河南灾民受灾情况的严重度上面,刘震云和冯小刚的出于保守考虑删减了原著中对灾情最震撼人心的情节:人吃人。中国有个古老的谚语:虎毒不食子,作为最凶狠的动物、万寿之王的老虎都不会吃食自己的孩子,更何况自称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河南灾害之严重性,却将人类最原始的兽性求生本能显露无疑。小说中“我”根据白修德的见闻总结道:“情况往往是活人吃活人,亲人吃亲人”,“白见到,一个母亲把她两岁的孩子煮吃了;一个父亲为了自己活命,把他两个孩子勒死然后将肉煮吃了”,小说还提到一个八岁的弃儿被部队安排给一户农民收容,后来孩子无故失踪,经调查,在那户人家茅房边的大坛子找到了孩子的骨头,“骨头上的肉,被啃得干干净净”。这些发人深省的情节在电影中却演化成了蜻蜓点水般的轻描淡写,狗吃人的场景虽也能震动人心却远远达不到人吃人的深刻程度。如果将人吃人的那些故事情节改编到电影剧本中去,达到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对观众产生的巨大反思作用也是可以想象的。其次,作为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注重对历史话语的重构。这本小说对“汉奸”一词的历史定义发出质疑,帮助日本鬼子打中国人的中国人一定我们所谓的“坏人”、“汉奸”吗?国民政府对灾民不管不顾,灾民自己无法生存,他们还能靠谁?日本人开进河南灾区,发放军粮,灾民吃了皇军的军粮得以暂时维持和壮大生命,虽然日本人这样的行为动机不纯,虽然日本人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但是他们救了灾民的命。小说中的“我”反问道:“话说回来,我们自己的政府,对待我们的灾民,就没有战略意图和政治阴谋吗?”既然国民政府可以从国家大计考虑选择对灾民撒手不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有奶就是娘,吃了日本的粮,是卖国,是汉奸,这个国又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呢?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于是,这些吃了皇粮的灾民“为日军带路,给日军支前,抬担架的,甚至加入队伍、帮助日军去解除中国军队武装的,不计其数”,后来,“据资料记载,在河南战役的几个星期中,大约有五万名中国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缴了械”。对于小说如此重要的反思主题,电影却只是通过蒋介石和日军将领的几句话短短介绍了一下,总共加起来不超过两分钟时间。这样的选择性删减也许是出于对前段时间某岛争议影响的考虑,担心出现像《南京!南京!》那样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又或者是更严重的后果,从而导致票房、口碑的双重负面影响。然而,正是这些小心谨慎地考虑以及各处掣肘使得电影在思想层面缺少了一部分值得重点深度挖掘的意义内涵,从而削弱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内容。
  参考文献
  [1]路易斯·詹内蒂著,崔君衍译.认识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2]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3]刘震云.刘震云文集:温故流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4]陈晓云.改编,还是原创:一种令人困惑的悖谬——兼及对电影文学性命题的反思[M].当代电影,2008年02期.
  [5]吕媛.文学作品改编与电影内容生产[M].当代电影,2011年06期.
  [6]孟丽娜,陈晓伟.从“改编”到“编造”——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学改编问题[M].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7]周家玉.历史虚构的限度——《温故一九四二》中的历史叙事[M].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8]黄彩金,乔丽丽.个人记忆下的历史——《重温一九四二》中的记忆[M].安徽文学,2008年第2期.
  作者简介
  王君怡,四川泸州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是2004年在美国首映的一部凄美而感人的浪漫爱情电影。此片改编自尼可拉斯·史派克(Nicholas Sparks)1996年的同名畅销小说,由尼克·卡萨维茨(Nick Cassavetes)执导,7年磨一剑才把小说搬上银幕。制片人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喜欢《恋恋笔记本》小说故事的题材和浪漫,认为小说的构思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摄人的时刻,而是它
【作者简介】郝驰原,女,安徽临泉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  一、中西文化碰撞的现实困境  “诗言志,歌咏情,文以载道,剧演人生。”[1]导演郑晓龙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万人瞩目的商品大潮、出国大潮和西方文化崇拜这三重背景下讲述男主角王启明与其妻子郭燕怀着“美国梦”去纽约的故事,折射出东西文化的差异,是一部综合事业与情感历程的经典之
刘丽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生  【作者简介】  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海报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美国女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2005年出版后不久就迅速打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并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评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之一。2009年,由著名导演罗伯特·斯文克执导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由新线电影公司出品,上映后票房斐然。
虽然《白鹿原》出现的众多硬伤为同行所诟病,但其在摄影、服装、光感特效等高质量的投入却十分出彩,下面,我们从这个角度解析该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电影语言亦如文学语言一样,能给观众带来审美意境的再创造。影片开场便以不见边际的麦浪展开,安静的画面和古旧的色调,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历史叙事的铺垫,让我们感到仿佛这是一部老记录片。它通过华阴老腔的展示,方言对白以及独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场景宗祠、
【作者简介】  电影《湘江北去》剧照 现有的毛泽东传记片可以分为两类:长时段传记片和横断面传记片。长时段传记片包括:韩三平导演的《毛泽东的故事》(1992),宋洪波、王学新导演的《毛泽东与斯诺》(2000),和《毛泽东回韶山》(2006)。横断面传记片包括:张今标导演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1991),《毛泽东在1925》(2001);康健民导演的《毛泽东去安源》(2003),陈力导演的《湘江北去
[摘要]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波亚里士多德推崇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这部经典悲剧在1967年被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1922-1975)搬上银幕,从纸质文本到视觉作品,现代传媒的发展给作品带来更多的开放空间。帕索里尼则用他的诗意影像与经典帕氏手法构建了《俄狄浦斯王》。  [关键词]帕索里尼 电影 《俄狄浦斯王》    帕索里尼是“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导演。他1945年毕业于博罗尼亚大学文学系,
《冰雪奇缘》被誉为迪斯尼回归传统的胜利之作,讲述了乐观无畏的安娜公主为寻找姐姐——冰雪皇后艾莎而开展了一段奇妙旅程。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整个故事并没有传统的表现王子和公主的爱情,而是聚焦于姐妹情,使电影更加温情。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是:人物的性格非常鲜明。这次片中出现的性格迥异的姐妹花、表面彬彬有礼实则邪恶阴险的白马王子和潇洒随意的平民英雄,以及出彩的小配角雪宝和麋鹿,每一个都个性鲜明。这部电影不再
[摘要] 《恋爱中的女人》作为劳伦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译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黑马的译本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由王立军、张灵、和戴敏三人的译本进行比较,探讨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直译 意译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49  小说简介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最伟
小说《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近些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相继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销量甚至在一些国家位居榜首,正是因为这部作品非常优秀,卡勒德·胡塞尼的名字被人们所熟识。他出生在喀布尔,后来因为战争又随同父亲在美国生活,曾经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系,毕业后在加州工作,是一名牙科医生。这本书中阿米尔的成长经历主要来自于他自己,作品出版后受到极大的赞赏,同时也获得各种奖项,后又
2014年5月16日,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在全国正式公映。48年前的这一天,即1966年的5月16日,则是中国当代史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之日。选择这天上映,自然是呼应电影《归来》对于“文革”历史的再现。然而改编自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的《归来》,却抛弃了原著中对于“文革”历史浓墨重笔的残酷书写,反将故事聚焦于主人公陆焉识结束劳改之后的“归来”。张艺谋曾经在电影《活着》中以直面历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