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恋爱中的女人》作为劳伦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译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黑马的译本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由王立军、张灵、和戴敏三人的译本进行比较,探讨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直译 意译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49
小说简介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最伟大、最有代表性、最脍炙人口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虹》)。它以英国小说中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问题,代表了劳伦斯作品的最高成就,因此同《虹》成為了现代小说的先驱。作为《虹》的姐妹篇,《恋爱中的女人》以两姐妹为主人公,描述了她们不同的情感经历和恋爱体会。姐姐欧秀拉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中学教师;妹妹古德兰则是一个小有名气、恃才傲物的艺术家。姐姐欧秀拉和本区督学伯基经过了不断的磨合最后拥有了幸福的生活,而妹妹古德兰和矿主的独生子杰拉德的爱情不但没有正果,还赔上了杰拉德的生命。
《恋爱中的女人》的译本有好几本,如长江文艺出版社李建等三人的译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郑达华的译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周丽萍的译本等等。本文是对译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黑马的译本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由王立军、张灵、和戴敏三人的译本进行比较。通过结合译文中的例子,探讨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直译和意译理论
在比较评析译文之前,我们需要对本文所依据的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说明。
早在19世纪末时,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就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理论。“信”强调忠实原文;“达”讲的是要使译文能够准确、通顺地转达原文的意思,即“达旨”;“雅”可以理解为“文雅和优美”,为翻译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关于这三者的关系,很明显。“信”和“达”是忠实要原文,要求译文准确。和西方翻译理论相对应,“信”也可以理解为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而“达”则是其交际翻译。茅盾对严复的“信、达、雅”的概论最为精辟:“信即忠于原文,达即译文能使别人看懂,雅即译文要有风采。”这刚好和美国尤金·奈达评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语义翻译重在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后人根据“信、达、雅”的标准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概括出“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叫自由翻译,它是一种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文字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两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它们是两种不可分割的翻译方法。
考虑到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的构词、语法及语句系统,二者在形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两种语言之间又有一些相似性,比如英语跟汉语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只使用直译或者意译来翻译。
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将根据“信、达、雅”等中国翻译理论和模式,就两译文的“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实际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方面进行一些比较评析。以下是根据具体的例子来看两者对直译和意译的使用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这两个译本的小说题目(Women in Love)开始探讨。文联出版社的题目为《爱恋中的女人》,而译林出版社的确是《恋爱中的女人》。这一字之差,却隐含了不一样的理解。“爱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动词,热爱而难以分离(多指男女之间)。恋爱:①动词,男女互相爱慕;②名词,男女互相爱慕的行动表现。根据英语中的短语含义,in love,虽为一个介词短语,但其也有表示“掉入爱河”的动作。所以,译为“爱恋”从这方面来讲还是很贴近原义的,这可以说是一种直译。然而,这样的说法在汉语里却显得有些生硬,我们习惯用法确是“恋爱中的……人”,这可以说是一种意译。
和小说的题目一样,在文联出版社的这个译本里,随处可见译者的直译,这个和译林出版社的有些修改或者修饰的某些意译形成了很好的对照。如下。
1.
Ursula and Gudrun Brangwen sat one morning in the window-bay of their father’s
house in Beldover,working and talking.
文联出版社:
一天早晨,欧秀拉·布兰哥温和古德兰·布兰哥温坐在贝德欧弗她们父亲家的窗下,一边忙着自己的活计一边聊天。
译林出版社:
在贝多弗父亲的房子里,布朗温家两姐妹厄秀拉和戈珍坐在凸肚窗窗台上,一边绣花、绘画,一边聊着。
从译文上看,文联出版社的译文和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几乎是对应的,只是把时间提前了。这个是很明显的直译。译林出版社的译文却做了不少调整。首先,把本来句中成分的地点提前了,这样地点的位置可以很好地安排;其中的“一天早晨”在叙述故事时,这个内容不是非常重要,可说可不说;两姐妹不是直接和原文那样名字和姓都列出来,而是直接就说是“布朗温家两姐妹”,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避免啰嗦;最后就是根据下文直接把“working”翻译成他们需要做的事情“绣花、绘画”。这样读者可以最快地知道她们在做什么,很明了。这并不是说直译的不好,但是经过调整和修改过的意译,信息的传达更加清晰明了,句子的结构也更加中国化了。
2.
Perhaps he was thirty years old,perhaps more. His gleaming beauty,maleness,like a young,good humoured,smiling wolf... 文联出版社:
可能他有30岁,可能更大些。他那高雅的风度、雄性的魅力像一只年轻的很有幽默感的笑面狼。
译林出版社:
他或许有三十岁了,或许更大些。他风采照人,男子气十足,恰像一只脾气温和、微笑着的幼狼。
同样,文联出版社的译本形式上很贴近原文,主语同为两个“gleaming beauty(高雅的风度)”和“maleness(雄性的魅力)”。但是,在我们的汉语里,我们不拘泥于这样冗长的主语,更倾向于短小简洁的语言,“风采照人,男子气十足”使得句子更加的丰富。读者念起来也更加生动形象。
3.
"His mother is an old,unbroken wolf"
文联出版社:
“他目前是一只年老而没有被驯服的母狼。”
译林出版社:
“他母亲是一只毫不屈服的老狼。”
还是一样,文联出版社的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非常对齐。而译林出版社的译文则把形容词的位置作了调整,而且不拘泥于“unbroken”这个被动态,直接就转换为主动态,并使用了一个常用的词语来修饰。这样句子更加熟悉易懂。
4.
If only she could break through the last integuments! She seemed to try and put her hands out,like an infant in the womb,and she could not,not yet. Still she had a strange prescience,an intimation of something yet to come.
文联出版社:
她简直太想冲破最后的一层外壳啦,正像在子宫内的胎儿,她试着要把手伸出来,可是她办不到,暂时办不到,她有一种奇怪的预感,预感到某种事情将要发生。
译林出版社:
要是她能够冲破那最后的一层壳该多好啊!她似乎像一个胎儿那样伸出了双手,可是,她不能,还不能。她仍有一个奇特的预感,感到有什么将至。
“她简直太想……”这样的搭配在汉语里很少见,反而是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要是……该多好啊!”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她不能,还不能”简洁而且显得有力度,倒是“她办不到,暂时办不到”不但没有这样的效果,反而略有些啰嗦之感。最后的“预感到某种事情将要发生”,和“感到有什么将至”。前者太拘泥于英语“something(某些事、某事)”的解释了,没有后面的简洁利索。
5.
Now he spoke quite easily and pleasantly to Mr Crich,as they walked along the path; he played with situations like a man on a tight-rope: but always on a tightrope,pretending nothing but ease.
文联出版社:
此时,他正与克瑞奇先生一路边走边十分随便地开怀谈论着什么。他就像走钢丝的人一样应付着各种场面,表面上装得尽可能看似轻松,可脚下毕竟只有一根钢丝。
译林出版社:
现在,他一路走一路同克里奇先生轻松愉快地交谈着。他就像一个走绳索的人那样对局势应付自如,尽管走在绳索上却要装出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来。
“一路边走边十分随便地”这样的句型太过烦冗,不如“一路走一路同……交谈着”的表达清晰明了。一个关联词语“尽管……就”让句子之间的链接显得更加紧凑严谨。
虽然译林出版社的译文在很多地方做了成功的意译,不过也出现了在进行意译的转换过程中出现错译的。
’Really!’ Gudrun flushed dark--’But anything really worth while? Have you really?’
’A thousand a year,and an awfully nice man. I liked him awfully,’ said Ursula. (Lawrence,3)
文联出版社:
“真的?”古德兰吃惊的脸色涌起——“真的就没有值得考虑的吗?你真都拒绝了?”
“有个一年一千磅收入,人也十分好,我挺喜欢的。”厄秀拉说。
译林出版社:
“真的!?”戈珍绯红了脸问:“什么值得你这么干?你真有什么想法吗?”
“一年中有好多人求婚,我喜欢上了一个非常好的人,太喜欢他了。”厄秀拉说。
在这里,两个译本对 ’A thousand a year,and an awfully nice man. I liked him awfully,’ 里的“a thousand a year”有明显的异议。文联的译本理解为说的是一个男的收入,“有个一年一千英镑收入的”。而译林的却理解为是一年有很多男的来追求欧秀拉,“一年中有好多人求婚”。根据上问的“a good offer (条件好的、适合的求婚人)”,以及下文的 "and awfully nice man",这个and连接的同一个对象,那这个a thousand a year,应理解为是这个人的收入。
结语
从两个译本的总体上看,文联出版社的译本更倾向于直译,而译林出版社的译本则更倾向于意译。翻译文学作品时,要在英语和汉语之间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信”和“达”的力度,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不仅要求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熟悉译出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的语言风格,要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个不断推敲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Lawrence,D. H. . Women in Love. London: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2
2. 劳伦斯 D. H. . 爱恋中的女人. 王立军,张灵,戴敏,译.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
3. 劳伦斯 D. H. . 恋爱中的女人. 黑马,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4. 楊建华. 西方译学理论辑要.
5.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宁芳莲,1986年10月出生,女,汉族,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直译 意译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49
小说简介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最伟大、最有代表性、最脍炙人口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虹》)。它以英国小说中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问题,代表了劳伦斯作品的最高成就,因此同《虹》成為了现代小说的先驱。作为《虹》的姐妹篇,《恋爱中的女人》以两姐妹为主人公,描述了她们不同的情感经历和恋爱体会。姐姐欧秀拉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中学教师;妹妹古德兰则是一个小有名气、恃才傲物的艺术家。姐姐欧秀拉和本区督学伯基经过了不断的磨合最后拥有了幸福的生活,而妹妹古德兰和矿主的独生子杰拉德的爱情不但没有正果,还赔上了杰拉德的生命。
《恋爱中的女人》的译本有好几本,如长江文艺出版社李建等三人的译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郑达华的译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周丽萍的译本等等。本文是对译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黑马的译本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由王立军、张灵、和戴敏三人的译本进行比较。通过结合译文中的例子,探讨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直译和意译理论
在比较评析译文之前,我们需要对本文所依据的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说明。
早在19世纪末时,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就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理论。“信”强调忠实原文;“达”讲的是要使译文能够准确、通顺地转达原文的意思,即“达旨”;“雅”可以理解为“文雅和优美”,为翻译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关于这三者的关系,很明显。“信”和“达”是忠实要原文,要求译文准确。和西方翻译理论相对应,“信”也可以理解为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而“达”则是其交际翻译。茅盾对严复的“信、达、雅”的概论最为精辟:“信即忠于原文,达即译文能使别人看懂,雅即译文要有风采。”这刚好和美国尤金·奈达评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语义翻译重在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后人根据“信、达、雅”的标准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概括出“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叫自由翻译,它是一种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文字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两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它们是两种不可分割的翻译方法。
考虑到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的构词、语法及语句系统,二者在形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两种语言之间又有一些相似性,比如英语跟汉语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只使用直译或者意译来翻译。
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将根据“信、达、雅”等中国翻译理论和模式,就两译文的“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实际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方面进行一些比较评析。以下是根据具体的例子来看两者对直译和意译的使用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这两个译本的小说题目(Women in Love)开始探讨。文联出版社的题目为《爱恋中的女人》,而译林出版社的确是《恋爱中的女人》。这一字之差,却隐含了不一样的理解。“爱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动词,热爱而难以分离(多指男女之间)。恋爱:①动词,男女互相爱慕;②名词,男女互相爱慕的行动表现。根据英语中的短语含义,in love,虽为一个介词短语,但其也有表示“掉入爱河”的动作。所以,译为“爱恋”从这方面来讲还是很贴近原义的,这可以说是一种直译。然而,这样的说法在汉语里却显得有些生硬,我们习惯用法确是“恋爱中的……人”,这可以说是一种意译。
和小说的题目一样,在文联出版社的这个译本里,随处可见译者的直译,这个和译林出版社的有些修改或者修饰的某些意译形成了很好的对照。如下。
1.
Ursula and Gudrun Brangwen sat one morning in the window-bay of their father’s
house in Beldover,working and talking.
文联出版社:
一天早晨,欧秀拉·布兰哥温和古德兰·布兰哥温坐在贝德欧弗她们父亲家的窗下,一边忙着自己的活计一边聊天。
译林出版社:
在贝多弗父亲的房子里,布朗温家两姐妹厄秀拉和戈珍坐在凸肚窗窗台上,一边绣花、绘画,一边聊着。
从译文上看,文联出版社的译文和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几乎是对应的,只是把时间提前了。这个是很明显的直译。译林出版社的译文却做了不少调整。首先,把本来句中成分的地点提前了,这样地点的位置可以很好地安排;其中的“一天早晨”在叙述故事时,这个内容不是非常重要,可说可不说;两姐妹不是直接和原文那样名字和姓都列出来,而是直接就说是“布朗温家两姐妹”,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避免啰嗦;最后就是根据下文直接把“working”翻译成他们需要做的事情“绣花、绘画”。这样读者可以最快地知道她们在做什么,很明了。这并不是说直译的不好,但是经过调整和修改过的意译,信息的传达更加清晰明了,句子的结构也更加中国化了。
2.
Perhaps he was thirty years old,perhaps more. His gleaming beauty,maleness,like a young,good humoured,smiling wolf... 文联出版社:
可能他有30岁,可能更大些。他那高雅的风度、雄性的魅力像一只年轻的很有幽默感的笑面狼。
译林出版社:
他或许有三十岁了,或许更大些。他风采照人,男子气十足,恰像一只脾气温和、微笑着的幼狼。
同样,文联出版社的译本形式上很贴近原文,主语同为两个“gleaming beauty(高雅的风度)”和“maleness(雄性的魅力)”。但是,在我们的汉语里,我们不拘泥于这样冗长的主语,更倾向于短小简洁的语言,“风采照人,男子气十足”使得句子更加的丰富。读者念起来也更加生动形象。
3.
"His mother is an old,unbroken wolf"
文联出版社:
“他目前是一只年老而没有被驯服的母狼。”
译林出版社:
“他母亲是一只毫不屈服的老狼。”
还是一样,文联出版社的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非常对齐。而译林出版社的译文则把形容词的位置作了调整,而且不拘泥于“unbroken”这个被动态,直接就转换为主动态,并使用了一个常用的词语来修饰。这样句子更加熟悉易懂。
4.
If only she could break through the last integuments! She seemed to try and put her hands out,like an infant in the womb,and she could not,not yet. Still she had a strange prescience,an intimation of something yet to come.
文联出版社:
她简直太想冲破最后的一层外壳啦,正像在子宫内的胎儿,她试着要把手伸出来,可是她办不到,暂时办不到,她有一种奇怪的预感,预感到某种事情将要发生。
译林出版社:
要是她能够冲破那最后的一层壳该多好啊!她似乎像一个胎儿那样伸出了双手,可是,她不能,还不能。她仍有一个奇特的预感,感到有什么将至。
“她简直太想……”这样的搭配在汉语里很少见,反而是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要是……该多好啊!”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她不能,还不能”简洁而且显得有力度,倒是“她办不到,暂时办不到”不但没有这样的效果,反而略有些啰嗦之感。最后的“预感到某种事情将要发生”,和“感到有什么将至”。前者太拘泥于英语“something(某些事、某事)”的解释了,没有后面的简洁利索。
5.
Now he spoke quite easily and pleasantly to Mr Crich,as they walked along the path; he played with situations like a man on a tight-rope: but always on a tightrope,pretending nothing but ease.
文联出版社:
此时,他正与克瑞奇先生一路边走边十分随便地开怀谈论着什么。他就像走钢丝的人一样应付着各种场面,表面上装得尽可能看似轻松,可脚下毕竟只有一根钢丝。
译林出版社:
现在,他一路走一路同克里奇先生轻松愉快地交谈着。他就像一个走绳索的人那样对局势应付自如,尽管走在绳索上却要装出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来。
“一路边走边十分随便地”这样的句型太过烦冗,不如“一路走一路同……交谈着”的表达清晰明了。一个关联词语“尽管……就”让句子之间的链接显得更加紧凑严谨。
虽然译林出版社的译文在很多地方做了成功的意译,不过也出现了在进行意译的转换过程中出现错译的。
’Really!’ Gudrun flushed dark--’But anything really worth while? Have you really?’
’A thousand a year,and an awfully nice man. I liked him awfully,’ said Ursula. (Lawrence,3)
文联出版社:
“真的?”古德兰吃惊的脸色涌起——“真的就没有值得考虑的吗?你真都拒绝了?”
“有个一年一千磅收入,人也十分好,我挺喜欢的。”厄秀拉说。
译林出版社:
“真的!?”戈珍绯红了脸问:“什么值得你这么干?你真有什么想法吗?”
“一年中有好多人求婚,我喜欢上了一个非常好的人,太喜欢他了。”厄秀拉说。
在这里,两个译本对 ’A thousand a year,and an awfully nice man. I liked him awfully,’ 里的“a thousand a year”有明显的异议。文联的译本理解为说的是一个男的收入,“有个一年一千英镑收入的”。而译林的却理解为是一年有很多男的来追求欧秀拉,“一年中有好多人求婚”。根据上问的“a good offer (条件好的、适合的求婚人)”,以及下文的 "and awfully nice man",这个and连接的同一个对象,那这个a thousand a year,应理解为是这个人的收入。
结语
从两个译本的总体上看,文联出版社的译本更倾向于直译,而译林出版社的译本则更倾向于意译。翻译文学作品时,要在英语和汉语之间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信”和“达”的力度,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不仅要求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熟悉译出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的语言风格,要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个不断推敲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Lawrence,D. H. . Women in Love. London: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2
2. 劳伦斯 D. H. . 爱恋中的女人. 王立军,张灵,戴敏,译.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
3. 劳伦斯 D. H. . 恋爱中的女人. 黑马,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4. 楊建华. 西方译学理论辑要.
5.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宁芳莲,1986年10月出生,女,汉族,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