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普及,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分析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时的总体设计,以期实现中专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专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41-01
  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效果。在此背景下,研究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运用过程中喧宾夺主
  在中专数学教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最终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进而争取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但是,在目前的中专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工具来运用,而为了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超出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范围,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导致信息技术喧宾夺主,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学生听课听得云里雾里。
  (二)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运用过程中忽视数学学科特点
  在目前的中专数学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忽视了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而将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唯一途径,不注重信息技术与中专数学课程知识的整合,忽视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置若罔闻,而只把大把的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或者其他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上,忽视了数学学科本身重逻辑、重思维的特点,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传递数学知识的载体,而变成了主体。
  (三)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运用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任何学科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太过突出,没有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自行思考和发现。教师的角色是转变了,但是也只是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突出展现。学生只根据预定的模式和套路开展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思维逻辑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运用过程中应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
  在如今的中专数学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主要集中在多媒体幻灯片课件的运用上,应用形式单一呆板。而且,有部分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不能把握好课件的难易程度,而且过分注重课件的外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差,学生容易被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吸引,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产生不利影响。而且,面对信息技术使用对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增加的难度,教师没有做出充分的研究解决措施。
  二、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时的总体设计
  (一)根据学生水平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进行任何学科的教学之前,教师都必须首先进行课程学习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匹配分析。在分析课程学习内容时,要着重注意分析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理顺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学生水平时,着重注意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进行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时,教师要抓出教学难点,即用代数的方法推导斜率的过程,设计利用幻灯片强调展示的形式,进行斜率的推导。
  (二)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开展教案编写工作
  在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要以此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争取将教学内容通过合适的媒体技术以比较新颖的形式有效展现出来,使教学内容以更加合理、流畅的形式展现。教师在做完以上工作之后,就可以着手编写教案,在教案中清楚呈现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清晰、明了。
  (三)进行教学素材的搜集,制作课件
  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素材进行搜集整理,注意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其中,要尤其注意课件中包含的信息量要适中,且难易程度适中,易于被学习者接受。
  (四)进行实际授课,并且通过教学效果反馈优化教学设计
  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呈现,争取与学生多多进行有效的交互式交流互动,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注意恰当运用言语和肢体指导的结合,给予一定的暗示,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实际授课时,教师要注意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争取能够在下次的信息技术运用时实现查缺补漏,优化提升。
  三、总结
  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一线的中专数学教师要大胆创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
  参考文献:
  [1]陈黎晖.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107-108.
  [2]王刚.探讨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科技,2013(16):243,254.
  [3]邓天银.浅议中专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95.
其他文献
传统网络爬虫只处理页面中的超链接,而忽略了大量有价值的深层网搜索表单。本文设计了一个表单检测器用于检测搜索表单,介绍了其功能模块及具体实现,最后用实验验证该检测器
夏沃案以其旷日持久和涉及面之广给人们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多方的参与更加凸显了案件的复杂性和影响性。联邦佛罗里达中区地区法院坦中白分院作出的这份司法命令具有决定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周围事物间简单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知识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要把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
浅阅读的时尚,既是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文化传承中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如何决择以迎接挑战,学界虽多方探讨,也曾百般努力,但并没有取得根本性好转。浅阅读自有其存在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在铁路货运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本文就中美两国在铁路货运发展产品战略上的不同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我们在
摘要:教学主体的转换,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被动的传授英语知识的模式存在弊端,极大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上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的思想提出,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英语教学应向自主学习过渡,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意义非凡,其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对自主学习方案的研究探讨,从弊端和建议与策略两大方面展开
海南福山油田地层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涠洲组造浆严重、易缩径,流二段泥岩为硬脆性泥岩,最厚近达700米,这种情况在国内外也非常少见。本文从分析涠洲组缩径原因和流二段泥岩特
中专生因为种种原因,在心理上存在着波动,很容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本文前要的分析了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颖而简单的单圈图Laplace谱半径的排序方法,由此得到了n阶单圈图Laplace谱半径的第一到第十三大值,并给出了相应的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