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源于生产的广藿香质量标志物的确立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基于质量源于生产(quality by production,QbP)的广藿香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规范广藿香饮片生产,合理提升广藿香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藿香饮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和饮片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饮片加工过程中存在广藿香叶加入不足的不规范生产现象,致使广藿香饮片质量下降.采用GC法同时测定广藿香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比例广藿香叶的样品中差异性成分进行筛选.结果 百秋李醇含量与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控制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的关键标志物之一.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对不同广藿香叶比例的饮片样品划分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同时测定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含量在不同广藿香叶比例样品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亦可作为广藿香生产规范性的Q-Marker.考虑饮片加工过程中广藿香叶的损失,以15%广藿香叶比例为标准,建议百秋李醇不低于0.24%,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总量不低于0.045%.结论 基于QbP理念,确立百秋李醇、藿香黄酮醇和雷杜辛黄酮醇为广藿香生产规范化Q-Marker,为广藿香质量标准提升和保障饮片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丹参对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抑制活性,为抗流感药物开发提供潜在的中药资源.方法 使用NA抑制实验评估了丹参根提取物的抗流感病毒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
中药汤剂普遍存在味苦、口感差的共性问题,严重制约服药顺应性与中医临床疗效.这与汤剂混相体系下众多成分与苦味受体之间复杂的多对多时空响应与苦昧信号综合叠加密切相关,
目的 研究黄芩采用不同干燥方法进行趁鲜加工与传统加工后,黄芩质量的变化规律,结合HPLC指纹图谱,确定最佳加工方法.方法 对阴干、自然干燥、60℃烘干的不同含水率的鲜黄芩进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l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以4-硝基苯基-α-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利用硅胶、聚酰
目的 研究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山茱萸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和
目的 研究难溶性中药成分在过饱和体系中的晶体成核和生长行为,为难溶性中药成分过饱和给药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反溶剂法制备载药过饱和体系,选择紫外-可见光谱法监
目的 利用脂质体可以共载水溶性物质和油溶性物质的特点,制备共载HBx-siRNA与五味子油阳离子脂质体纳米粒,并进行制备工艺优化以及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的药效学研究.方法 采用单
目的探究MR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乏血供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乏血供原发性肝癌患者展开对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MR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与对照组(手术治疗)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AFP和CEA均显著低于
目的 研究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工业大麻地上部分的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S)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预测天舒片崩解时间的方法。方法采集39个批次共468个样品的NIRS,对比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算法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square,PLS)算法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建立天舒片崩解时间预测模型。结果经基线校正处理后建立的CART模型性能最优。与PLS模型相比该模型将相对校正均方根偏差(relative root m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