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情感与艺术交融的课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ju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学者不如乐学者”,提高课堂效率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爱上课堂,乐在其中。
  一、引入体验,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经久弥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抓住学生身边最熟悉的资源加以利用,让学生觉得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声有色,如此亲近,自然畏学,厌学情绪就会少了,兴趣自然就来了。同时,开发生活体验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力。比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有个句子要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顺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学生一时无处下手,于是我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树下的情景,然后问学生:这“挡住人们的视线”与“遮住蓝蓝的天空”能否对换?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马上知道这是按参观者的视线,从下往上写的。理解就在情境中,比直接解说要鲜明生动得多!
  二、尊重情感,让兴趣在创学中喷薄
  尊重,是心灵的鸡汤,是情感的补药,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想象、疑惑……甚至尊重他们的不适、别扭、错误……尊重学生,就要从实际出发,实在考虑他们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经验局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被理解被重视中喷薄灵感。
  在听《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小鱼得问话“岸上怎么样?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一句时,要让学生读出小鱼对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心,有个学生读时强调了“岸上”一词,但老师说:“没读出好奇来。”另一个学生重读“没有”,老师还是说“没有读出来。”读了几个后,她宣布答案,“应该强调‘从来’。”其实,读书是一种个人解读,根据学生的理解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把不同的理解融入朗读,自然就有不同的读法。我倒觉得这几个学生的几种读法都读得不错,读出了他们不同的心境!如果教师能站在尊重学生的角度想想,俯身问问:你为什么这样读?相信小朋友的回答会精彩得令人赞叹连声呢!
  在教《别董大》这首诗时,经过学生的反复读悟后,我要学生把这首诗中的景物找出来,列在纸上,然后我让学生补充填空:什么样的景物(如: 的黄云)……我再让学生把这些景物联系起来想象一副图画来,接着让学生愿意说的,就用嘴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喜欢画的,就把自己想的用笔画出来。学生说的说,画的画,各展所长,学得很开心。期间,我看到有个学生画的大雁飞得低低的,差不多快贴到地面了。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画,他说:“北风吹雁雪纷纷”,风大雪大,雁怎么能高飞呢?我马上夸奖了他善于读、想。
  三、平等交流,让学生在和谐中发展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
  情感是悟的催化剂,有时也是悟的指向,只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珍惜学生在课堂自然流露的情感,重视和学生的平等交流,不强加意见,不刻意扭曲,才能让学生的生命自然舒展,焕发生机。
  在学《妈妈的葡萄》篇课文时,开始学生觉得太奇怪了,为什么狐狸妈妈明明带回的只是一串葡萄,怎么小狐狸后来却吃到了一串又一串葡萄呢?……经过学生仔细读文,讨论后,学生明白了狐狸妈妈在为救小狐狸引开猎狗之前,是将那串葡萄放在离家不远的一棵树下的,后来小狐狸长大后再回来时树下长出了葡萄藤,结出了一串串的葡萄。那么?葡萄怎么种下的呢?大家见仁见智:有的说是自然帮的忙,狐狸妈妈不幸遇难了,那串葡萄留在树下,风吹雨打,葡萄腐烂,种子被雨水冲进土壤,于是生根发芽了;有的说可能是猎人被狐狸妈妈感动了,虽然没能及时从猎狗手中救出狐狸妈妈,但他也想替狐狸妈妈完成心愿,所以种下了葡萄……这两种看法都折射出学生对人性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我鼓励了学生的理解,并表扬他们,前者会观察,具有一定的自然知识,后者心底善良,想象丰富。学生得到这样的认可,思索的门就更加开放了,整堂课高潮迭起,学情激荡,充满昂扬的欢乐——这就是思考的乐趣,体验中心领神会的欢欣。
  平等交流催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带动学生在自悟自学中登上了又一个见仁见智的自由体验高峰,学生何愁不能发展自己的眼光和个性。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的交融,要注意创设开放式阅读教学环境,讲求艺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觉主动的感受、体悟,并且重视独特体悟,充分创造课堂乐学积极的氛围。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的教育,让学生真心爱上学习,真正“感悟”课文,“动脑筋,动心思,动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激情迸发,才会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感”“动”。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一、寻原点  原点,是回到根源,接通地气,找到生长和发展的源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小学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思来想去,我找到了珍宝——研究孩子,读懂孩子,把孩子当孩子看。  (一) 单一化去解读孩子  当下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令人忧心忡忡,孩子们被多得有些麻木的兴趣班折腾着。家长和教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只关
一、模具综合实训教学的现状  我校目前开展的模具综合实训内容主要制造一套冲压模具,采用的加工设备包括数控铣床、磨床、线切割、普铣、钻床等,同时也对冲床、冲压模具的应用给予以介绍。该实训内容是非常综合的,围绕模具加工和制作方法开展教学,以整套模具为载体组织实训。但如果按照传统的以单个零件或产品加工为载体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整套模具生产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解决。  (一)实训内容多,实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入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
报道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并以55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76例活动期患者的RBC—C_3b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RBC—ICRR明显
血液稀释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现状与展望权衡,郝喜兰(护理系附属医院)早在1931年,Fahreus就开展了对微血管中血液粘稠度的研究,这是血液稀释(HD)的基础。1964年Korosue研究等容H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
采用切开复位,经胫骨粗隆上穿入V形针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12例,疗效满意。该术式于胫骨粗隆上方作小切口,顺胫骨纵轴打入V形针,本法具有操作简单,穿针易成功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当唱响红歌、诵读经典、讲革命故事和发送红色短信的热浪扑面而来的时候。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铿锵有力。这是一个信息成几何级数倍增的时代,也是一个崇尚多元和个性的时代
目前,国内大多数职业院校电类专业都开设有单片机课程。我校于2010年在通信专业开设了单片机课程。但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欠缺,因此在学习单片机课程时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针对这一现象,现就如何优化这门课的教学谈一些思考。  1. 教学做合一,合理选择教材与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性和专业技能转变为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因此,教材必须
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CD系列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脱敏治疗半年以上者共63例进行了检测及比较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外周血CO_3、CD_8细胞减少,CD_4/CD_3比值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主要有符号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规思想、单位思想、分类思想,等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一、符号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运用包括文字语言、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