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翰·施特劳斯:家族中的“圆舞曲之王”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赫赫有名的音乐世家,其中包括著名的“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Ⅱ,1825—1899),奧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作为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从六岁开始学习作曲的他对“圆舞曲”体裁颇有兴趣,十九岁时便组建管乐团演奏父亲的音乐作品。
  小约翰·施特劳斯为后世留下了诸多佳作,如《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以及轻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
其他文献
2017年,由百余位中国籍青少年音乐家组成的首届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聚光灯下魅力四射。在指挥路多维克·莫洛(Ludovic Morlot)的执棒下,乐团与中国青年钢琴家王羽佳合作,通过网络直播将中国最具活力的乐音传递到世界各地。历经2018年的室内乐主题之后,2019年NYO-China招募到的百余位杰出中国青少年演奏家们,又将在两周的专业乐队集训后重回观众的视野,不仅将应邀参加
期刊
在纪念《音乐爱好者》创刊四十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缅怀创始人之一柴本尧先生。我想讲述一下我的哥哥柴本尧一生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在1962年创作的革命歌曲《南京路上好八连》唱遍全国。这首歌曲是当时全国推广的七首革命歌曲之一,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奖状。自1968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创作发表了很多艺术歌曲。当时,只要毛泽东主席发布了最新指示,电台和报社就会把他接去,创作
期刊
奥古斯丁·巴里奥斯(Agustín Barrios)于1885年出生于巴拉圭,1944年逝世于萨尔瓦多,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吉他演奏家与作曲家。巴里奥斯少时从未在音乐学院学习,但他幼时便显露出了对节奏与和声的敏锐反应。巴里奥斯依靠演奏吉他和作曲谋生,作为一个流浪艺术家,他从未在任何一个国家定居,巴西、乌拉圭、萨尔瓦多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34年,巴里奥斯还曾短暂地访问了欧洲,不过直到逝世,他
期刊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维尼亚夫斯基自幼学习小提琴,天资聪颖的他八岁时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读书。同年,他在沙龙音乐会中认识了作曲家肖邦以及诗人亚当·密茨凱维奇。青年时期,维尼亚夫斯基先后出版了几部作品。二十五岁时,他受俄罗斯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邀请移居俄罗斯圣彼得堡。维尼亚夫斯基是一位
期刊
2018年末,上海的音乐舞台再次迎来了一场中国民族器乐的盛宴——由著名笛子演奏家唐俊乔领衔主演的原创大型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这是上海音乐学院承接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绚丽的舞台造型、抒情的音乐叙事及精湛的演奏,带给观众别开生面的艺术场景。我有幸指挥演出了这场音乐会,在营造“天籁之声”的同时,更领略到了“笛韵之魂”。  《笛韵天籁》首演于201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出品人为
期刊
史蒂芬·乔布斯曾在一次采访中被问道:“你是一个‘嬉皮士’还是‘书呆子’?”乔布斯回答道:“如果必须二选一的话,我肯定是‘嬉皮士’,我所有的同事都属于‘嬉皮士’。不同的人对‘嬉皮士’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我来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活动就是在我家后院儿举行的,嬉皮士运动启发了我。”  同样,嬉皮士运动也启发了后来的摇滚乐。 01旧金山的嬉皮士活动 02披头士乐队 0
期刊
久闻国家一级作曲家、上海大众乐团团长沈传薪的大名,但缘悭一面,未能“识荆”。近日,我终于在上海徐家汇文化中心为他专设的“音乐名家工作室”见到了他。拜师名门之内,广摘作曲硕果  沈传薪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为父亲喜爱音乐,所以他自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恰好家里有一架钢琴,于是他五岁便被父亲抱上了琴凳学习弹琴。  1953年,沈传薪凭借自学的钢琴弹奏和初学的乐理知识,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一
期刊
卡内基音乐厅这座百年音乐圣殿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殿堂,而且还拥有着深厚的爵士渊源。从二十世纪早期开始至今,卡内基音乐厅已举办了超过一千五百场爵士音乐会:1912年,詹姆斯·里斯·欧罗佩(James Reese Europe)及他的克里夫俱乐部乐团(Clef Club Orchestra)首次将爵士乐带到了卡内基的舞台;1938年,美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和乐团将摇
期刊
2019年9月11日至14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简称斯坦尼剧院)受邀来到上海,带来三场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开启了上海大剧院2019/2020演出季,这也是该制作在上海的首演。除了歌剧团、独唱演员及舞美布景以外,剧院旗下的交响乐团、合唱团也随之而来,近两百名演职人员的阵容带来了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歌剧。演出前,我们采访了此次歌剧
期刊
一个人扎进大众之后,就像一个装备着意识的万花筒。密集的人群、拥挤的交通、移情商品、生产机械、流浪汉……总有人像游手好闲之徒一样在商场闲逛,只是为了四处瞧瞧,实际上不过是想找一个买主。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游荡者”,他们是一群身份不明的人。按照本雅明的理解,他们是置身于十九世纪巴黎都市的一种群像。在巴黎拱廊街,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而在拱廊街消失以后,他们也逐渐消失。“游荡者”随后被理解为工业文明和传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