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心环节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科是研究声、光、电、力、热等形形色色的大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方方面面。抓住物理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对培养学生具备时代要求的物理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要灵活多样
  教师导入新课不能总是固守单一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采用谈话、设疑提问、影像资料、演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物理教学要注意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物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讲授初三物理关于核能一课时,我将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作为课堂导入: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1万多人死亡,1万多人失踪,特别是福岛核电站的爆炸引发了核污染,造成世界恐慌。那么,核电站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它又有什么危害呢?它可怕吗?要不要修建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二节——核能。经过这样一番“与时俱进”的巧妙导入,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核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学习兴趣高涨,完成教学任务成效显著。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種导入方法,教师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迅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新课的学习中,然后教师再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二、课堂氛围要突出物理趣味
  1.运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基本上靠教师口授、板书、演示,这样易造成学生的大脑疲劳,大大削弱了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兴奋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声音和图像并茂的特色使得学生由刺激内容引起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优势兴奋状态。在物理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事例,如船闸的使用、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运用趣味语言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如在讲比热容时,引用“早穿棉袄午披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形容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的精妙谚语,让学生运用比热知识进行思考解决。又如在讲物态变化时,引用“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引导学生分析小水珠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把古诗文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物理知识在课堂中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的课堂学习氛围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讲声的特性时,运用唐朝诗人李益的一首《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体现了声音的什么特征?再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于钟的什么所产生的等问题。
  3.穿插趣味故事
  在物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完《光的色散》一课后,我为同学们讲了《清朝全息相片之谜》的故事: 清朝时候,有个姓汪的官员外出,乘马车走在一处河堤上。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随即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汪某急忙让车子停在一棵大柳树下躲避。雨过天晴,汪某下车方便,回头时猛地看见车窗内有几个人影,心中不禁一惊。揭开车帘看,车厢里空无一人,仔细审视,原来人影是在车窗玻璃上。回家后,人影依然不散,家人都以为神异,就把这块玻璃取下供奉起来。二十几年后,汪家的儿童用弓箭游戏,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奇怪的是,每一块碎片上的影像仍然是完整的。汪某的外甥,翰林院侍读张亮基得到一块碎片,拿去给他的好友姚元之看。姚元之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收入他所写的《竹叶亭杂记》一书中。书中记载:放平了看,这是一块残缺的玻璃片,但斜向阳光看去,就有一个“仙人”坐在里面,仪容端庄,面色微红,双目炯炯,胸前飘着长长的白须,头戴红色道冠,穿紫色衣服,右手执一柄羽毛扇,身旁还侍立着一个童子。姚元之在清代嘉庆、道光两朝,做官近40年,经历丰富,博学能文,著述严谨。囿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姚元之把这一奇异现象解释为在雷雨时刻,一位避劫的仙灵精气聚合不散,附着在玻璃上而成。讲完故事后,我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又如何解释呢?”这样给学生造成悬念,并告诉学生学习过光的衍射后就可以分析这个现象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三、课堂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自主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课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组织教学。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某些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看书、查找资料和思考总结。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逐一地加以解决,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
  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活泼发展的教育,是一种让所有受教育者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自我发展的教育。学生极富创造力,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采取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引导学生抢答,以缩短学生领悟的时间;教学中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加以挖掘深化,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通过实验演示、挂图等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促使学生开辟新的思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STS能力。《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要渗透“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要让学生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倡导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渗透STS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中做起,要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STS教育的渗透。
  总之,物理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时间,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用心探讨课堂结尾的技巧和艺术,提高课堂纪律,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
  作者单位 贵州省大方县鸡场乡鸡场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其他文献
一、研究思路  课内外阅读实践的并行发展,也可称为课内外阅读实践的同步发展,指的是阅读教学要整体考虑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使阅读教学的进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既有各自的范畴,又能彼此关联,既有一定时序,又能并行,共同促进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遵循以下理念。  第一,基于有效性的追求。有效阅读指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样的改变了人们对待历史学方式,这一时代的历史研究者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研究观念,同时也要掌握互联网时代的相关能力技术,紧紧
目的 观察脑栓塞与Horner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诊断明确的26例脑栓塞合并Horn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治愈21例, 5例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总是对新环境、新事物、新知识充满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也要关注地理“兴趣生”这个群体。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
路基边坡防护技术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方面工作,所以容易造成质量问题。我国很多地区建设的公路都是低等级公路项目,交通运行量较少,高填深挖的情况不多,边坡防护规范性较差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其致死及致残率高,因而探讨脑出血发病时间的规律性,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对我院近3年的脑卒中病人发病时间进行统计,
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神经组织及血管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可分为:(1)无症状性梅毒;(2)脑膜血管型梅毒;(3)脑实质型梅毒,包括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神经梅毒是可
期刊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脑电图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38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脑电图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基底节区出血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65例发病后6h到7d进行微创碎吸引流。比较同期GCS评分、Bart
随着CT、MRI在基层的普及,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也越来越多,从1999年初-2006年底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82例,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