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文字的脉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探究语境“析”词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脉络探究词语生存的“环境”,赏析词语,收获词语。请看王菘舟老师“审阅”一词教学片断:
  师: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生自由读句子,思考)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审阅”的?从哪儿读懂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
  生: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就是周总理“审阅”文件的方式。
  师:能把你的目光再缩小一下,缩小到一个词,缩小到几个词来谈谈你对“审阅”的感受吗?
  生: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你想说的是哪个词?
  生:思索。
  师:把“思索”这个词再放大,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周总理是想到了人民的困难,想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师:是的。这位同学聚焦到了思索,然后就想到了总理可能会想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只有这样看文件才叫“审阅”。
  生:“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句话写出了周总理不是很简单地看一遍就算了,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对,说得挺好,要大声地说,自信地说,这才叫“审阅”。
  “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这一问无疑推开了学生的探究之门。在教师无痕的指挥下,学生通过读悟,在文本中找到了“审阅”一词生存的迹象——“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然后让学生把句子“缩小”,聚焦到“思索”一词,再让学生把“思索”一词“放大”,反思文本,联想到总理的工作。这样一来,“审阅”一词的意思就呼之欲出,总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二、感知形象“品”词
  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经验与词语的相似组块,把静态的词语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让词语“活起来”,学生就能牢牢把住词语的脉搏。请看于永正老师《梅兰芳学艺》词语教学片断:
  教师用手指着上空演示。一边从左上空迅速划到右上空,又从右上空划到左上空,然后在空中极快地画了一个圈儿,最后静止在前上方,表示鸽子落在房屋上了。站在凳子上的小朋友的眼珠迅速地跟着转动,最后盯着前上方,一眨不眨,博得同学们一阵掌声。
  师:“紧盯”一词的意思懂了吗?
  生::懂了!(齐声)
  师:你再向下看。下面是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对站在凳子上的学生说)
  (教师演示,用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学生的眼珠则随着教师手指的方向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
  师:“注视”的意思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齐声)
  在“紧盯”、“注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词义,而是运用动作、神情表演的方式创设出与文本描绘的相似的情境,为学生呈现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启发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领悟词语的鲜活形象。
  三、体察情境“会”词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与词语自由“交谈”,切身感知、体察词语的意思及其感情色彩。请看《陶罐和铁罐》中“奚落”一词教学片断: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御厨房看看吧。(动画演示对话情景)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
  师:现在你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谦虚和傲慢吗?(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要提高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就应该小点。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
  (生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厨房里的那两只罐子。现在,大家明白“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奚落”就是嘲笑别人。
  生:“奚落”就是笑话别人的缺点。
  教师不是事先解释“奚落”抽象的词义,而是让学生进入铁罐奚落陶罐的故事情景之中,通过朗读句子,对话文本,“触摸”文字的外在“表情”,“倾听”文字内在的“呼吸”,学生自然而然就领悟到了“奚落”的意思。
  作者单位 神木县大柳塔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写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结。这篇散文构思精巧,句段精美,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是学生品诵
期刊
2013年底,当我走进勉县境内最西边的乡村小学——青羊驿镇板庙小学的时候,唐自银给我的印象很干练,说话还有点男中音,但是当和他握手的时候,他满手的老茧硌得我手生痛,那种痛揪扯得心疼。  板庙小学现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56名学生,都是来自本镇四个村和宁强县观音村的孩子,其中最远的学生家住在距离学校13公里以外,每天都徒步而来。学校原本配备了三名教师,一位长期住院,另一位高度近视,唐自银几乎承担
期刊
有效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融洽和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和谐发展而采取的方式和策略。要求课堂管理一方面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为宗旨。笔者以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建立课堂常规。  開学第一节课,教师首先提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其次让学生提出我们要怎样上课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
期刊
设计理念:  本课试图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小组讨论、自己收集资料等学习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鸦片战争那段历史,分析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了解中国发展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终回归到对学生行为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品德课程的归宿性回归。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
期刊
关于选文的“用件”功能在习作教学上的运用,应以作文技巧和能力的训练为线,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以“写什么”为经,以“怎么写”为纬,就可以构建起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纵横交织、循序渐进的立体化、动态化的网络系统。对于站在作文门槛前尚未入门的孩子,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写作体系示范与借鉴。  一、敲碎与重组:让作文语言吐新芽长新枝  (一)学会破词,依己感受创出新词  一些固定的词汇,在
期刊
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自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一直是一个引发众多思考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科研人员,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衔接上,如教学策略的衔接、教学习惯与情感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教学评价的衔接等。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会看到中小学英语教师各自为政,学生英语两极分化时间提前,愈演愈烈;我们仍会听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相互抱怨,学困生的痛苦倾诉。而这些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期刊
音乐是一种无形却有“感”的声音艺术,美术则是一种有形更有“感”的形象艺术。美术课是小学美育的重要形式,它不但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还能带领小学生融入到美术作品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教育板块,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还能净化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美术鉴赏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念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但每接手一级学生,都为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犯愁:学生上课不愿发言,即使发言也是声音很小,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五分钟演讲
期刊
“中心论阅读模式”主要是为解决阅读复杂记叙文(散文)的困难而设的。这里的“中心”,一般指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这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即选材)要由中心来决定。其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即组材)、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即剪裁)也是由中心来决定的。此外还有表达方式的运用问题,复杂记叙文强调的一个知识点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那么在记叙的同时是否议论抒情,以至于是议论抑或抒情,都由中心决定。这种教学模式将语文
期刊
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有的来自学习上的困惑,有的来自家庭,如父母的离异,父母的不理解,作为独生子女独有的孤僻等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又不敢诉说……这些都埋藏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希望烦恼早日得到解决,让心灵得到释放。 基于我校信息化的办学特色,我们建立了开放式的、充满温馨气息的网上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通过网上心理咨询,无论是谁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述说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