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王芳的社交育女经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女强人妈妈,如果你不能像全职妈妈一样付出所有时间,至少你可以像王芳一样用心。
  “我是一个努力的人。”个头小小的主持人王芳这么形容自己。
  不甘平淡的她,自小就把忙碌和奋斗揉进了骨子里。凭借那股努力劲儿,40岁时她已经拥有了多个让人艳羡的标签:《谁在说》《大王小王》《马兰花开》等多档情感节目的职业主持人、制作人、100多人的工作室老板、畅销书作家。每个身份,都像皮鞭,鞭策着王芳像蓄满能量的陀螺一样旋转。
  她的工作节奏快得惊人。一年录1 000期节目、一天工作14个小时,每年有50场左右的各种活动和观众见面会。
  女强人往往以牺牲家庭为代价,对孩子充满愧疚。而王芳,她的光芒不只散发在职场,更散发在女儿婉儿的眼里。
  如何将工作的忙碌与对孩子的教育完美融合?也许同样是女强人的你,能从王芳身上找到答案。


  “铁人”妈妈
  2006年,31岁的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王芳得知自己已怀孕两个月。可怀孕前吃了感冒药,还喝了啤酒,她不打算要这个孩子,却被医生劝阻:“你的宝宝很健康。”
  当时,她正主持一档以家庭情景剧为串场的节目《快乐生活一点通》,在里面饰演女主人“乐乐妈”。在与制片人沟通之后,她决定做出一个壮举:怀着身孕上节目,把自己孕期的全过程真实展现给观众。
  挺着大肚子来当主持人,这在十年前是件稀罕事。机灵、朴实,再加极具亲和力的台风,王芳一时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乐乐妈”。
  “女铁人”,周围的人这样评价王芳。一直到怀孕第八个月,她才走下台休息,产下女儿后一个多月,她又重新披挂上阵,重回职场。
  开策划会、联系嘉宾、过文案,她总是忙到凌晨才能休息。14岁就独自在外打拼,从内蒙古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到24岁辞职北漂,她一步步奋斗到北京电视台优秀女主持人,忙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可有了女儿,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思女心切的她必须分身有术,把时间一瓣掰成八瓣花。
  “大不了就是更累一些!”她乐呵呵地向记者描述了她平常的一天夜晚:晚上六点录完节目,坐司机的车赶回西四环的家;回家后的一个半小时,她给女儿复习功课、聊天;然后冲个澡,再赶回东五环的公司。如果能在零点之前下班,就回家,如果太晚就索性住在宿舍。
  她和女儿约定,早晨必须见到对方。六点半闹钟一响,只要在北京,王芳一定会赶回家抱着睡眼蒙眬的女儿,从头亲到脚,直到女儿被乐醒,再一起吃早餐。这是王芳唯一能确保在家的时光。
  “不知道婉儿长大后会不会记得妈妈这些奔跑的日子。”王芳感叹,自己陪女儿的时间就像零钱,用心积攒,就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挤出时间爱你
  在工作和孩子间保持平衡,事业型的女人尤其需要这样的成熟过程,王芳做母亲的能力也并非一蹴而就。
  女儿3岁时,她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一天,外婆和孙女吃饭,突然找不到婉儿了。外婆转了一圈,发现婉儿一个人站在卫生间的小板凳上,对着镜子说:“妈妈,我好想你啊!你在开会吗?要是能回来陪我吃饭就好了!”然后,凑到镜子前,亲了一下,才费劲地爬下来。
  晚上,外婆把这事当作笑话讲给王芳听,却把她听得心里酸酸的。回到房间,看到女儿熟睡的样子,王芳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知道她很想念我,就如同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她。”
  第二天,属兔的她去商场买了一对兔子项链。晚上,她认真地把项链为女儿戴上:“宝贝,妈妈戴大兔子项链,你戴小兔子项链。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话,和小兔子说,妈妈就可以听到。”
  从此,婉儿和王芳都把项链当做宝贝。一次洗澡后,因为外婆没有及时把小兔子给她戴上,婉儿急得哇哇大哭。而王芳想女儿时,也会摸一下小兔子,“心里立刻踏实多了。”
  有了那一次感悟后,工作狂的她开始学会挤出时间来爱女儿,没时间陪女儿不断学习,就分秒必争地带她感受世界。开车时她会和女儿讲故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指的谁?”“澳大利亚是库克船长如何发现的?”“大海为什么潮起潮落?”……化妆时她也听女儿讲幼儿园的趣事,鼓励她大声说话。
  因为时间珍贵,所以浪费是一种犯罪。只要女儿在身边,王芳几乎不用手机,不玩电脑,只是专心地陪伴。
  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时光飞逝,婉儿今年已经9岁了,她在微博上的一段打快板背古诗的视频就能收获800多个赞。4岁时,女儿博客上的粉丝比明星妈妈还多,坐飞机能和空姐聊上一个小时,逗得乘客们都饶有兴致地围观。在国外旅游时能够自己用英语点餐、入住酒店,丝毫不露怯,是个十足的社交小明星。王芳笑道:“出门还要靠女儿罩着我。”
  女强人工作繁忙,如果不能忙里偷闲,不如像王芳一样把自己的工作、社交时间都变成母女相处时间,让陪伴变得保质又保量。
  王芳从小就带孩子录节目,演播室几乎是女儿的第二个家。开始小婉儿很不安,甚至大哭大闹。但次数多了,她逐渐胆大了起来,对周围感到好奇,睁着大眼睛观察一旁的叔叔阿姨。
  慢慢地,女儿变得活泼起来,还独创了一套中西结合的打招呼方式。比如,叫唐阿姨时就叫“唐Aunt”,每次都会把大人们逗得直乐。
  “场合感”,在采访中,王芳一再提及对女儿这方面的培养。妈妈在台上主持时,婉儿会在台下安静地看着,有时想出去或者饿了,一定会等一个机会,在换场或嘉宾上台时,向妈妈比画一下。只有王芳点头,婉儿才会动;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一定会坚持。
  带孩子疲于奔命地参加培训课,是许多中国妈妈的通病。可王芳认为,没有一种能力比会跟人打交道更重要。
  出席Party时,王芳和女儿是一对好搭档。她称这种做法是一举两得,既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而且带孩子参加的女性很容易成为社交场上的焦点,容易找到彼此亲近的话题。闺密聚会,她也没落下女儿,和姐妹聊天时就让婉儿在一旁画画写字,“这样的社交也很好,这会让她知道,妈妈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时时刻刻围绕着她转。”   在王芳的教育下,婉儿拥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天,女儿对王芳说:“妈妈,之前有同学说我像个疯子。”
  王芳奇怪:“为什么呢?”
  女儿有点委屈。原来因为王芳很忙,给她编的辫子只能坚持三四天,然后再洗,后面两天头发就翘起来了,变得乱糟糟的。
  “不过,这件事解决了。”婉儿的脸上又扬起笑容,“妈妈你告诉过我所有矛盾都要去面对,不能逃避,所以今天在校车上,我就跟她说,‘我妈知道了,但她不跟你妈告状。以后你别在背后说我了,咱们俩做好朋友好吗?’她后来跟我道歉,还送了我一支铅笔。”
  女儿比自己想象的处理得更好,王芳很高兴:“嘿,这小丫头不简单!”晚上躺在床上,她还意犹未尽地琢磨女儿的话。短短一句话,既表达了愤怒,又给了原谅别人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暗含着“威胁”——我妈都知道了,你还敢说我吗?
  “这些年,没白教她。”她欣慰地告诉自己。
  生气换来的窍门
  做惯了情感节目的王芳拥有一副好脾气,几乎没对女儿生过气。唯一一次发火,是在婉儿8岁时。
  小学二年级上半学期,婉儿班主任突然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上面是一张女儿试卷的照片,分数那栏尤其刺眼,竟然是不及格。她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只觉得后背瞬间冒凉气,半天没回过神。”
  她自认不是重视分数的家长,但女儿二年级就不及格的成绩让她真急了!
  此时的她已经没心思录制节目,着急之余开始反思这是为什么:婉儿没上过学前班,过早接触了英语,却没有学过拼音和基本数学。可自己没有帮助女儿学习,只是不断地说,要努力啊,好好学习啊!想到这些,她的火气渐渐消了下去。
  晚上,她安慰完被吓哭的女儿后,便想着怎么帮助婉儿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接下来的日子,王芳每晚都是早早到家,从头给婉儿讲声母韵母,运用自己的语言专长,把孩子记不住的字都编成有趣的小故事,把各种数学口诀编成儿歌。
  在她口中,‘一瘸一拐’的瘸,就是“生病的小朋友摔坏了腿,需要多加点肉。”再如飙车的‘飙’,便是“古代没有车,跑得最快的只有狗,三只狗比赛时跑得比风还快,所以是飙。”有了这些秘诀,女儿果然很容易就记住了难学的汉字。
  “做教育比做传媒更过瘾。”经过了这次教育上的弯路,推己及人,再加上工作原因也接触了很多问题少年,王芳产生了做儿童训练营的想法。七天时间,她都呆在营里,24小时陪伴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相处中,她也擦出更多教育思维的火花。
  每次夏令营结束,王芳都想休息一下,可无奈家长的私信像潮水般涌来,都说自己的孩子变化很大:有的从沉默寡言到能和妈妈说知心话,有的从自己睡觉都困难到能照顾弟弟妹妹……希望她能把训练营坚持办下去。“一看到这些,那股责任感和使命感又上来了。”
  去年一次养病的间隙,王芳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于是,她把这些年自己实践出的育儿经凝聚成书——《最好的方法给孩子》,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小窍门分享给其他父母们。里面的内容和她的人一样平实、亲切,“专注被唠叨毁了”“从怕游泳到爱游泳”“不停让步的都是笨妈妈”……
  很多人都说,女强人没时间教出好孩子,可于王芳处可以明白,这只是不用心的借口罢了。
其他文献
东北话十级、早慧、懂事、礼貌、爱笑,是小山竹(原名:纪美伊)去上了《爸爸去哪儿5》之后,网友给5岁的她贴上的标签。尽管也有“不及阿拉蕾”“下一个林妙可”这样的争议,但这个讨喜的东北小妞,还是收获了100多万的粉丝。  《爸爸去哪儿5》收官之后,小山竹又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问起成名之后,生活有何改变?妈妈说:“没有什么,也就是去买雪糕的时候,老板会再送一盒牛奶吧,哈哈。”不是没有商业活动的邀请,只是
期刊
前不久,淘宝14万个HIV检测的故事警醒了无数家长:“原来关于HIV,不仅孩子不懂,我们家长懂的也很少。可我们连最基本的性知识,都还没有教给孩子。”这些HIV检测的故事,每一个看起来都那么触目惊心:  1.两年放纵无度,花钱的没花钱的,戴套的没戴套的,性伙伴超过百人。去年就想买来检测,但是很害怕,后来单位体检,还好血液没事。但是太寂寞又开始勾搭了,然后患上前列腺炎,2个多月才好。珍爱生命,远离高危
期刊
在监督下长大的孩子,难有自觉性  有位重点大学的教授,她和她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个人都是农村出身,但能力非凡。她老公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们的儿子叫晓航,已上大学。本来,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但这家人却处在痛苦的状态中。  原因是,晓航上的是一所不起眼的大学,而且学业不好,很多科目不及格,还经常旷课,整天打网游,几乎不和同学交往。父母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到网吧打通宵游戏。大二这学期结束后,学校
期刊
上个世纪20年代,宋氏家族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辉煌舞台,影响整个中国政坛长达半个多世纪。而这个家族的显赫,离不开一个人—宋耀如。  现如今或许很多人对宋耀如都不太熟悉,但一说起他的6个儿女,一定不会陌生:  长女宋蔼龄联姻孔祥熙,敛财有方,富甲天下;次女宋庆龄婚配孙中山,革命信念矢志不移,广受国人爱戴;三女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人;其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在民国
期刊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被英国channel4(第四电视台)评为“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一。该片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拍摄的初衷,是想验证“出身阶层是否会决定未来”。于是,他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7年进行一次拍摄,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拍到去年的56岁,截至目前一共拍了8集。  当时剧组想验证的答案是:会。但几十年过去后,导演见证了这14个
期刊
养育二胎的困惑  一位姥姥来听我的正面管教课,我们刚做完一个多子女养育的活动,她忽然举起手,一定要问清楚一个问题:  “吉吉老师,我女儿有两个孩子,小的和女儿一起睡,大的和我一起睡。大的经常会闹腾,我发现只要我一和他说:‘你看妈妈又和妹妹一起睡了,你还想不想回去了?’他就老实了。你觉得我这么做是不是不对?”  站在大人的角度,这么做确实有效啊,看似解决了问题。但还不到3岁的孩子,之所以选择了“懂事
期刊
这是一个艺术“世家”:  爷爷是翻译家,第一个留学希腊的中国人。他穷尽一生把古希腊文化带到中国,翻译了古希腊文学、戏剧等著作30余部,编撰了古希腊语—汉语语典;  父亲是西方戏剧的导演,将爷爷翻译的剧本搬上舞台,一次次在国内外掀起旋风,被希腊克里特岛政府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女儿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将中国文化带到希腊,成为最早在希腊的大学里开设汉语课的人,创办了希腊民间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 
期刊
在以色列做老师时,第一次去带幼儿园小班,有一天孩子们在沙坑玩耍,其中一个突然问我:“你的祖父母叫什么名字?你的外公外婆叫什么?”被问到时,我愣了一下。不是因为我记不清他们的名字,而是没想到一个孩子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的祖父母在我还没出生前就去世了,加上父母离异,我从没想过要问父母这个问题。至于外公外婆,我很努力地去想,也只是勉强记起了外公的名字。在我成长的那个环境中,总认为长辈就是长辈,从小都是
期刊
胡萝卜玉米排骨汤  这款胡萝卜汤清淡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制作简单,帮助改善视力的同时,还能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胡萝卜紫菜包饭  紫菜包饭一直是很多小孩儿和成人的最爱,但是若想紫菜包饭也能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那就得自己动手制作了,然后自己加入胡萝卜,就完美啦!雞翅烧胡萝卜  如果觉得鸡翅的做法太单调,那么不妨加入少许胡萝卜,即可帮助调色,还能有效保护视力。胡萝卜拉皮糕  要想时刻保护视
期刊
女儿露露8岁,某一天,她读到了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读完,她扬起小脸问我:“妈妈,生活在岛上是不是只能看到渔船?”  我想,与其告诉她是与否,不如带她出趟远门,让她自己去那个地方寻找答案。于是,2017年的国庆节小长假,我将秦皇岛附近的昌黎翡翠岛、金沙岛、菩提岛和月岛,作为了我们母女俩的旅行目的地。翡翠岛:仿佛置身沙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