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机械基础教学模式的改变分析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最近的几年里,由于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育的水平,人们也在一直不停的探索更好的教育方面以及教育的体制,然而教学的评价在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激励的作用,所以,教学体系的好还是坏将会直接的影响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是对机械基础教学的模式改变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及分析。
  关键词:教学模式;机械基础;改变
  引言
  所谓的教学模式可以称作为在一定教学理论制度下所建立的稳定教学活动和框架活动的程序。因为在高职的教育过程中,其主要是就是适应在生产、建设因服务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好与坏,教学的模式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1.关于机械基础的相关特点
  在机械专业中,其机械设计是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能够为专业技术课以及培养专业岗位能力的服务。在这门课程当中,其主要是包括了机械传动、常用构件以及轴系传动等几个部分。与通常机械专业教材大致一样,在该课程中,其知识的结构比较分散,缺乏着有机的衔接以及互补,从而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补充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
  2.机械基础课程新的教学体系
  针对目前而言,新世纪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这种趋势就是: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进一步的转换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换为素质教育,有继承教育逐步转换为终身教育。同时,目前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不仅全面的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还进一步的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并且具有着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计算机已经全面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所以针对高等工程教育而言,必须在一定的程度上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同时也能够使用经济的发展,机械类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面向设计自动化、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以及机电一体化等方向,进行不断的发展与调整。
  为了进一步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这种趋势和需求,不仅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还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针对机械基础课程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模块;二是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模块;三是机械基础在进行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模块等。它们三者之间不仅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按照培养人才过程中的要求,能够自成体系,先对独立,并且进一步的形成了新的机械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2.1关于理论教学系列课程的模块
  在本模块当中,其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意识,同时也和各门课程相互之间关联,从而共同的为上述目标进行服务。其主要是以“设计”来作为主线,同时也贯穿在每门的学科当中,进而加强基础以及突出重点,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模块当中,其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每个课程之间内容的相互交叉以及重叠,并且还要做到既不简单重复以不能够出现空白。
  2.2关于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模块
  在每门课程当中,必须要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出发,并且其实验总是被理解成为在本门课程内容的范围之内来对某些知识进行应用性以及设计性的训练,以此来做到提高工程素质的目的。但是,对于这种理解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通用的模式,对于此理念,其形成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就是课程定的实验,并且相互之间也互补统属,最后将会是整个实验教学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这么科学中,既然是一个实验,必须要有着自己的认知规律以及内部严谨的知识以及逻辑,并且还要从这个角度进行出发,来对每个环节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安排以及设计好该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将两种教学互为印证,使其学生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够积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更好的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培养目标。所以,关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在机械基础实验的中心,并且还要统筹规划实验教学的工作,把每门课程当中的实验环节进行系统的归结。
  2.3关于机械基础实践教学的模块
  针对机械实践教学而言,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和理论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在工程实际设计的能力起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此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听的这种教学形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着改变。学生便处于设计者的位置,老师就会在一旁扮演者指导者的角色或者是帮助者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学习环境就会消失,让学生拥有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对于在设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一定要自行的分析,和同学们进行相应的交流,还可以向老师请请教以及查询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等,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锻炼的有效方法之一。
  3.在新的教学模式之下的方法以及考核的制度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新体系以及成绩评价的指标,以此来能够更加客观、准确以及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在对成绩进行评价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过程的考核,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来作为衡量教学的质量,关于新的考核制度以及方法如下所示:
  第一是在理论教学的环节中,其学生期末考试占据了百分之六十,学生的其中考试占据百分之二十,其学生的应用能力占据了百分之二十。
  第二是在实验的环节操作技能占据百分之六十,其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的报告占据了百分之二十。
  第三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其设计能力占据了百分之五十,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占据了百分之二十,学生答辩的能力占据了百分之二十。
  4.结束语
  在机械的行业中,其机械基础是其一门必修课,并且这门课程的教育对于提高接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对其教育的方案进行改进,从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住过硬的知识,并且还能够建立起和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实践知识教育相应的体系,从而将机械基础教学能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其能够为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臧莉娟.浅析《机械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24):112-115
  [2]王世刚.机械工程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24):102-105
  [3]陈艳.浅析机械基础教学评价研究[J].才智,2012,12(24):163-166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新教改刚要的大力实施,小学体育教学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准和品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系统等各个方面做了全面的
聚焦案例:  案例1: 在《高高低低的桥》的教学中,一位教师从桥制作的材料、形状、方法讲得神采飞扬,结果学生做出了一座座“很像”的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做得真棒,你的手真灵巧!” 同一堂课,另一位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桥,引导学生探索桥的历史、讲述桥的故事……最后“走进”桥的“故乡”,了解桥的构造,制作方法,学生兴味盎然,体验着制作的乐趣,一次次远古与现代的碰撞,一次次童真与文化的相遇,激发了学生对桥
游戏教学法就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和特点,使之与教学紧密结合,借以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学、乐学,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游戏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美术教学之中,且正改变着传统课堂教学沉闷单一的状况。 既然游戏活动是从属于课堂教学整体的,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之外,美术课堂游戏应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  一、
国产泵类产品中,在轴承保护方面,大都采用骨架油封或迷宫槽密封,但是这些密封方式的密封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都有局限性,本文所推荐的一种轴承保护装置能够完全解决这些使用困惑。本
有效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和《纲要》精神一脉相承的,它也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实施有效的教育活动,成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全体教师以理性的教学实践,自觉地投入到了“有效教育”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中。为有效开展“主题背景下有效教育的实践”活动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有效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
摘要:  本研究從最佳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首先考虑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现状,然后依据这些现状,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设计流程,最后结合具体应用实例,分析设计与优化结果。
摘要:笔者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页的内容,116页的例1和“做一做”进行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页的内容,116页的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一句语文教师都耳熟能详的话语。古人读书讲究大声朗读,认为将书上的文字大声读出来,对于学得语言大有益处。这句话经过岁月的洗涤,至今仍对我们有所
走在小语教学论坛里,看着许多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深度语文、诗意语文、本色语文、简单语文、情智课堂,感觉自己产生了高原现象:在新老课程分水岭间两顾彷徨,老课程正在被我抛弃,而新课程又正在抛弃我。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让人迷醉,更让人迷惑,而现在让我留连的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课堂。最近,本人有幸参加了市陶研会并认真研读了《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之特质》和《生活教育》等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