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较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比较是指人脑将某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运用比较法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最有效的思维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貌同实异、容易混淆的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比较;思维;核心素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学会思维,是数学学科所应关注的核心素养。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涵义就在于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使他们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用好比较策略,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在比较中想得更清晰
  数学教学中约定俗成的知识点学生表面听懂了,但不代表真的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是“正确回答”或是“依葫芦画瓢”,是表面的、感性的。加强对比反思,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
  【案例1】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
  为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分数的本质,可安排5次对比反思。
  第一次:通过平均分1个桃和4个桃的对比,初步渗透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概念。
  二、在比较中想得更深入
  对有些知识的学习,学生有时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次,会解基础和例题相似的题,稍作变化就会错误百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此时可以通过易混淆知识间的比较反思,使学生的理解从浅层走向深刻。
  【案例2】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
  针对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的运用上容易出错的情况,设计如下习题:
  小明做了6朵红花,小红做了5朵红花,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小明做了5朵红花,小红也做了5朵红花,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学生在做题时,凭直觉与经验,前一题列式为6×5=30(朵),后一题列式为5×5=25(朵),我引导学生画图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朵,就要把两人做的朵数合起来,学生把前一题的算式更正为6 5=11(朵),后一题5 5=10(朵)或5×2=10(朵)。这时,再次引导学生比较,“为什么前一题只能用加法做,后一题却既能用加法又能用乘法?”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明确,前一题的两个加数不同,只能用加法,后一题两个加数相同,也就是求两个5相加,所以又可以用乘法。
  上述案例通过题组练习,学生明确了加法和乘法的异同点,理解了加法和乘法的本质属性,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疏理、重建,而且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想得更深入,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在比较中想得更全面
  教师在讲解数学题时,不能仅满足于解决这一个问题,而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从解题走向规律,达到由例及类,触类旁通,从会解一道题到会解一类题的效果。
  【案例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百数乘一位数”
  2×3=( ) 20×3=( )
  200×3=( ) ( )× 3=( )
  填写后让学生比较:一是比较这4题有什么共同点(都用口诀二三得六),二是比较这四个“6”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用同样的口诀计算,而在末尾所添的“0”的个数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从学会解题到掌握规律,这样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然后再安排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不同的数,使得乘积是1800。
  (200)×(9)=(1800) (30)×(60)=(1800)
  (2)×(900)=(1800) (20)×(90)=(1800)
  (3)×(600)=(1800) (1)×(1800)=(1800)
  (300)×(6)=(1800) (18)×(100)=(1800)
  在这两次比较梳理中,不仅提高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形成了解题技能,得出了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中也有策略和发现的欣喜,并在比较优化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解一题通一类,逐步学会想得更全面。
  四、在比较中想得更合理
  很多知識点在例题教学时只教会了学生解答的方法,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于这类解题方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联系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对解答方法适度调整,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在练习中安排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想得更合理。
  【案例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
  例题教学后出示如下题组:
  (1)张大伯家今年一共收获13.6吨橘子,用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来运,至少几次才能运完?
  (2)一副羽毛球拍45元,李老师带了4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副羽毛球拍?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两种不同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辨析。
  A: 13.6÷4≈3(次) 400÷45≈9(副)
  B: 13.6÷4≈4(次) 400÷45≈8(副)
  片刻后,生1:我原来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看了其他同学的结果,回过头来思考,意识到13.6÷4虽然等于3.4,但要运完,只能入;400÷45虽然结果比8.8还多,但还是不够买9副,只能舍。生2:我明白了取近似值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四舍五入,有时要联系生活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舍还是入。
  展示不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在与同伴对话和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反思质疑自己的观点,并及时修正错误,重构自我,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逐步想得更合理,形成变通、严谨、批判、深刻的思维品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的。”运用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求知,在比较中顿悟,在比较中发生认识上的飞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批判性等,最终形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新娥.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研交流,2007(4).
  [2]郑毓信.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78-86.
  [3]邱道贵.运用比较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时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EB/OL].
  责任编辑 吴晶晶
其他文献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带有前导静叶的涡轮动叶气膜冷却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静叶非定常尾迹对动叶气膜孔周围流场及绝热冷却效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在吹风比M=0.8和M=1.5
儿童的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一直深受研究者的关注,面部表情作为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推测儿童的情绪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课例,从“如何确定关键词”和“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教学设计”两个层面进行阐述,确定文本关键词可以三个角度出发,即找准主旨,聚焦情感;读出自我,激发共鸣;以生为本,契合学情。找准了文本关键词,意味着探寻到了文本设计的一条线索、一把钥匙、一个通道,它能使课堂教学收获意外的精彩。  [关键词] 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从文本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及
[摘 要] 由于新课改不断地深入和推进,教育工作者都着重关注研究如何提升和优化课堂教育。传统的教学内容逐渐让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失去应有的个人见解和独特思考,导致现代文阅读教学在内容上显得生硬、浅显以及没有真情实感,缺少了现实操作性。因此,运用教师与学生之间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课程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
道歉语是日常交际行为中因冒犯行为而必须采用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也是一种彰显礼貌的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恢复社会和谐、平衡人际关系的作用。中国和日本都
提出将粘熔排渣技术应用于内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处理。从垃圾灰渣化学组分等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采用树脂颗粒作为床料,微晶蜡颗粒为低熔点物质,在非均匀布风内循环流
简要阐述了发生振荡燃烧的机理,并且用线性分析方法对某分级燃烧室在低负荷和满负荷两种工况下的流场,以及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况下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它面向社会大众,采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考生进行考试选拔。作为自考助学的高校教师,要深入研究如何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从自考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的自考助学教学措施培养自考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中外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领域的一个新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不断提升的人才要求。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育人方式要通过梳理总结BBW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价值取向,同时在对企业用人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基于BBW平台中外校企合作育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