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 人美 情更美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闻宇的《日月行色》以情写人,以反话明真心;情景交融,以语言和细节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丰富而痴情,淳朴而纯真,可说是写爱情故事的神来之笔。对于景色、情意、可爱的人物的文字描述,质朴真淳,令人回味。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袅袅炊烟笼罩着静谧的村庄。村西是一条清浅的河,河水是平铺的银箔,在落日的斜晖中泛着金光。沙滩平阔、匀静、暄软、润泽。岸上杨柳依依,掩映西方地平线上起伏着的黛青色山峦。这是多么祥和、宁静,而又充满神秘的浪漫。这种神秘、宁静、祥和,仿佛是一首古老美丽的歌,吟唱着千百年来的神奇传说。
  那河,仿佛就是牛郎与织女七夕暗度的迢迢银河,不幸的牛郎织女只能对着盈盈河水含情脉脉,无可奈何的秦少游也只能吟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聊以慰藉,而现在却是任你趟过。村中走出来一对男女青年,他们迎着如火的晚霞,趟过浅亮亮的河水,慢慢地行进在沙滩上,那是刚刚订婚的一对,衔山半隐的落日为他们勾画出剪影。恰似古诗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景,又仿佛《邶风》中的静女为心上人送来了美丽的彤管,还有《关雎》中那和谐的旋律在小河上空回旋。
  男子斗胆拧头,想仔细看看未婚妻的模样,看来一路上他未敢正视姑娘一眼,一个“斗胆”,不正表现出那小伙子的憨厚与淳朴?这不是胆小,也非封建,而是情感与理性的契合,是我们民族所崇尚的理智与含蓄的自然流露。而在小伙子一拧头时,姑娘却“倏地摆过脸去”,那是姑娘羞涩的本能反应。这时“弥散如火的晚霞”,“勾画出”姑娘“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披下的洁亮的乌发”,那与晚霞遥相映衬的脸颊,一切无不散发着姑娘的青春气息,又是那样飘逸,那样庄重,浑身透出的是健康与美丽、纯洁与灵性。这一切融合着那远山和那浅亮的河水,使人想起了“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所描绘的情致,仿佛看到了姑娘那如黛的秀眉,还有那透着纯情的两汪秋水,使你怎能不倾叹少女的美丽!此时,景色与人物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正是人寄托感情的物象。与心上人在一起,欣赏着她的美丽,享受着她的纯情,自然界的一切都会变得赏心悦目。那村庄、小河、沙滩、远山、晚霞的旖旎,正是人物心中的甜蜜与情感激荡的表露。
  两人的对话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姑娘的问话自然而又纯情地表现了姑娘内心的丰富,男子的回答直爽而深情,而姑娘在回答小伙子的问话时却表现了女子特有的矜持,“用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的动作,“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的神态,用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的动作,正是心理活动的掩饰不住的流露。语言简约而内涵丰富。这正如徐志摩笔下日本女子的那一低头,也正如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听到宝玉完婚消息后的行动。如此迷人的动作,如此俏丽、撩人的神态,在那刚刚爬上柳梢头的月亮的映衬下,怎能不令人心旌荡漾。姑娘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可是那“一声无可奈何的、深深的叹息”,表露了姑娘的心,这里用反语来明心迹,深深表现了姑娘的痴情。这里没有《上邪》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思帝乡》“一生休”的热情奔放,更没有情意绵绵的倾诉,你能感受到的只是深埋在内心的丰富而淳朴的感情,这种感情没有一丝淫邪,没有一点功利杂念,所拥有的只是对对方的诚挚的爱,这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最美的爱,用不着山盟海誓,用不着轰轰烈烈,是那样自然,那样令人神往。这种感情已经超过了“金风玉露一相逢”。
  这篇作品:
  是一碗香茗,馥郁而余味隽永;
  是一杯老酒,甘淳而令人陶醉。
其他文献
老舍先生的创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建国前以小说创作为主,而建国以后,则以戏剧创作为主。《茶馆》就是老舍戏剧创作的代表作。本剧创作于1957年,于1958年和1963年两次公演,轰动了国内剧坛,并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节目。1980年秋该剧组赴欧洲演出,为中国话剧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  《茶馆》为三幕话剧,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发生在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期刊
周作人的散文以“冲淡”“平和”著称。所谓冲淡平和,一方面是指文字比较质朴、平淡,采取“谈话风”,有“涩味”,不太注意辞藻的修饰;另方面是指作家对所写的事物,往往不明显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但如细读周作人的有些散文,可以发现其冲淡后的躁厉,平和下的峻急。小品《梅兰竹菊》便是如此。  “梅兰竹菊”是中华民族影响最为广泛的四种名花。且不论它们秀美的外表,就是其中的象征蕴涵,也可以令喜爱它们的散文家大书一笔了
期刊
也许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的缘故,人们总是抱怨生活太单调乏味,缺少一种诗意。的确,人不能脱离现实而空谈什么艺术,生活有时甚至会淹没你的一切,包括你的兴趣、爱好直至信仰。但无论如何,既然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就少不了有一些感动。也许感动之后你就疏忽了,而一旦在忙碌之余,哪怕花上几分钟,你驻足回眸,努力回忆起这种感动,然后用笔墨尽可能准确地把它描绘下来,这也许就是诗意呢!其实,诗的花朵就开放在我们的思想
期刊
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中,瞿秋白是不应该被忘却的一个名字。他26岁成为中共中央局五位成员之一,党内党外均有赫赫声名;31岁被清除出领导层后依然拖病体怀拳拳之心不倦地为党工作;36岁即为蒋介石政权捕杀。  瞿秋白之受人尊重,当然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作家、翻译家,是一个革命烈士,但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个诚实、勇敢的人。  《告别》一文,选自《多余的话》。这是一部不
期刊
我们熟悉史铁生,熟悉他那篇用青春写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倾听过他在《我与地坛》中灵魂的喘息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的目光会艰难地在他的一字一句间爬行。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明月清风,也绝少出现春暖花开。他的作品负载了太多的人生的苦难。写作,对有的人来说是谋生的手段;对有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方式;而对史铁生来说却是灵魂的需要。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浮躁的文
期刊
这是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绝妙的小诗。  初看诗题,你就会展开无限的愁绪与遐思。秋天,草木摇落,万物萧条,这是一个悲凉的季节,也是个最易让诗人发挥愁绪的争节。“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我国古代诗文里,言秋多言悲,从宋玉“悲哉,秋之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到曹丕“秋风萧瑟乏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燕南翔”,无不给人以瑟瑟之惑。秋之到来,“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欧
期刊
以上两篇短文,属于古代笔记类。所谓笔记,就是随笔而录,信笔而至,写到哪里是那里的一种杂谈琐语性质的简短散文。现在大多归入杂文类。  我国古代的笔记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兴起了,到唐宋已经相当成熟了。明清时发展迅速,形成了蔚为大观、璀璨多姿的笔记文苑囿。  由于笔记为杂录、随笔,所记录的大多是正史以外的某些宫廷、名流、艺苑、世情等方面的野史趣闻,或借事说理,或借物抒情,嬉笑怒骂,亦庄亦谐,但地位远不及官
期刊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人看不清摸不透;瞿秋白是一幅画,奇幻迷离,繁复多彩,让人永远解读不完;瞿秋白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但处境艰危,磨难重重,争议纷纭,历史的烟帷雾幔模糊了珠玉的光彩。然而当你品读《觅渡》时,会顿生一种拨云见日之感,仿佛听到了作者与秋白那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语。  为创作《觅渡》,作者曾三次往返秋白故居,苦思苦吟了六载时光,在现已改作秋白纪念馆的瞿氏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
期刊
作品的情节、结构是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的,但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处理情节结构,也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主题的表现。因而,不同生活经历的作家,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安排情节,结构故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孙犁和赵树理在处理情节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以二人的代表作《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为例进行比较说明。  《荷花淀》描写冀中根据地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用以表现根据地人民热爱祖国
期刊
我们时常感叹,善于有效利用财富的人很少,但是我感到更让人惋惜的是,懂得该如何利用时间的人更少。  善于利用时间要比善于利用财富更重要,这恐怕是一个不用多加说明的常识。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二者都非常善于利用的人。我之所以现在要向你说明这一看法,是因为我觉得你已到了应该思考这一问题的年纪了。  在一个人的年幼时代,总觉得自己拥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再怎么浪费也用不完!可是,这个世上是绝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