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一分钟而笑的人 明天将为一秒钟而哭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e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时常感叹,善于有效利用财富的人很少,但是我感到更让人惋惜的是,懂得该如何利用时间的人更少。
  善于利用时间要比善于利用财富更重要,这恐怕是一个不用多加说明的常识。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二者都非常善于利用的人。我之所以现在要向你说明这一看法,是因为我觉得你已到了应该思考这一问题的年纪了。
  在一个人的年幼时代,总觉得自己拥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再怎么浪费也用不完!可是,这个世上是绝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等你将来某一天觉得时间是如此宝贵之时,就悔之晚矣!这种心态与消费财产是一样的,当一个人拥有一笔莫大的财产时,他会不知不觉地大手大脚地耗费,但是,等到有一天,当你发觉这笔财产已被耗费得所剩无几时,想要再珍惜它就已经为时晚矣,这怎么可能还有挽救的余地呢!我们对财富的消耗,由于它是一种有形的东西,还能引起我们的警觉,但是,时间却是一种无影无踪的东西,如果你不时时提醒自己,它消逝得会更快,而且根本不会引起你的警觉。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形还非常之多。
  回顾历史,在威廉三世、乔治一世等时代颇具盛名的财务大臣劳伦斯,在生前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切莫为一便士而笑!为一便土而笑的人,就会为一便土而哭。”我认为这是真实的。这位大臣自己的行为也验证了这句话的千真万确,他还身体力行地为两个孙子留下了一笔庞大的财产。那么,这句话是否也适用于时间呢?完全适用。让我们将之稍作更动:为一分钟而笑的人就会为一分钟而哭。所以,十秒、十五秒的时间尽管十分短促,但也切不可轻易忽视。如果不珍惜十秒、十五秒的短暂时光,一天之中的无数个小时就会被白白地浪费掉,一年下来,浪费的时间就无可计数了。
  在对待时间的问题上,我还有一点是要提醒你的:不要把“空闲的时间”变成“空白的时间”。例如,你和某人约好12点钟在某地相见,但你却在11点离开家门,准备顺道赶在12点之前拜访其他二三位朋友。但是不巧的是,这二三位朋友都不在家,你该怎么办?到咖啡馆内将这段时间虚耗掉?还是到附近的商店里去溜达?如果是我的话,绝对不会这么做。我一定会立刻赶回家,利用这一不是很整块的时间去给朋友写封信,等待会儿去约见朋友的路上,就可以把这封信寄出去。如果写完了信,你还有很多时间,那就看看书吧!因为时间很短,不适合阅读像笛卡儿、洛克或牛顿这样艰涩难懂的文章,但是你不妨找一些简短、有趣、知识性的短文来阅读。能有效地利用那些不是很整块的时间,才能真正做到节省时间,而且这样也可以使你觉得在这段空当里不会非常无聊。
  很多人常在不知不觉间就将时间全部浪费掉了。很多人常会坐在椅子上,伸着懒腰,心里则在想着:“该开始做什么好呢?时间这么少,做什么都不够……”可是,当他真的有大块的时间空下来时,这个人却还是什么也无法开始做,结果却让时间白白地耗费掉了。大体上来说,这样的人的一生将一事无成,他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
  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在你这个年龄段是绝不被允许的。你正要踏入社会,应该活力十足、态度勤勉,而且要斗志充沛。往后的几年对你的一生到底具有多大的意义,我希望你能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将你现在的处境和未来的打算想通,你就会从心底里警醒自己:即使是一分一秒都不应该轻易浪费。
  在我的朋友当中,有一个人非常善于利用时间,即使是短暂的片刻时间,他也不愿意浪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有效地利用,他把这段时间用来阅读古代罗马诗人的作品,现在那些作品他已经全部读过了。他读诗的方法非常独到,他将买回来的诗集撕下,每次上厕所时就撕下一二页来读,上完厕所之后,这一二页的诗也读完了,然后就将它丢掉。
  你不认为这确实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吗!你是否也想试试看呢?与其呆呆地不知该做什么好,不如效法别人的做法。而且,这样可能使那些非读不可的书的内容,长久地记忆在脑海中。不过当然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这样读的,有些书必须一口气地读下去,才能了解书中的大意,还有一些书,如科学方面的书,内容非常深,这样读也不太合适。除了这类书,很多书都可以作这种尝试,将它们撕几页下来,就可以将意思完全读通。这类的书是非常多的,你可以选几本来读。
  一个人如果连片断的时间都能有效地利用,他对时间就一定能更好地把握了。如果认为片断的时间没有什么用处,而轻易浪费,那么事后想要再将它们追回来就非常困难了,所以一分一秒都得有意义地利用。
  (选自《一生的忠告》海朝出版杜出版)
其他文献
孔子适②楚,出③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④。仲尼曰:“子巧乎!有道⑤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⑥,累丸⑦二而不坠,则失者⑧锱铢⑨;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⑩;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⑾也,若厥侏枸⑿;吾执臂⒀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⒁。吾不反不侧⒂,不以万物易蜩之翼⒃,何为而不得!”孔子顾⒄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⒅!”  (《庄子·达生》
期刊
老舍先生的创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建国前以小说创作为主,而建国以后,则以戏剧创作为主。《茶馆》就是老舍戏剧创作的代表作。本剧创作于1957年,于1958年和1963年两次公演,轰动了国内剧坛,并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节目。1980年秋该剧组赴欧洲演出,为中国话剧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  《茶馆》为三幕话剧,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发生在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期刊
周作人的散文以“冲淡”“平和”著称。所谓冲淡平和,一方面是指文字比较质朴、平淡,采取“谈话风”,有“涩味”,不太注意辞藻的修饰;另方面是指作家对所写的事物,往往不明显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但如细读周作人的有些散文,可以发现其冲淡后的躁厉,平和下的峻急。小品《梅兰竹菊》便是如此。  “梅兰竹菊”是中华民族影响最为广泛的四种名花。且不论它们秀美的外表,就是其中的象征蕴涵,也可以令喜爱它们的散文家大书一笔了
期刊
也许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的缘故,人们总是抱怨生活太单调乏味,缺少一种诗意。的确,人不能脱离现实而空谈什么艺术,生活有时甚至会淹没你的一切,包括你的兴趣、爱好直至信仰。但无论如何,既然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就少不了有一些感动。也许感动之后你就疏忽了,而一旦在忙碌之余,哪怕花上几分钟,你驻足回眸,努力回忆起这种感动,然后用笔墨尽可能准确地把它描绘下来,这也许就是诗意呢!其实,诗的花朵就开放在我们的思想
期刊
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中,瞿秋白是不应该被忘却的一个名字。他26岁成为中共中央局五位成员之一,党内党外均有赫赫声名;31岁被清除出领导层后依然拖病体怀拳拳之心不倦地为党工作;36岁即为蒋介石政权捕杀。  瞿秋白之受人尊重,当然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作家、翻译家,是一个革命烈士,但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个诚实、勇敢的人。  《告别》一文,选自《多余的话》。这是一部不
期刊
我们熟悉史铁生,熟悉他那篇用青春写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倾听过他在《我与地坛》中灵魂的喘息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的目光会艰难地在他的一字一句间爬行。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明月清风,也绝少出现春暖花开。他的作品负载了太多的人生的苦难。写作,对有的人来说是谋生的手段;对有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方式;而对史铁生来说却是灵魂的需要。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浮躁的文
期刊
这是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绝妙的小诗。  初看诗题,你就会展开无限的愁绪与遐思。秋天,草木摇落,万物萧条,这是一个悲凉的季节,也是个最易让诗人发挥愁绪的争节。“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我国古代诗文里,言秋多言悲,从宋玉“悲哉,秋之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到曹丕“秋风萧瑟乏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燕南翔”,无不给人以瑟瑟之惑。秋之到来,“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欧
期刊
以上两篇短文,属于古代笔记类。所谓笔记,就是随笔而录,信笔而至,写到哪里是那里的一种杂谈琐语性质的简短散文。现在大多归入杂文类。  我国古代的笔记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兴起了,到唐宋已经相当成熟了。明清时发展迅速,形成了蔚为大观、璀璨多姿的笔记文苑囿。  由于笔记为杂录、随笔,所记录的大多是正史以外的某些宫廷、名流、艺苑、世情等方面的野史趣闻,或借事说理,或借物抒情,嬉笑怒骂,亦庄亦谐,但地位远不及官
期刊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人看不清摸不透;瞿秋白是一幅画,奇幻迷离,繁复多彩,让人永远解读不完;瞿秋白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但处境艰危,磨难重重,争议纷纭,历史的烟帷雾幔模糊了珠玉的光彩。然而当你品读《觅渡》时,会顿生一种拨云见日之感,仿佛听到了作者与秋白那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语。  为创作《觅渡》,作者曾三次往返秋白故居,苦思苦吟了六载时光,在现已改作秋白纪念馆的瞿氏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
期刊
作品的情节、结构是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的,但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处理情节结构,也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主题的表现。因而,不同生活经历的作家,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安排情节,结构故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孙犁和赵树理在处理情节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以二人的代表作《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为例进行比较说明。  《荷花淀》描写冀中根据地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用以表现根据地人民热爱祖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