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情操、挖掘内在潜能、张扬独特个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素质得到综合提高。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浅谈如下几点。
  【关键词】美术 课堂教学 学生 新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毋庸置疑,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和树立审美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而对于学生而言,还起到补偿听力缺陷、强化优势感官、挖掘内在潜能、张扬独特个性的作用。因此,探索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下面笔者就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谈谈自已对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拙见。
  一、传授的技巧——美术课堂教学的"奠基石"
  1、技法课上敢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传统的技法课主张和评价通常是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都画得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而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势,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协调的补偿和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鸟语花香》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的鸟头和身体,笔者还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立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不但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而且深化了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敢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2、创作课上善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创作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如遇到有的学生不管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起不到补偿促进的作用。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可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
  二、兴趣——美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何把教师"教"这一外因条件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呢?只有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发,激发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优势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具,创设学习情境。如《宇宙之旅》这课,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吸引他们的好奇心。然后运用投影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去探索太空的奥妙,尽量让他们自由地想象,进行形象思维。然后,让学生结合所了解的太空知识,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出来。整堂课学生的兴趣浓厚,创作热情高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比较容易激发,但是却不太稳定和持久。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不断地激发和巩固,使兴趣得到延续和加强。
  三、教者的启发——美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美术课的特点是形象性教学,比较生动形象。因此提出问题后应结合观察进行,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以色彩风景写生为例子,写生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欣赏现代绘画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卜莫尔诺街道上的女人》这幅风景画,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色彩绚丽、对比强烈,可以使学生认识色彩中的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问题。学生先观察作品,再分组讨论,切磋琢磨,教师巡回点拨,解惑提问。
  师:画中的哪些颜色属于亮色?哪些颜色属于暗色?
  生:黄、橙、红、浅绿色亮;蓝、深绿;紫、黑色暗。
  师:画中景物的颜色哪些感觉冷?哪些感觉暖?
  生:房屋和地面的红、黄、橙、还有浅绿色感觉暖,天空、阴景和背光房子的深蓝、紫及树叶的深绿色给人的感觉比较冷。
  师:为什么天空画得又冷又重?
  生:地面受光后特别亮,天空暗显得地面上的光特别强烈。
  师(小结):从这幅画中我们了解了色彩的对比关系,所以画天空时不能总画成蓝色,应根据房屋、地面与天空的对比关系,决定画面色彩的深浅和明暗冷暖程度。画风景写生时由于光线不断变化,天空的色彩要依据房屋设色的深浅和冷暖来画。
  根据师生的分析,再结合具体写生场景进一步观察,使每个学生在写生前都能够心中有数,写生时就会画出各自的色彩感觉。
  总而言之,小学的美术课堂教育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如既往的关注和关心学生发展,持之以恒的探索和思考课堂教法,把自己的信心、爱心、耐心毫无保留地释放到美术教学中,释放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那么只要“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就"不信东风唤不回”!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2]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
  [3] 《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林宜和主编
其他文献
三峡工程,凝结了中国几代伟人的抱负:早在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就提出了构筑三峡水电站的宏大计划;建国以后,毛泽东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勾勒了大三峡建设的雄伟蓝图。今天,一道巍峨屹立的大坝横卧在西陵峡中三斗坪的中堡岛上,26台7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发出的强大电流输往神州的四面八方,为祖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人们知道三峡工程对国计
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世界,中美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中美关系的历史、现在、未来应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一、中美关系回
漫画解读    这是一幅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漫画。图中被打得趴在地上,毫无还手之力的清朝官员,代表着当时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中国,而围着清朝官员施虐的是手中握有各种武器的列强,从他们的打扮可以看出各自所代表的国家:德、英、法、日、俄“捷足先登”,美国在旁边呐喊助威,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唯恐落于人后,正飞奔而来。画面左上角的德语“我们一起竭尽全力。万岁!”(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即德国人)则进一步刻画了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于情境中“找”数学、“玩”数学、“思”数学、“做”数学,“赏”数学。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
202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道德与法治B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呵护生命、感悟人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努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比较与选择(共2
所谓班主任:就是一个学校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的建设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孩子们的将来。班主任工作的苦和累是可想而知的,我常常累得透不过气来,还常常被学生甚至家长气得半死,但是从教了九年,当了八年的班主任,我逐渐学会了苦中寻乐。下面
【摘 要】教育应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学中要逐步帮助学生掌握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本文就自己一线教学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方式 转变    江苏省从2005年秋开始推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基本上认识了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本文就自己教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
【摘 要】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人格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祖国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的国家将走向何方。作为负责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教育者,其肩上的重任可想而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对提高整个的国民素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提高 有效性    一、在初中教育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在初中教育中实施思想品德教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对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那么做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班主任应确立三种意识、树立三个观念、坚持三种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确立三种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