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ng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住院确诊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83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与介入组(41例),分别采用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术后的完全闭塞率、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完全闭塞率手术组为97.6%,介入组为82.9%,介入组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住院费用高于手术组,术后意识障碍、动脉瘤再破裂等并
其他文献
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研究了分数阶m-点边值问题﹛D0α+u(t)+f(t,u(t))+e(t)=0,0〈t〈1;u(0)=0,u(1)=m-2∑i-1βiu(ηi).其中1〈α〈2,0〈βi〈1(i=1,2,…,m-2),0〈η1〈η2〈…〈ηm-2〈1,K=m-2∑
针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本文介绍了在UC/OS—Ⅱ操作系统平台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车路自动报站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实时性和稳定性好等
目的:探讨经右颈动脉插管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18只平均分成3组,窒息心跳停止建立模型,A组行常规心肺复苏,B组经股动静脉穿刺体外循环复苏,C
改进了一个心脏起搏器混沌状态的数学模型,对其基本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和电路仿真证明了该模型的混沌特性.利用线性反馈理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线性反馈控制器,对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电路定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做法。采用一种题型,一题多解,每一种解法都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路定理,以此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针对现有机器视觉测距技术测量距离不足和测量精度较低不能运用稀疏路网工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瞬态纵向最优化识别区域的模型.首先,依据麋鹿实验分析了两种常见发散态纵向识别区域模型,并建立了瞬态纵向最优化识别理论模型;其次,基于Carsim进行了复杂路况制动距离多样化分析,并由修正安全制动距离计算出最优化识别区域模型对应的稳态成像焦距值.实验证明,在30~100m测量范围内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3.5%,绝
针对带有纯滞后的串级控制系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数的继电反馈自整定方法.根据阻尼特性将被控对象分为两组,通过继电反馈实验得到PID参数整定的临界周期和临界增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引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潮,众创空间成为扶持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兴服务平台。然而,众创空间服务对象大众化的特征也为其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
给出了解时谐散射问题的一种带小参数的各向异性优化完美匹配层(PML)方法.证明了只要参数ε0充分小,各向异性的优化PML解指数收敛于原散射问题的解.
应用Ujihara模式理论研究绝对零度下受外部磁场调控的中子与腔壁之间的动态Casimir-Polder力,得到了力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力随着外部磁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