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结核病痰涂片的检查状况,通过改进技术,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 选取我中心结核科120例结核病患者通过采用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其结果判定按照《痰涂片镜量保证手册》来进行。结果 总共120例结核病患者做痰检,总的涂阳率为19.4%;男性的涂阳率为19.3%,女性的涂阳率为13.5%,其中15-34岁组的涂阳率为27.6%,34-54岁的涂阳率为18.3%,55-74岁的涂阳率为15.6%,15岁以下为1.3%,由此得知,男性患结核病的概率比女性高,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涂阳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了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概率,应适当扩大接受痰检病人的覆盖面;加强实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合理的加大经费的投入,保证结核病网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结核病;患者;痰涂片;检测结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8-02
  据调查研究发现,结核病在我国的发病以及死亡病中,居于各类传染病首位,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要做好结核病的防护工作。痰涂片的检查在结核病检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采用痰涂片检查是否患有结核病,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现将我中心结核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以来的120例结核病患者的检查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结核科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以来的120例结核病患者,初诊病人取痰标本三份,分别为及时痰、清晨痰以及夜间痰,复诊病人取痰标本两份,分别是清晨痰以及夜间痰,痰标本容量为三到五毫升。
  1.2 检查方法 采用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结果判断标准按照《痰涂片镜量保证手册》来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原始检查数据输入Excel使用SPSS11.0软件采用X2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
  2 结 果
  2.1 痰涂片的检验结果 选取我中心结核科的120例结核病患者,初诊的有93例,涂阳率为18.9%,涂片阳性率为10.6%,复诊人数为27例,涂阳率为1.6%,涂片阳性率为1.8%。初诊病人的涂阳率明显高于复诊病人的涂阳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痰涂片检查的重点人群 从上面的研究发现,15-34岁以及34-54岁之间的人群为重点检查结核病的对象,并且结核病菌阳性率比较的高,还可以从中看出,女性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的阳性率,与相关报道一致,所以,青壮年作为重点的结核病痰涂片的人群。初诊病人中即时痰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清晨痰以及夜间痰的阳性率,需要我们做好夜间以及清晨痰的检查,特别是加强清晨痰的检查,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概率。
  3.2 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的意见 针对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基层结核病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相关的指南以及规范来进行痰涂片的检验,保证痰涂片检验的质量,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②加强对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医疗单位技术力量投入,避免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科学评价结核病人的发现指标,加大经费投入,制备完善的检验设备,更精确的检查出结核病人。③做好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自觉做好痰涂片的检查,充分了解结核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结核病,保证每一个人不遗漏检查。
  结核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并且艰苦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确保痰涂片的质量,提高痰检查的质量,更好的发痰阳性出检率,为防治结核病的工作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玉红.结核菌痰涂片检验85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7).
  [2] 马瑞红.2008——2009年肺结核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79-80.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医学检验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相对不可控,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影响较大。故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各个环节,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的全程质量控制,使检验结果能客观反映患者病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痰培养标本共计4261例,分离出病原菌926株,阳性率为21.7%,其中G一菌696株(75.2%)、G +菌153株(16.5%)、真菌77株(8.3%)。临床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讨论梅毒抗体经ELISA法检测后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梅毒患者162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其血清中的梅毒抗体采用ELISA法来进行检测,两组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再进一步使用TP-PA试剂来确诊。结果 检测出老年组假阳性率为3.4%,中青年组假阳性率为1.2%,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年龄为导致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呈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2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病灶部位,并分析乳腺结节的CDFI级别。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总符合率为93.58%;恶性病灶血流信号总显示率(88.5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的总显示率(51.16%),两者差异显著(χ2=12.3982,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颈部超声检测资料的分析,讨论颈部动脉硬化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随机860例进行检测的健康人群分为四组:A组:50岁以下、B组:50岁以上(含)至59岁、C组:60岁(含)至69岁、D组:70岁(含)以上。分别进行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以及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结果 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对颈部动脉硬化病
期刊
【摘要】 目的 针对VITCK2 Compact在检测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药敏试验中的局限性,利用纸片扩散法探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VITCK2 Compact AST-GN16药敏卡测定82株奇异变形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按亚胺培南将所测菌株分为三组即Ⅰ组亚胺培南耐药MIC≥16、Ⅱ组亚胺培南耐药MIC=4,Ⅲ组亚胺培南敏感MIC≤1,同时进行K-B法测定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结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儿童喂养及保健管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4至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6岁儿童2016名,取其无名指指端末梢血,使用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 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元
期刊
【关键词】 血气分析;酸碱平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72-01  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通过对病人动脉血血液中多项指标的检验,综合分析,用于观察病人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从而反应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如: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或者很多情况下两者并存,如: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等
期刊
【摘要】 我中心在一次处理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井水和粪便里检出人毛滴虫滋养体,确定这起群体性发病是经水传播人毛滴虫感染,引起病人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等症状。证实人毛滴虫感染不仅对人有致病作用,引起群体性骤集性感染发病,而且感染性强。但其离开特定的环境,抵抗力弱。回顾这次经过,对人毛滴虫感染途径、致病性、以及检验人员在这次调查处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检验人员在工作中意外发现病原体意识,因此作者认为
期刊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好发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危及生命健康。近年来,发病率日趋增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自2002——2012年间使用EMS-9STANDARD经颅多普勒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46例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