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再测我的一英里跑

来源 :文学少年(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早上我和朋友苏珊正测一英里跑,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的一只可爱的卷毛狗兴致勃勃地在后面追着我俩。我俩随便给它取了个名字——“漂泊者”。有漂泊者跟着,我俩跑得很卖力。在它前面领跑,还真挺有意思的……
  突然,我们听到体育老师在远处使劲地嚷嚷着什么。“她喊什么呢?”我问苏珊。苏珊的脸一下子就变白了。
  “她说……她说,‘漂泊者’是只疯狗!”
  “啊!”
  我俩越跑越快,漂泊者也越跑越快。我已经开始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是我知道:如果我慢下来,它就会抓住我然后咬我一口——那我就不得不被打上一针或者被送到医院,或者两者都有,或者……天哪,真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想到这么多可怕的事,我却不知不觉停了下来。当我想起来为什么要跑,为什么还得跑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说时迟,那时快,漂泊者一下子把我扑倒在地,我的脸完全贴到了地面上。哦,我甚至能感到潮湿的地面上还有早晨的露珠。
  “下去,你这只大笨狗!”我尖叫着。“救命,快救救我。”
  漂泊者居然很兴奋地用热乎乎的舌头舔我的脸。我使劲推它,并试图站起来,可这家伙太重了。
  “到别处去,笨蛋!”我总算摆脱了它,然后拼命从操场的一端横穿过去,径直奔向了我的体育老师那儿。而她却一直傻呆呆地站在那儿,脸上满是失望的表情。
  “我差点儿被一只疯狗咬到,幸好我躲得快……老师,你怎么了?”
  体育老师的脸上浮现出一种奇怪的表情——悲哀的微笑。“你刚刚毁了你可能创造的最好的一英里成绩……就因为你最后从操场横穿过来,没有完成全程!”
  我有点儿听傻了,问她:“什么意思?”
  “那狗让你跑得更快。”
  “哦,是的,当然!”
  “你还不明白吗?那不过是句谎话,它根本不是疯狗!”
  “什么?”
  “哦,那不过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些!”
  “天哪!”
  点评:全文善设悬念,写得极有起伏,读来啼笑皆非,读毕终于领悟了文章题目和小作者的“用心”。
  行文以戏剧性发展的进程来安排对话和主人公心理描摹。对话生动有趣。符合人物身份,心理活动写得细腻真切,易引起共鸣。
其他文献
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老师们的感受,政治课都不会有很好的评价。随便一个学生或老师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列举出几条政治课的负面评价 ——沉闷、枯燥、说教语言太多……记得有一次笔者和一位其他科的老师一起听本教研组内某老师的公开课,这位老师听到中途哈欠连天,转身对我说:“你们的政治课始终是闷了点。”可我当时的回答是:“那不一定,那要看谁上的课。”没错,我至今仍理直气壮地这样说。其实,政治课内容抽象且枯燥,完全
自从我校实行活动单导学模式以来,又开展了“知识周整理”活动,每周让学生对一周已学知识进行知识再整理。但笔者在走访学生和询问同事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在周整理课上只是“放羊式”整理,老师没有布置明确的整理目标,也没有整理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整理内容杂乱、主题不明,有的只是抄抄书本或者做做练习,在周整理课上学生缺少深入的思考,不知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进行整合。特别像在生物这种自然学科上,由于其概念、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语文的人文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的常态课,才是真正的好课。为了实现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应遵循三个“追求”:  一、追求“以学定教”  在公开课上,有些学生说不出真心话,提不出“真”问题,而是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师的心理暗示进行“假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预设。  “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