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老子思想及其现世的几点启示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乃至整个世界思想史上都留下了一笔重墨;而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自道为起点,以宇宙和万物的产生为内容,阐述了他的自然观,分析了他的无为思想;在此基础上,看看老子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启示,比如老子教导我们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善始善终、慎终如始,此外还给了我们重新审视学习和文明的另外一种视角。
  关键词老子之道 无为 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1老子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言之“道”是可以被感知的但又不是普通的方式(视、听等五感);“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即理解、感知道的方式是“观”;“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要想“观”知万物的来源,需要使心灵达到空虚至极的境界、处于极度宁静的状态。“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谓之名曰大”,老子认为,道是物,而不是一个虚构的概念,鉴于他自己也不知道它的名字,于是姑且称为“道”,勉强给它取名为“大”;这个“道”是万物之始,但是有恍惚的性质,似有若无,但是却确有实物(精)。
  
  2老子为人提供的行为准则-循道以及无为
  
  在《道德经》中,老子不仅给出了“道”这样一个概念,描述了它的恍惚特征,肯定了它的物质性后,进一步提供给世人一种劝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讲道,说最高品德的人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与世争,甘处于下,这种境界就接近道了。接近道又如何?做到为而不争的境界的都是圣人。所以老子之道的内容归根落脚点还是要劝导人们要“尊道”、“循道”来达到追求圣人境界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到循道呢?——无为。
  无为与有为相对,所谓有为,即“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老百姓生活困难,是因为上面的人有“为”,说白了,就是统治者施了有为之治,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令、制度。那怎样才算是无为呢?“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圣人无为,百姓自然会潜移默化,我不生事扰民,百姓自然安娱富足,我不贪,百姓自然会淳朴。所以老子倡导的无为,不是不作为或者没有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没有贪欲,不仗势,不强行的为。这种“无为”,是“为”的一种极高的境界,是“道”的境界。
  
  3老子思想的现世启示
  
  3.1做人要低调
  “知其雄,守其雌”。守雌,处下,看似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许多人也认为老子的这种处下思想是种不适合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实际上,这是对老子思想的片面理解。整体性把握这种思想对当今人们的启示尤为突出。
  老子说守雌讲处下,不是单单的教育人不要去进取,而是首先要“知其雄”,也就是首先是要通晓客观情况,对实际情况有客观把握,而且这时的情况是雄强之时,却还能保持守雌的心态。对知其雄的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些理解为其是别人或对手之意,如陈鼓应就说“知雄守雌,在雄雌的对峙中,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而后处于雌的一方。”但其他如王弼、范应元、冯达甫等都认为其代表的是自身,“知其雄是内自强,守其雌是外谦下”在这里,笔者理解为是知道自己内心强还能守雌,知道对手强而守雌难免有懦弱的嫌疑,明知自己一肚子墨水,还要做到守雌,方是圣人追求的至高境界。守雌处下就犹如收回的拳头,是在蓄积力量、酝酿准备的态势,是创造时间去分析、创造条件为下一步的出击。
  3.2事善始善终、慎终如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们常受教育说“做事要善始善终”,老子也告诉我们,做事善始善终,那么百事可成。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头的力量。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楼房要建得高、建得牢靠,地基是关键的第一步,无论做人处事,我们都要端正对开头的重视度。“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出现问题之前防患于未然,也是对开头重要性进行肯定的另一个角度。什么事,不做永远都不会有结果,与其空想未知,不如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2)积少成多的力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所有的东西都是由更为小的东西积成的,大的成功也总是建立在一步一步的小成就上而来的。许多人有满腹的抱负,只有扫天下的赳赳气势而对自家门前雪不屑一顾,忽视了小事件、小习惯、小得累积起来的效果。箕子看见商纣王换了副象牙的筷子就忧心有了象牙筷,就必定会有美玉的碗碟、珍品佳肴、绫罗绸缎、富丽堂皇的宫殿,事情最后也被不幸言中。一副筷子看出一个人的未来,这也是老子说的“从小曰明”。“少”的力量不是简单的叠加,有时聚集起来发挥翻倍的功效。
  (3)慎终如始的力量。“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但是如果在结束时能像在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再有类似失败的事情发生了。追求的目标越大,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就越多,所要进行的时间也就越长,而且,有些工作越到后来越有难度,需要更多的热情和耐力。但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点,正如在爬山快到顶峰时却因腿疼止步一样可惜。
  
  4 从“有与无”看现代的学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陶土来做一个食器,中间必须留空,也只有留了空,才可以用来盛汤来实现它的价值。“有”之所以能给人带来实际作用,都是因为无在起作用。正是这个“无用”,成就了天下事物的“大用”。从“有”与“无”的关系来看,老子说过“有无相生”,“有生于无”,“这里说的‘相生’不是哲学上的根本的‘创生’之意,而是在‘有’与‘无’的显现、相互依存转化的意义上来说的,可以说‘无’是‘有’的潜隐”,无蕴含了有的可能性,决定了有的多少与范围。
  “绝学无忧”、“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倡导的是世人可以无知、无欲,回归到婴儿状态,因为婴儿是不会有伤人或害人之心的,婴儿没有此心的缘故是婴儿无知、无欲。“绝圣弃智”,是抛弃文明的累赘,不再为忠孝而忠孝,而是回归人的本性,出自本能而行忠孝仁义之事。
  
  5 小结
  
  老子的思想在很多地方有争议,有时也被解读为小国城邦思想,与现代文明大国的中国实情相差甚远而予以否定,很明显是片面的。老子倡导的圣人无为境界,看似与当今制度不相符,实际是老子的思想对现世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他为人低调的理论,对当下炒作成风的一记重笔的反思,还是在当下不断鼓吹追求文明而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分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老子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它自己独特的光芒。
  
  注释
  张玉良.老子译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严敏.《老子》辨析及启示.巴蜀书社,2003.
  
  参考文献
  [1] 沈善增.老子走进青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15~65.
  [2] 严敏.《老子》辨析及启示[M].巴蜀书社,2003.6:38~50.
  [3] 戴建业.旁观老子[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23~76.
  [4] 张玉良.译解老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25~30.
  [5] 马睿.话说老子[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10:65~78.
  [6] 汪涌豪.老子一百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80~8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校里,当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教师就常常是担当着“第一目击者”的角色,教师能否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往往决定了学生生命的安危。本文试图借鉴其他一些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办法,然后从学校,社会以及教师本身等方面着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增强我国教师的基本医护知识,提高其急救技能。  关键词教师 医护知识 急救技能 学生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2004年9月,英国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收费是一个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收费的主要依据,然后又具体到我国,列举出了不同角度,基于不同学科的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理论依据,最后给出了几点结论。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理论依据准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政策,高校招生人数逐年攀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也随之大规
期刊
摘要应时教育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有效实施应时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的达到减负、有效。本文试图就应时教育的实施条件、模式作较为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应时教育 实施条件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实施新课改以来,面对教与学的变化,在当前倡导教育减负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建立高效务实
期刊
摘要诗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诗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把握文学的品性。诗歌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在一个“读”上,正所谓“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诵读—解读—透读”带领学生们由浅入深体会诗歌的魅力,给学生青春的心灵涂抹诗意的土壤,让老师和同学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现实中教育的实际着手,论述后进生的含义,后进生自身存在的现状,从而提出从教师、学生、家庭等方面来解决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一转化工作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以及提高全民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经验 个别 整体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所谓差生、后进生是指严重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扰乱了学校正常秩序,老师、学校觉得是不可能挽回的“捣乱生
期刊
摘要本文查阅了有关资源的相关的文章,并针对相关开发和利用徐州市中学校际间田径赛事资源的若干基础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的开展乃至整个国民体育的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田径赛事资源 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我们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体育赛事在当今无疑已经成为传播界的“宠儿”之一。
期刊
摘要教育本是以人为本,完善人的生命的一项崇高的事业,可在教育现实中生命却遭到到了严重的异化,生命的质量和生存状态令人担忧。其结果是使本来应当促进学生生命完善和人性丰富的教育,变成了压抑学生个性、异化学生生命、桎梏学生精神的一种魔障。对此,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教育 生命 异化 功利 重视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1教育现实中生命异化的表现    教育是一种直面人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进入平常生活当中,人们越来越多进行网络活动。公司或消费者(合称网民)通过网络和其他网民共同分享的关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文字及各类多媒体信息。网络论坛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等搜集信息的集中地之一,人们在论坛上发布信息,或就某个信息进行讨论,扩展了网络口碑传播的范围和速度。本文将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论坛,观察论坛发布信息的种类,观察发布信息者与回复信息者与论坛的关系分析论坛信息的口碑传播效应。通过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问法,对南通市业余训练的人员输送、教练员、在训运动员、训练条件、经费、奖励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对策,目的是为南通以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通 体育 业余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南通的骄傲,南通籍运动员创造了一日三金的神话,这样南通就走出了林
期刊
摘要实验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人独组实验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兴趣、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有重要作用,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人独组实验对实验教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一人独组实验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江苏省投资6亿元为近5000所农村初中及小学实施“四配套工程”,为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与此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