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可以预言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棋作为用于模拟历史和未来战争的模型工具,广泛运用于世界军事领域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队一切活动的真谛。据外媒新近评述,信息化战争与兵棋系统紧密相融备受军事强国推崇,战争推演与实兵对抗,在虚拟与现实间日趋高度统一。
  近年来,利用兵棋系统想打仗、谋打仗、练打仗在我军逐渐形成热潮。从导演战争的“魔术师”到实战化训练的“助推器”,现代兵棋系统虚实结合、人机融合,已从幕后悄然走向前台。
  沙场亮剑
  10年后,胡晓峰依然记得那个震撼心灵的战例——
  一场激烈的“战争”在卡塔尔多哈郊外大漠中悄然展开。这不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而是美军利用计算机兵棋系统举行的“内窥03”演习,彩排“打伊倒萨”作战预案。几个月后,美军进攻伊拉克,实际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方式和结果几乎与预演完全一致。
  2007年,经军委总部批准,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胡晓峰任总设计师,从最开始不到10人的关键技术攻关,到中期近百人的研发协作;从军事需求论证、软件开发、系统测试到演习应用,团队联合军地多家单位,60余名骨干和近30个参与单位数百名研发人员开始了长达7年的精诚团结、接续奋战,汇聚起强大的科研力量。
  国防大学5个教研部、全军12所指挥院校参与研发兵棋系统模型,凝聚了近百名专家学者的心血;全军3个军区、4个训练基地、7个集团军分别对兵棋系统基础数据提出改进建议,参与检验演习,使系统与部队离得更近、与实战贴得更紧。
  盛夏,国防大学综合演习大厅内烽火再燃。数百名高中级干部学员依托兵棋系统激烈角力。台前幕后,几十名科研人员各就各位,全神贯注进行系统控制和演习导调。
  “红蓝绿三方注意,兵棋系统开始走表,各方注意接收演习情况!”数百名学员编组红蓝绿三方,纵横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搏杀在虚拟战场。
  演习现场总导演、国防大学副校长王朝田介绍,支撑演习的是该校兵棋团队研发的战略战役兵棋系统。迄今,该系统已先后参加了数十次演习,受到部队和院校的广泛欢迎。
  “兵棋,从实验室走向战场,叩响了战争制胜机理之门。”兵棋工程总师胡晓峰教授说,像联合观念、情报观念等,在兵棋演习中得到刺激增强。特别是数字概念、数据观念和计算理念,第一次在指挥员头脑中扎下深深印象,使大家更加注重精确、精准,锤炼打胜仗的战略思维能力。
  战场如棋局局新。他们依托外军研究专家,组建了专业的“蓝军”,运用对手真实的作战思想、作战原则、作战编成和装备,与“红军”进行“背靠背”的自主对抗,千方百计给红方设置各种困局、危局和险局,迫使红方指挥员在最艰难的博弈中“谋”起来、“算”起来、“抗”起来。
  “打仗不再是简单的攻击某个目标,要像下棋一样,走一步想十步。”某集团军参谋长坦言,“系统在运用中所反映出的战争迷雾和不确定因素,彻底改变了指挥员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指挥模式,我们在推演中的所有谋略和战法,都是被对手‘逼’出来的。”
  创新为帜
  信息化是现代战争的主题。如何遵循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如何准确有效地构建战争复杂体系?如何逼真地模拟出联合作战训练环境?
  2007年,当军委总部正式赋予国防大学兵棋系统研发重任时,担任总设计师的胡晓峰和他的战友们,一连几天彻夜难眠。
  “研发兵棋系统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锻造强军制胜利剑,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强烈的“战场”意识,使团队上下将科研主动延伸到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最前沿。
  他们将军事与技术捆到一起研发,把军事人员与技术人员融合编组,从构建信息化战场破题,创造性地将理论研究、技术突破和作战问题相融合,设计了战场真实感知、复杂电磁环境分析、多源情报融合等各类信息对抗模块,从而把信息的主导和影响嵌入侦察、控制、打击、评估、保障的全过程。
  一次演习中,蓝方在关键时刻突然对红方实施强大的电磁干扰,红方态势图上顿时一片空白,完全无法决策指挥。蓝方多路机群趁机突破红方防空体系,在空天信息支援下,对红方关键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瘫痪了红方作战体系,使红方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如果我们不按信息化战争的制胜机理去练兵,那将来就真的会吃败仗!”。他们先后与上百名将校指挥员切磋交流,深入了解指挥决策的思维过程。仅仅是军事设计方案就反复了21稿,在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最终形成了更加符合现实作战规律的兵棋规则。
  兵棋系统中的某推演引擎,是充分反映太空战、战略预警等现代战争行动的核心项目,其中的每一项子系统都是外军刚起步、我军绕着走的“禁区”。
  总师组把这项研发的任务交给王艳正和秦欣两名博士,经过无数次论证、实验,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模型”,一举攻克难关。回想当时的场景,秦欣兴奋难掩:“当时脑子里那根和开拓冒险精神相关的神经被‘没人开采’和‘难度’两个词刺激了,我脑子一热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尽管多数项目获不了奖,但‘不打粮食’我们也干,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战斗力生成。”彭希文教授说。几年来,他们先后攻克数十项多领域关键技术,完成了数百类军事规则模型的设计和几百万条作战数据的收集整理,创造了多种新型教学训练演习模式,造就了一支军事与技术相结合的兵棋研发团队。
  戮力同心
  运用这一系统已培训我军高级军事指挥人才1万余人次;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10余项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团队也被四总部授予“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
  “搞科研就像演一出轰轰烈烈的大戏,这部戏既要有前台的演员,也要有幕后的灯光、舞美、编剧。”负责数据规则开发的张明智教授感慨地说。
  系统研发启动之初,9名成员平均年龄还不到29岁,经过7年发展壮大到目前的150余人,平均年龄仍不到36岁。
  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主任吴琳,32岁就担任了“兵棋工程”的副总设计师,主管战役兵棋系统的研发。
  司光亚是最早加盟兵棋团队的成员。他所在的战略模拟教研室是“兵棋团队”的老底子。作为一名科技界军中翘楚,他带领一个由博士、博士后组成的平均年龄不到37岁的精英团队热血奋战在研发第一线。
  2007年以来,从战略模拟教研室先后走出3个教研室主任、5个教研室副主任,有领导戏称“战略模拟教研室是干部团,司光亚就是干部团团长。”司光亚总是嘿嘿一乐:“都是组织的培养,大工程就有大机遇。”
  兵棋研发之初,参加的近40人中,有半数以上是从事战役理论、指挥训练和后装理论研究的,面对这种“半路出家”的艰难抉择,每个人都经历了矛盾和痛苦,但他们甘愿放弃自己原来的学术专长和长期积累,甚至是放弃稳妥的发展前景,一切从零开始,充当兵棋领域的“拓荒者”。
  从兵棋立项到投入运用,他们先后经历了十多个军事设计与技术实现的大关,哪一关过不去,系统都可能夭折。而每一个大关,他们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一遍遍测试、修正、反复,甚至全部推倒重来。有的地方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受不了反复“折腾”,连工钱都不要连夜“脱逃”。
  在科研征途上,张国春教授闷在四周没有窗户的机房里熬夜加班,长期加班加点,忘我拼搏,心力交瘁,不幸患上脑胶质母细胞瘤。他强忍着癌细胞吞噬躯体的剧痛,用颤抖的手整理出2大本系统改进技术文档,才住院进行开颅切除手术。手术让他丧失了部分记忆,但他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工作完成了没有?”
  而在此前,他的同事崔同生教授也因同一种病英年早逝,捐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7年光景,每一个故事都诠释着一种情怀: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债。
  胸怀强军梦想,决胜未来战场。国防大学的“梦之队”永远在路上,向艰险挑战,向高峰进发……
其他文献
如果说祖国的空中长城是飞行员同志们筑成的,那么,这个长城的一半是他们的妻子。——周恩来  你将蓝天拥怀中,  我却将你放心中  丈夫:李 冲,27岁,成空运输航空兵某团飞行员,空军三级飞行员  妻子:吴雨洋,25岁,贵阳某建筑公司职员  一个是来自陕北的粗犷汉子,一个是来自巴蜀大地的玲珑小妹。如果在3年前,吴雨洋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爱情轨迹会和有“天之骄子”美誉的空军飞行员浪漫交集。  那是
期刊
仔细看看,下面两幅图中有5处不同的地方,你找到了吗?如果你已找到,请来信告诉我们,来信请寄: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8号《解放军生活》老兵收,邮编100081,或者发电子邮件到313253037@qq.com,每期抽取8名答对者,我们将赠送一份精美礼品,答案和获奖者名单我们将在下期公布,赶快行动起来吧!  警营的特殊交响曲  江苏南通边防检查站在警营文化建设中,注重就地取材,因人而用,真正把官兵的积极
期刊
10年,她带着丈夫40多次到各地求医,几乎常年生活在医院;女儿被送到姐姐家寄养了7载,其间母女只见过3次面;青丝变白发,真情守候每一天,只盼丈夫再穿“空军蓝”……  天蓝草绿、花香蝶飞的五月,对济空某场站助理员吴晓东妻子周秀杰来说是黑色的。10年前的这个季节,丈夫吴晓东患上了一种世界上罕见的疾病:棘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神经系统免疫性缺陷疾病,身体不受大脑控制,头部和四肢不停舞动,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
期刊
你有秘笈吗?无论是训练上的“九阳神功”,还是工作学习上的“九阴真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吧。  姓名:降巴克珠  绰号:“飞毛腿”(保持集团军6公里武装奔袭记录,至今5年无人打破)  部职别:沈阳军区65367部队1连中士班长  绝活:六公里武装奔袭,独孤求败  秘笈:我认为在长跑训练中克服畏难情绪,才是提高成绩的最大障碍。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你首先要从长跑中发现乐趣,这会让你
期刊
新兵连时,有一次准备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看到我们这群新兵蛋子稀稀拉拉的放凳子动作,排长便较起劲来。一遍、两遍、三遍,几十号人还是没能让凳子同时着地。在台上准备给我们上课的教导员随即说道:“你们只管使劲往下砸,凳子烂了我负责。”教导员都发话了,大家都憋足了狠劲。“准备放凳子——放!”口令下达后,只听见啪的一声脆响,这回终于算是放齐了。可没想到后面还附带了几声“哐当、哐当”,晕,我那张木凳还真被砸烂了。
期刊
一位大师隐居山中,平日一边参禅,一边研习武术。想跟他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一日,一群人相约上山拜访大师,行至半路,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只挑了很少的水,两只木桶只装了一小半。众人不解,大师武功盖世,怎么挑不起两桶水呢?  大师道:“挑水之道并不在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更加疑惑了。于是,大师从他们中找出一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桶水。水桶很重,那人挑得異常吃力,左
期刊
这支部队是全军唯一一个由作战对手叫响威名的部队;这支部队是张思德、董存瑞、雷锋等英模人物战斗过的部队;这支部队是全军唯一同时拥有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的部队;这支部队创造了全军历史上七个第一。  这支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英雄部队,正积蓄着新能量,在向强军目标迈进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他们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握好战斗力标准这根指引部
期刊
【野战兵书】  “别看我们自己创新的夜训辅助器材看着不起眼,夜训中却能派上大用场。”某机步旅六连下士李兵,说起战友们一起革新的“兵器”,言语间透着自豪。  近年来,随着新装备列装,形成了新老装备并存的局面,夜训组织难、实弹射击目标捕捉难、指挥操作难,使夜战能力生成遇到了“瓶颈”。为此,集团军官兵针对战时夜战需求,自主革新了110多件夜训辅助器材,花小钱办大事,有效提高了夜战能力。  微光腕灯  创
期刊
革命战争年代,第四十集团军前身部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赢得“四野一只虎”的美誉,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抗日战争,它从山东转战华北战场;解放战争,它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抗美援朝战争,它全程参加一至五次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创造了“七个第一”,这只部队用鲜血和生命将光荣永远地镌刻在历史上,也让属于他们自己的番号永久地保存了下来,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支英雄的部队。  爆破攻坚第一法 
期刊
初见徐政委,他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学者风范,然而,令我们没想到的是,他曾参加过上世纪80年代的南线军事行动,是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军人。在进一步交谈中,我们感到,他身上不仅有学者型领导的影子,也有军事指挥员的范儿。  解放军生活:“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制度,有力确保了“党指挥枪”落到实处。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变化,集团军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徐贵福: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