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泰韩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声调偏误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泰国和韩国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声调方面的偏误,试分析非声调语言与声调语言国家在习得汉语时习得声调的难度,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有母语的负迁移、汉语本身声调系统的影响、过度泛化、学习原因和传授原因。以此来解决泰韩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时所产生的问题,减轻其习得汉语声调的难度,从而解决非声调语言和有声调语言的不同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调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中得到的教学启示。
其他文献
<正>"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作为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创新尝试,是把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相结合的最佳方式之一。一、建语文课堂教学支点,推动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美术教学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研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与此相关的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设计要素与原理练习的多样化在
赵树理在创作中受到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内心产生过矛盾,但作者还是通过自性原型来统一了自己的创作思想,使得笔下人物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对立与统一的过程。笔者就从《三里
<正>诗歌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因为诗歌一般来说表达的感情较为含蓄,意象相对模糊,所以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
随着科举制在明代选举制度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作为科考首场考试内容的经义、四书义,即后世所谓八股文,遂成为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依据。然而,八股取士却不尽符合执政者的用
<正> 余嘉锡(1883—1955)字季豫,湖南常德人,是近代和现代古典文献学家,历史学家,也是著名的目录学家。余嘉锡平生博览多闻,治学勤奋。1927年到北京后,曾在辅仁大学中文系任
<正> 契丹族是长期活跃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赖以生存的山川湖泊、草原土地,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养成了强烈的审美意识
窗外,雪花漫天飞舞,我伸手想去摸这近在咫尺的雪花,却有一堵墙阻拦了我.
教学反思是我国目前培养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方式,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广泛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之一。教学反思活动内容应包括:反思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现代教
<正>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数占世界的17%,但教育市场却只占2%,因而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庞大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市场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0日晚,学而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