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安画派”立传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画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中国绘画史研究也渐成为一门显学。“长安画派”作为20世纪与岭南画派、江苏画派并肩的重要绘画流派之一,自然受到众多美术史研究学者的关注。然而以往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赵望云、石鲁身上,尤其是对石鲁的研究成果颇丰,出版了多部著作,发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我们知道“长安画派”是一个由六人组成的团体,个案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但缺乏从全局角度看“长安画派”的形成、发展、艺术主张、艺术风格、绘画思想、历史地位的系统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屈健先生前不久出版的学术专著《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正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了有益的补充。
  该著作是屈健先生历时多年,在收集了大量关于“长安画派”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走访了众多画家亲属和借鉴了多位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完成的一部关于“长安画派”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专著。这部专著既是对郎绍君、刘曦林、水天中、王宁宇、程征、叶坚、王非等前辈学者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也能为今后深入展开对“长安画派”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该书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系统阐述了“长安画派”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对被誉为“长安三杰”的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分别做了个案研究。这两章属于该课题的基础研究部分,作者把“长安画派”的产生放在20世纪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分别从美术大众化思潮、延安革命文艺与社会主义新文艺思潮以及西北地区古代的文化遗产、自然地理等视角,对“长安画派”的孕育、形成、发展、“习作展”风貌、展后画家艺术风格的本性回归作了全面的分析,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在第二章又以重墨对“长安三杰”各自的人生成长经历、艺术启蒙、艺术主张、艺术贡献和代表作品作了关联式的解读,用治史的方法理清了“长安三杰”的艺术人生轨迹,可谓翔实而全面。
  第三章是“长安画派”的绘画思想与艺术主张研究,这是该书的核心部分。尽管近二十年来,前辈学者对此所下功夫不小,发表的见解诸多,但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长安画派”的艺术口号上,往往仅从某一个角度人手,或是单从口号本身出发,从艺术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显得过于哲学化,缺乏艺术方法论的图解。如对石鲁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创作方法论,又如“以神写形”的造型理念等等。在肯定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份警惕,毕竟一个画派,哪怕是单就一个画家而言,要想真正深入解读其艺术精神,仅从他最为著名的艺术主张或核心的绘画思想来剖析是远远不够的,必然会因其片面性而对问题的本质产生误读。正如丹纳所言:“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而屈健先生的这本著作恰好将“长安画派”的绘画思想放在其形成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既做了纵向的梳理,又做了横向的比较,同时结合作品对艺术主张和绘画思想做了比较性的解读。例如在本章第一节“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观的形成中,就深刻解读了赵望云提出的“不画不劳动的人”背后所折射出的“忧民心态”和“平民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形成显然与抗战时期人民大众艰苦的生活状况相联系,体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画家的敏锐观察力。在第二节“长安画派”的艺术方法论中,作者从中国画创作规律的高度出发,将石鲁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看做一个整体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传统绘画规律是活的规律。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新的题材需要在艺术规律中挖掘新的表现语言,而不是一味守护旧有之形式的结论。这样一来,“长安画派”所倡导的艺术主张和绘画思想就丰富而立体地呈现了出来,这是该著作研究最为突出的特征。
  最后一章是对“长安画派”的贡献与历史地位的研究。一个画派在美术史上能够占有怎样的位置,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它的历史贡献,即为人类的文化事业增添了什么新的内容;二是后继者对它的研究深度和推广范围。前者毋庸置疑,“长安画派”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盛开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画关于西北地域题材创作的拓荒者,尤其是赵望云师徒多次的“西北写生”“农村写生”活动,为“长安画派”绘画题材的开创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打破了中国画仅在传统文人层面抒怀怡情的“雅文化”局面,以全新的笔墨语言塑造了劳动人民和西北独特的自然风光,拓展和丰富了中国画的功能作用。屈健先生的研究正是从这一角度为切入点来展开的。对此,他在著作中对赵望云作了这样一段评价:“如果将他的艺术纳入整个艺术史来进行评判,赵望云不是那种将某种风格或技能推到极致的技巧性画家,但他无疑属于那种能在前人没有走过的小路上另辟蹊径的开山者。他没有留在书斋因循古人的审美经验,而是以顽强的实践精神,在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间去寻找‘沉吟的民谣’,而不是恬静优美的田园诗。”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在著作的最后一节客观地指出了“长安画派”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第一,1961年的“习作展”是经过“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的一次“创作突击”,虽艺术风格鲜明,但更多地是在石鲁提出的“首先给人雄伟的感觉,然后再逐渐丰富它”的展览要求下进行创作的,缺乏作品笔墨内涵的挖掘和个人艺术风格的发挥,只能算作“长安画派”画家一次尝试性的艺术探索,并不能概括其画派的全部风貌和最终的艺术成就;第二,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赵望云“不画不劳动的人”和石鲁“美术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有前途”的艺术价值观,无疑是受时代大背景的影响,过分注重了对“火热的现实生活”进行图解,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中国绘画历史的文脉,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这一历史局限性的提出,无疑对今后“长安画派”的研究者能起到有益的提示作用,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具体地进行“长安画派”的研究。
  屈健先生在完成这部著作后,又着手开始进行《“长安画派”口述史》的整理研究工作,在《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的《“长安画派”口述史》研究将会份量更重,呈现给大家的将是一个更加生动鲜活、更加精彩的“长安画派”。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710069)
其他文献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保障生活质量不会因为突发的事故而跌入低谷,人们开始购买保险为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上从2002年的202件直线飙升到2016年的119009件,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占民事案件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1.3%上升到2016年的2%。在保险案件中,保险人不赔偿或不给付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保险金的理由是该保险事故属于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情况,而投保人会针锋相对地提出保险人并没有对“发生该事故时免除保险人责任”进行明确说明,并因此而主张该条款不发生效力,
摘要:化学史是承载化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的真实情境素材,具有丰富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价值。在阐释化学史内涵价值的基础上,以“电解质的电离”为例,分析史料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讨论并揭示了化学史在化学教学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化学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电解质的电离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9-0051-05
期刊
“影子银行”之所以能被全球的人们迅速关注,主要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逐步转变成世界性质的金融危机。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对美国金融市场破坏巨大,在十分动荡不安情况下加速了金融危机的转变,如何解决影子银行的监管就成了人们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影子银行是一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形成的金融创新形式,具有金融产品的新颖性和适应性,一方面,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使得影子银行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让“金融创新”成为“规避监管”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审慎监管将会抑制金融产品创新的活力。因此,协调金融创新和
摘要:以制作一枚“蓝宝石”为项目进行溶液主题的复习课教学。将项目分解为符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关联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调用学科必备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通过经历实验探究、模型建构与优化等系列活动,切实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化学;复习课;硫酸铜晶体;溶液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9-0056-07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期刊
摘要:以两道复杂反应的高考化学试题为例,对比标准解题方法,运用把串联反应里部分反应归零舍弃的“归零化简法”、把平行反应里两个及两个以上平行反应归并为一个反应的“归一化简法”,可将复杂反应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提高解题效率,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复杂反应;高考化学试题简解;归零化简法;归一化简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9-0087-05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是比较成熟的物权制度。我国《物权法》第20条规定的预告登记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其作用也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在我国建立完备的预告登记制度,还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国家及地区有关该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篇论文对预告登记制度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制度,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论以外,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内涵。这一部分首先对预告登记进行历史考
摘要:基于科学探究与艺术创作融合的理念,开发、实施和评价“油层上绽放的彩色液滴”的实验活动。赏析在油层上扩散爆裂的彩色液滴作品,在实验中寻找证据并做出合理推理以解释美丽现象的成因——马兰戈尼效应;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利用发现的规律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基于现场观察、访谈和学生作品分析的评价表明,学生收获了艺术、科学及其相互融合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学生实验活动;科学探究;艺术创
期刊
《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  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  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
期刊
一  当我们讨论历史文化的时候,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一种观点受到普遍重视,这就是“轴心时代”的概念。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属于这一时代。毋庸置疑,这一时代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形成时期。但是,对于有着连续不断悠久历史传统的华夏民族来说,在轴心时代之前,还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从中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有价
期刊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佳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反复谈论人们敏感的生死问题,也毫不隐晦地表达了自己消极的生死观。这些内容对该文的主题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兰亭集序》在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作者与当时的“群贤”们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修禊日里,相约来到风景优美的山阴兰亭,一起“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盛况,描绘了一幅“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的欢乐图景。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