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生悲死为哪般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佳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反复谈论人们敏感的生死问题,也毫不隐晦地表达了自己消极的生死观。这些内容对该文的主题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兰亭集序》在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作者与当时的“群贤”们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修禊日里,相约来到风景优美的山阴兰亭,一起“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盛况,描绘了一幅“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的欢乐图景。然而,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却笔锋一转,在欢乐的沉醉中宕开笔触,将话题引申开来,伤感人生苦短和欢乐不永,抒发了对生与死的无限感慨。
  作者首先感叹韶华易逝,人生易老。文中云:“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面对良辰美景,作者伤感人生苦短,不及自然万物那样永恒、持久。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能否正视这个问题,以何种心态对待这个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作者的态度显然是消极的、悲观的。作者又认为人生无常、寿天由天、生命终归幻灭和消失,因而更加为之无限伤感,甚至不敢正视死亡的必然性。作者慨叹道:“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了在生死面前只能听天由命、无能为力的悲伤。他还借“古人”之口感叹“死生亦大矣”,并直接对人生的最终结局发出悲叹:“岂不痛哉”。如此等等。这种感伤情调占据了该文的后半部分篇幅,其悲伤情绪如浓重的阴霾一般挥之不去,笼罩着半篇文章,令人产生沉重的压抑感。所以,概言之,王羲之对生死问题的态度可谓“叹生悲死”、“谈死色变”。
  那么,作为东晋时期的知名士大夫和文化巨匠,王羲之的生死观为什么会如此消沉呢?其叹生悲死究竟又是为哪般?换言之,王羲之在对待人的生死问题上为何不像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那般洒脱、飘逸,而是竟然如此“想不开”、“看不透”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探究。基于此,我们认为王羲之如此生死观的形成,应该与其个人身份、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王羲之出身于晋代名门望族,身世显赫。当时位高权重的士族大官僚王导正是其堂伯父,唐诗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提及的显赫王家即指其家族。然而,一代名门才子王羲之“生不逢时”,偏偏生于天下乱离、南北分裂和朝廷暗弱的时代。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劲攻击下,晋朝王室和贵族被迫狼狈撤离北土,渡江南迁,结果残存半壁江山,只能偏安一隅。其后,东晋王朝面临的内忧外患十分严重:一方面,对外无力有效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在苟延残喘之中,仍受对方虎视威胁,时有北顾之忧;几次发起的北伐皆大败而还,导致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如349年褚裒北伐,353年殷浩北伐),做了几次“亏本生意”,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之间在国难关头,不仅严重缺乏精诚团结、共御外侮的精神,反而不断上演争权夺利、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窝里斗”惨剧,结果导致内乱频仍(如322年王敦之乱,326年苏峻之乱),两败俱伤,生灵涂炭。如此等等,可谓“惨不忍睹”,不能不令统治阶级中如王羲之之类的爱国恤民之士忧心忡忡,心情沉痛;同时,也一定会对生命在战争中的极端脆弱感触良深,倍感痛惜。
  另外,王羲之所隶属的门阀士族阶级因为享有世袭的特权而普遍不思进取,腐朽没落,颓废消极,暮气沉沉,仿佛得了集体“抑郁症”一般。与这类人为伍,怎能不深受“感染”而使人心情压抑?怎能不让人情绪消沉?王羲之个人虽然出类拔萃,不同凡俗,并积极进取,执着追求,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但他毕竟生活在如此残酷和沉沦的社会环境里,难免不受周围大批士大夫的庸俗没落、空虚消沉、贪生怕死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还有,包括王羲之在内的东晋士大夫们当时身处和面对的,是江南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江南的地貌十分秀丽而又相对封闭和狭隘,不似北方那样粗犷、平旷和广袤。北方的地貌往往使人豪爽、侠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而江南的情形却正好相反。一方面,江南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在给予士大夫们愉悦的“极视听之娱”享受的同时,也更会让其产生对生的留恋、对死的畏惧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深深遗憾。另一方面,江南相对狭小、封闭的区域空间,崎岖的地形、地貌,也容易让士大夫们的视野和心胸都变得较为狭隘、封闭,进而使其形成情感细腻、多愁善感、郁郁寡欢的性格。
  所以,王羲之虽为成就非凡、名闻天下的大书法家,但其在文章中表达的消极生死观、流露消沉甚至悲观的人生情调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即为唯物史观之“环境造就人”。只不过,王羲之比同时代同阶层的普通士大夫们要清醒、理智一些而已,在有生之年不仅不曾醉生梦死、苟且偷生,而且还能奋发进取,追求卓越。这也正是这位大书法家的难能可贵和不同流俗之处。但是,无论如何,消沉、颓唐、萎靡、堕落,毕竟是当时士族阶层的精神常态,是无法从根本上消弭的。因此,从本质上说,《兰亭集序》在生死问题上出现消极、悲观的论调,不仅仅是作者王羲之个人思想情绪的体现,更是他当时所处的没落士族阶级的思想倾向的整体体现,也不啻为那个腐朽颓废的统治阶级在政权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之时发出的集体悲鸣与哀号。
  综上所述,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王羲之这位文化巨人和风流雅士,在生死观的问题上并不够明智、豁达,更不似其书法艺术那样超凡脱俗、潇洒豪放。我们还可以推断,王羲之和其他东晋士大夫的此次兰亭之会,虽然表面上是“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但其实只是强颜欢笑而已,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深深的伤感;他们的“游目骋怀”、“一觞一咏”,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游春赏景、怡情养性,而是这个没落阶级因穷极无聊而寻欢作乐的表现。这个现象的出现当然是耐人寻味的,而探析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则应该更能发人深思。
  (作者:河南省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邮编461000;河南省固始县教师进修学校,邮编465200)
其他文献
在民间借贷关系中,市场经济主体为节约交易时间与交易成本,在实践中创设了一种以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为借贷提供担保的新型担保方式──房屋买卖型担保。这种担保并不在我国现有的担保法体系中,是一种非典型担保。在我国的成文法律规定中,仅有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4条对此有所涉及,规定该类案件按民间借贷关系进行审理。从笔者所收集的房屋买卖型担保纠纷案例来看,这一简单的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一方面,由于买卖合同与借贷关系存在特殊的关联,决定了此类纠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保障生活质量不会因为突发的事故而跌入低谷,人们开始购买保险为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上从2002年的202件直线飙升到2016年的119009件,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占民事案件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1.3%上升到2016年的2%。在保险案件中,保险人不赔偿或不给付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保险金的理由是该保险事故属于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情况,而投保人会针锋相对地提出保险人并没有对“发生该事故时免除保险人责任”进行明确说明,并因此而主张该条款不发生效力,
摘要:化学史是承载化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的真实情境素材,具有丰富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价值。在阐释化学史内涵价值的基础上,以“电解质的电离”为例,分析史料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讨论并揭示了化学史在化学教学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化学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电解质的电离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9-0051-05
期刊
“影子银行”之所以能被全球的人们迅速关注,主要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逐步转变成世界性质的金融危机。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对美国金融市场破坏巨大,在十分动荡不安情况下加速了金融危机的转变,如何解决影子银行的监管就成了人们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影子银行是一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形成的金融创新形式,具有金融产品的新颖性和适应性,一方面,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使得影子银行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让“金融创新”成为“规避监管”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审慎监管将会抑制金融产品创新的活力。因此,协调金融创新和
摘要:以制作一枚“蓝宝石”为项目进行溶液主题的复习课教学。将项目分解为符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关联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调用学科必备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通过经历实验探究、模型建构与优化等系列活动,切实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化学;复习课;硫酸铜晶体;溶液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9-0056-07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期刊
摘要:以两道复杂反应的高考化学试题为例,对比标准解题方法,运用把串联反应里部分反应归零舍弃的“归零化简法”、把平行反应里两个及两个以上平行反应归并为一个反应的“归一化简法”,可将复杂反应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提高解题效率,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复杂反应;高考化学试题简解;归零化简法;归一化简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9-0087-05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是比较成熟的物权制度。我国《物权法》第20条规定的预告登记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其作用也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在我国建立完备的预告登记制度,还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国家及地区有关该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篇论文对预告登记制度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制度,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论以外,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内涵。这一部分首先对预告登记进行历史考
摘要:基于科学探究与艺术创作融合的理念,开发、实施和评价“油层上绽放的彩色液滴”的实验活动。赏析在油层上扩散爆裂的彩色液滴作品,在实验中寻找证据并做出合理推理以解释美丽现象的成因——马兰戈尼效应;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利用发现的规律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基于现场观察、访谈和学生作品分析的评价表明,学生收获了艺术、科学及其相互融合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学生实验活动;科学探究;艺术创
期刊
《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  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  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
期刊
一  当我们讨论历史文化的时候,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一种观点受到普遍重视,这就是“轴心时代”的概念。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属于这一时代。毋庸置疑,这一时代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形成时期。但是,对于有着连续不断悠久历史传统的华夏民族来说,在轴心时代之前,还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从中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有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