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融合,物我同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淮南子·论训》中强调“故圣人以身体之”,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古代大学问家荀子曾谆谆告诫他的学生“笃志而体,君子也”。他认为,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这种“圣人”“君子”所为,是值得现代人效仿的。因为体验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和快乐。
  所谓体验性阅读,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欣赏、评价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语文活动过程。它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来了解生活,获得生活的知识,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激发创新意识。
  一、情景联想阅读法
  此方法注重情景的创设和氛围的渲染,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在学习课外阅读读本中的《父亲那座山》时,在上课前,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穷苦的父亲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吃尽了苦,最后不得不去卖血供儿子上学。但儿子却迷恋网吧,最后被学校开除,不知去向,善良的父亲决心即使要饭也要寻儿子回家……故事还没讲完,躁动的教室便安静了下来,我又给学生展示了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让学生观察,展开联想,说说能从油画中想到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由父亲缠满布条的手想到了父亲的辛苦和勤劳;有的说看到父亲捧着的碗和脸上满足的微笑,想到了父亲不求所得的付出。这种丰富的联想,把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出来,教室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情味。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课文,他们就会带着兴趣、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起来,有的学生甚至能当堂配乐朗诵,博得热烈的掌声。这种阅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音乐、绘画、讲故事等来实现。只要老师灵活机智,总能使学生在阅读前得到情感的熏染,并用这种体验来催化阅读的热情,学生内心向善的渴望就会得到酝酿,阅读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二、生活实践阅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内涵就有多丰富。学生通过体验阅读能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体验生活,品味酸甜苦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实践。
  (一)正确解读文章,找准切入点,做好文章与生活的衔接
  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联系本课所在单元的学习目的,考虑到学生喜欢追星的特点,我给他们提出一个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要称贝多芬为巨人”,作为深入研究文章的切入点。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贝多芬和其他伟人一样都付出了平常人没有付出的努力。我又提醒学生由这一切入点联想生活中追星现象。很多同学提到了TFBOY、中国好声音等,认为他们扮相时髦,唱歌好。我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中有些是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但他们并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终于成功。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经过这一点拨,有些学生也诚恳地提出了有些明星身上的弱点。学生们认识到了人无完人,盲目追星是幼稚的。这种对生活的间接体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生活追求,他们的生活品位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开始对贝多芬、邓稼先、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等感兴趣了。
  (二)模仿文本中的精彩片断来写生活,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
  语文不仅要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同时还应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以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为范本,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来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在《社戏》的阅读中,我鼓励学生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观察青岛早晨或夜晚的景象,写一个片断。要求从听觉、视觉、嗅觉三个角度,用上形象恰当的词语和比喻句子,体现写作者的真实情感。有的学生写晚上凭窗看到的夜景,感叹青岛的夜景原来是这样美。也有同学写早晨上学时的情景,惊喜于青岛的早晨是这样的忙碌而充满活力。有一位学生单写了青岛的雾:“晨雾把大地轻轻地笼罩着,像是蒙上了一层薄纱。你向前走几步,前面的雾就向两边让开。极目远眺,远处漂浮着一个个尖尖的屋顶,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座岛屿。忽然,一阵海风吹来,云雾向四周散去,犹如轻纱撩开了一角。深深吸一口气,凉凉的,还有咸咸的海水的味道……”这一写作实践,使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了写作兴趣,也加深了对阅读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感悟。
  三、创新探究阅读法
  在体验性阅读中,也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对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看法作辩证分析,摆脱思维定式的羁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创新式的体验阅读。
  (1)大胆质疑。古人说:“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個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阅读中体现个性,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可以结合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定期举行一些语文活动课,结合教材的安排,尽量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每一次活动其实就是体验性阅读的延伸。如学完了《黄河颂》,就让学生以“黄河”为话题,举行一次才艺展示,同学们的才艺表演有舞蹈、朗诵、合唱、书法等,有一位同学还一边自己弹琴,一边朗诵自己写的诗《我心中的黄河》。从准备到主持,这一过程的体验,是体验性文本阅读的延续,是学生对文章的再创造。
  (3)进行探究性学习,主要围绕在体验性阅读中涉及的人们关注的话题来进行。如阅读《苏州园林》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苏州的旅游景点,费用是多少?”“请你给市长写一封信,谈你对青岛旅游资源的看法。”这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既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我思故我在”,我体验,所以我快乐。这不仅是一个获得语感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得美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在兴趣中,学生领悟了字里行间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品味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一、搜集有关月的别称的诗句和咏月的唐诗,整理在笔记上。  二、朗读所积累的诗歌,并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让学生感受月亮文化,以陶冶情操,努力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实录】  师: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阿蒂米斯爱上了海王的儿子好猎手欧烈翁。他们相亲相爱,经常一起散步一起打猎。阿蒂米斯的哥哥太阳神阿波罗非常讨厌欧烈翁,就设了毒计让妹妹误用箭射死了欧烈翁。女神伤心欲绝,心灰意冷。她
[摘 要:通过研究化学课堂评价任务设计的理论知识,完善化学评价任务设计的理论体系;通过开展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引领化学评价任务设计的程序开发,探索评价任务应用于化学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有效反馈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使教、学、评达到一体化。化学评价任务的落实不到位,原因之一是教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程序的引导。本文开发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评价任务设计的实施程序是有意义的。通过实践和理
[摘 要:本文以高职档案类专业课程《档案文献编纂实务》为例,探索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实现全面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设思路]  一、《档案文献编纂实务》课程现状  (一)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没有融合  《档案文献编纂实务》专业课教师没有将思政元素、德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重视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专业实践、忽视了德育教育,认为德育
一、问题聚焦  纪实文学与虚构文学相对,是纪实性叙事文体的总称。2016年部编教材将纪实文学的整本书阅读放入八年级上册的课外阅读中,这是纪实文学首次进入初中语文教材。尽管人们对纪实文学越来越重视,但是纪实文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纪实文学篇幅较长,学生看到厚厚的书本,立刻产生了畏惧心理,对整本书的阅读还未开启便已打了退堂鼓。在内容上,纪实文学往往以历史事实为依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想就这句话,结合现在的一些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些老师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失偏颇,认为“无非”这个词带有贬斥之意,好似在强调教材不甚重要。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许多语文教师积极致力于开拓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却轻视、忽略了教材的价值取向。而近些年来,高考、中考试题越
陆游《剑南诗稿》收诗9100多首,其中写到拄杖的约460首,占整个诗作的百分之五。这个数字较酒诗、梦诗虽相对少些,但与其他意象相比,则明显可以看出诗人对拄杖的偏爱。  陆游曾说自己有拄杖癖。他的喜爱拄杖,有高标人格、助老扶衰的原因,更有把拄杖当作朋友的深层因素。从他三十岁左右第一次把拄杖写入诗中开始,在以后五十年的岁月中,他都与拄杖思想上共语,情感上共鸣,行为上共步。其《梅花》之五诗云:“江上梅花
一、对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以说,新《课标》从语文能力要求和语文的现实性与发展性出发,以学科间知识的贯通为平台,以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为手段,以学科内不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高中阶段的语
●玉米的记忆代码  我收到了玉米用天线发来的电讯  鲜活的玉米嗝便从那些年回流过来  森林般的欢迎方阵  酷似堂哥胸膛袒露的粗粝  大家的笑,在草地上打着旋儿  然后在头顶炸开,把红发辫耸的老高  我知道,围住并拉着我嘘寒问暖的  是母亲般的包容,那顶天立地沉默的  是父亲挺直的腰杆  同样的颜色与底版,以及同样的血液  构成了我们的亲属关系  在这块同质地的土地上,我们之间  达成了根本的相同:
师:苏轼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认为,教科书这幅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了《秋思》的意境呢?  田雅琪:我认为这幅画画得非常紧凑,非常淡雅,但是有些纰漏。  师:“紧凑”“淡雅”与否暂不评价,先按行文顺序来找找纰漏。  宋美佳:我认为“枯藤”是干枯的枝蔓,而远处的树却画得生机盎然的样子,有点太不合诗意了,因为诗中是一种忧郁的感觉。  宋奕洁:诗中的环境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笔下无内容,感情不真挚,缺少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观察生活经常是平面的,尚未注意有创意地去表达;写作个人化倾向比较严重。更让人不解的是许多学生失去了精神追求,他们似乎不具备发现幸福的能力,也没有勇气正视苦难,对社会关注甚少。从技能方面看,相当多的学生还不懂得搜集、占有真实而丰富的写作材料,往往不知从何处落笔……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