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患者1682例,随机分为2组,即: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组(简称观察组),以及传统检验方法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841例。根据管中红细胞的沉淀情况,判断阳性或者阴性,进而比较符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正定型的符合率为100.00%,反定型的符合率为99.7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不仅符合率优于传统检验方法,而且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输血检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623
  〖KH*2〗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72-01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血液配对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要求,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作为一种可准确进行快速血液配对,且安全的免疫检测血型血清的方法而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1],我科自2010年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以来,效果甚佳,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患者1682例,均进行臨床输血检验。
  1.2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中男884例,女798例;年龄:11~75岁,平均(35.8±2.7)岁;所有患者均取3mlEDTA抗凝静脉血。
  1.3病例分组。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随机分为2组,即: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组(简称观察组),以及传统检验方法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84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研究方法。
  1.4.1检测原理[2]。血液中指示性红细胞的包被上显示有抗人IgG抗体,该抗体的Fc段可与指示性细胞进行反应相结合,如果待测的血液标本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则可与此段相结合而形成复合物,滴入交联试剂后既可以合成网状结构,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系统中的柱子具有离心力,可发挥分析与筛选的作用,其机理为:通过网状复合物与凝胶表面相结合,可发挥分离的作用,而凝胶又因为与不同网状复合物的结合程度有所区别,故而产生的阳性凝聚不同,可发挥筛选的作用。
  1.4.2检测方法[3]。根据规范要求中的操作进行,将盐水在试管内做正向与反向定型检验,即:取做好标记的卡式凝胶管,采用生理盐水将红细胞悬液配制成0.05%液体,同时取A、B管中加入液体,包含50ul的5%红细胞悬液、抗A、抗B血清20ul以及待测血清50ul,而在D管中则需加入待检血清50ul与抗D血清20ul。在A1、B1管中分别加入A、B型0.5%的红细胞悬液50ul与待测血清50ul。设置孵育温度为37℃,孵育10min后向凝胶管中加入50ul的O型血混合血小板,进行再次离心,继而取其观察结果。
  1.4.3判断标准。根据管中红细胞的沉淀情况,其中全部沉淀者为阴性,部分甚至全部与柱内凝胶结合者为阳性。
  1.5统计学措施。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设定a=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正定型的符合率为100.00%,反定型的符合率为99.76%,对照组患者中正定型的符合率为98.57%,反定型的符合率为97.15%。两组比较,观察组无论正定型还是反定型的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一般而言,临床需要输血的患者均为危重症者,如不能及时予以输血则会导致患者致残甚或是死亡,然若血型匹配不合适则同样会导致患者出现抗凝现象,以致于患者出现血管内栓塞,最后导致心血管疾患而引发患者不良事件,这也给输血前需要进行快速、准确的血型配对方法提出了要求,既往的盐水法、酶法、聚凝胺法等输血方法,均存在最低检测限高、操作过程繁杂,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进行标准化,且易于受人为因素感染等确定[1],故而导致临床中出现的因血型配对、血清配对而导致的医疗事故较多,给患者及医院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探索快速、安全的临床血液检验的方法与措施,是现今需要检验科需要解决的问题。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属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快速进行血型血清配对的检验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细小的凝胶颗粒组成的滤网,以更好的配合系统调控的离心速率下,将凝结的红细胞与非凝结的红细胞快速分离,而进一步通过在电脑显示屏幕上反应出的不同的图谱,以标准的解读法解读图谱[4],以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其可较好的克服传统检验方法的缺点,较快速、准确的进行血液配对,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快速,本研究即通过将此两种方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正定型的符合率为100.00%,反定型的符合率为99.7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不仅符合率优于传统检验方法,而且安全性更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本研究中亦有因某些患者的自身疾病如自身凝血功能障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肿瘤等会影响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准确性,故而提醒我们在临床中进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前应对患者自身疾病进行判断,而后再按照规范的标准对血液进行保存处理后再进行有关血型血清的检查。
  参考文献
  [1]袁碧和.卡式微柱凝胶方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838~1839
  [2]秦立红,蒋利星.微柱凝胶法配血试验2316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500~502
  [3]林燕.微柱凝胶卡式配血法的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2011,29(4):381~382
  [4]李永乾,陈静,姚瑶.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及盐水介质法在交叉配血中的联合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22):3493~349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我县暗娼(FSW)、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孕产妇(PRG)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流行趋势,为相应疾病的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据。  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对FSW、STD、PRG人群进行监测。  结果PRG人群未检出HIV抗体,FSW人群阳性率为1.33%,PRG人群与FSW、STD人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F
期刊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社区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我社区中的糖尿病患者对社区的总体护理需求停留在一般水平,其中对促进健康的护理需求排在第一位,对预防并发症方面的需求排在最后一位。而对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并发症、治理方式和年龄等三个因素,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本院NICU院内感染败血症的情况,探讨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等,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和实际参考依据及临床指导。  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8月本院发生院内感染败血症患儿56例进行分析,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染色阳性24株(41.38%),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革兰染色阴性杆菌31株(53.45%),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真菌3例,为白色念珠菌。革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颈椎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降低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  方法2013.9-2014.3选择某院手术室92名护士进行颈型颈椎病患病情况调查,颈椎病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近3个月颈椎片进行诊断和分型。  结果本组92 名护士颈型颈椎病的患病率为36.5%,不同手术室工龄、不同职称护士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其中10~15 年手术室工龄和主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前误差的产生原因,得出相应解决对策。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80例,在职检验医师30位,检验报告10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医学检验误差的产生原因。  结果100份检验报告,统计检验数据的误差发生情况,有30份出现误差,误差率为30%。对30份产生检验结果误差的报告进行分析,有25份是检验前误差,占83.33%,3份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检验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慢性白血病患者11例(慢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急性组)以及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行组间比较。  结果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GB或Hb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CRP显著高于急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微生物检验技术,已经逐渐被医院所重视,并将其引入到医院并应用于感染控制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在现阶段已经成为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632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一起参加婚宴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暴发调查,掌握食物中毒暴发特点,为下一步的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承办婚宴的食堂及参加婚宴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验。  结果发病的92例病例有共同进餐史、群体发病及症状体征相似等食物中毒的特点;采集的27份标本9份检出沙门氏菌,经菌株鉴定,均为肠炎沙门氏菌。  结论本事件是一起承办婚宴的食堂采购的食物受肠炎沙门氏菌污染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 
期刊
摘要:目的结合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近年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特点。  方法对我院门诊2012年-2013年抗菌藥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趋势。  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出现下降趋势。2012年-2013年注射剂使用情况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口服制剂使用呈现出上升趋势;2012年我院门诊出现三联用药(使用率约为6.7%),2013年三联用药获得控制;2012-2013年门诊抗菌药
期刊
摘要作为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对质量控制十分重要的环节,受到重视的程度往往不尽人意,如何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624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73-01  临床免疫学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