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课程建设之我见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教学校作为学校课程管理的最基层部门必须顺应我国“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之战略基点”的总体趋势,始终树立“质量是课程生命线”的意识,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把握特教学校课程建设大趋势,担负起“国家课程落地,国家及地方课程整合以及校本课程管理”的核心任务,从对局部“校本”课程建设转向至整体“本校”课程提升,统合内外教育资源,依托课程专业力量,研发课程质量标准,优化课程实践过程,凸显学校发展特色。通过课程建设,特教学校能不断增强课程整体建设的专业素养,持续助推特教学校课程的发展和完善,并彰显特教学
其他文献
“X+精”是现代汉语表示确定义的常用口语格式,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都较为复杂。文章首先对“精”的类词缀发展进行了历时层面的探究,由“精”的语法化过程观察结构的类型及其特征,这也是分析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的基础;再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分析法,分析归纳“X+精”结构的语义特征为[+主观化][+程度量][+属性义]等;“X+精”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焦点表述和主观情态两方面。
为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情况,采用问卷对207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特校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水平中等偏上,各维度从高到低的得分依次是专业支持、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教育受训次数对特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显著影响;不同教龄特教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有显著差异;教授不同学段的特教学校教师在专业态度和专业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据此分析现状及可能原因并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提出建议。
正确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并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人类进行有效互动和交往的基础。由于伴有严重的情绪与行为识别障碍,自闭症儿童在理解他人情绪和行为表达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针对当前中国儿童中自闭症发病率快速升高的现象,文章立足于多元整合模式视角,提出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将情绪行为管理教育渗透于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识别和理解基本情绪的干预训练,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需要和情绪。
波德莱尔作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其代表作《恶之花》在语境中塑造了多元化的修辞,达到一种新颖、独特的陌生化审美效果。而修辞效果的实现源于文本的语境,语境在《恶之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语境不断泛化的状态下,形成了文本语境、社会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超越时间的时空语境,彰显了诗歌内在的表现力。作为语境的要素之一,文学话语的语气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在多元语气的作用下,修辞的表达效果更加形象生动,呈现出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幼儿教师是决定学前融合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美国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职前培养状况,可以为提升我国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供有益思考和借鉴。文章选取美国8所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课程教育科目、专业课程以及教师教育课程三个领域中的融合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美国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前培养的特点,并进一步总结有益于我国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前培养的策略与启示。
为凸显湖北阳新韦源口方言动词词语的语音特点,文章将韦源口方言与普通话的动词词语进行语音上的比较,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音节数量、文白异读、变调构词和语流音变等四个方面。与普通话相比,韦源口方言动词词语的语音特点:双音节化进程较慢;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且具有规律性和系统性;有一些普通话所没有的变调构词;合音词语数量较多,但连读变调现象不明显,没有轻声动词和儿化动词。
随着科技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新能源汽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有着价格低廉、清洁环保、使用投入较小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
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民国书籍装帧设计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通过对不同阶段民国书籍设计风格的形成背景进行探析,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梳理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风格的表现形式,旨在为当代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公共空间塑造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必然结果。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工作生活场域,城市空间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且关乎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公共空间设计布局中,合理和应用雕塑艺术来展现空间主题、彰显空间氛围,已经成为空间塑造的常用表现方式。文章围绕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在探讨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中雕塑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设计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且细致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产生了新挑战。理想信念培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是一项必须常态推进的工作,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任务提出的时代特征,全面确立培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科学合理地、与时俱进地、有针对性地及时开阔思路、创新方法,上下齐力、多措并举,下大力推动培育工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住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主动权,不断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