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情景教学“五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景教学”指运用具体形象的情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本人对“物理情景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初步总结出物理情景教学“五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一、口诀情景法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中较为顽固的思维定势或反复多次出现的错误,运用口诀情景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下面列举几例:
  【口诀1】学生开始学习“加速度”时,在解答和分析问题中往往受到初中“平衡力”思维定势的干扰,为此,我在教学中编了八句口诀:“加速度真神秘,有它没有平衡力;水平方向有了它,左右两力不等了;竖直方向有了它,上下两力不等了;加速减速有正负,牢记这点不会错。”较好地排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
  【口诀2】学生在用作图法画“透镜成像”的光路图时,特别是对“逆问题”(已知物像和主轴,用作图法确定透镜凸凹、光心和焦点)重复出现错误的几率较大,对此,我在教学中编了如下的口诀:“过光心不弯折,连接物像就可得;过焦点平行射,先作平行光线就明确;平行入射过焦点,要找焦点连像点。”——“凸透镜有虚有实且为大虚;凹透镜只虚不实且为小虚。”(对主轴来讲:物像同侧为虚像,物像异侧为实像。)
  
  二、问题情景法
  
  用“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我首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有人在海边游泳时突然发生意外,向海岸上的救生员呼救,请同学们为救生员设计一条最短时间的路径。”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热烈的讨论,有的提出:“最短的路径应是直线。”有的反驳说:“沿直线救人,在岸上跑的时间虽短但在海上游泳的时间将增加,因此沿直线救人所用的时间不一定最短。”在此基礎上,我引导学生用数学所学过的求“函数极值”的方法,得出了“沿折射定律光线所传播的路径救人,所用的时间最短”的结论,这一结论使学生惊讶不止!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光真聪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几何光学”部分记忆最深,其原因是对“沿光路所用的时间最短”的印象深刻所激发的学习兴趣。
  用“问题情景”编制试题——在学完“磁场”部分后,我们在期中考试试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新情景”的物理试题:有一种新的“热电材料”问世,当这种材料的上下两面存在温度差时,在它的两侧将产生电势差。我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这种新型材料开发了一种新式“磁疗保健眼镜”产品。该产品的构造和原理如下:将“热电材料”做成眼镜的鼻梁托架,材料的两侧与眼镜的圆形金属框连接成闭合回路,当“托架”的一面与人皮肤接触另一面与空气接触时,就会在这两面产生温度差,“托架”的两侧面就会产生电压,从而在眼镜的金属框回路中形成电流,该电流在眼睛周围产生磁场,在一定的磁通量的范围内对眼睛起到磁疗保健作用。由于受季节和地区的影响,为保证磁通量不超过人眼承受的安全范围,必须产生系列产品。当温度差增加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眼镜的金属框可采用电阻率小的金属材料
  B.眼镜的金属框可采用电阻率大的金属材料
  C.增大眼镜金属框的面积
  D.增大“热电材料”的厚度
  通过对考试试卷分析,我们发现凡是“背公式、记题型”的学生得分率较低,而平时思想活跃、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得分率较高。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并要有“问题”的哲学观: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一方面问题越多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问题越少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三、视觉情景法
  
  多媒体视觉情景——利用多媒体(如PPT软件)制作动画片,通过“视觉情景”对物理学中比较抽象和无法“视觉”的知识提供“可视”画面,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如在讲授“光的波粒二像性”,“氢原子的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等抽象和不可见的内容时,我采用“势觉情景”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物视觉情景——通过物理实验、图片演示、实物模拟等手段,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情景渲染,通过“真实的情景”强化视觉效果,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如光的干涉(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和衍射(圆孔衍射、圆板衍射、单缝衍射);特别是在讲授“光的色散”时,通过“图像情景”教学提供的视觉信息,使学生平时难以接受的“频率、折射率和光速之间的关系”,在一次教学中就得到较好的解决。通过多次的测试,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遗忘率较其他内容低得多。
  颜色视觉情景——通过板书的“颜色、层次”。不同的颜色能刺激人的视觉,不同颜色的对比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一是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板书的“颜色要素”来突出重点;二是在板书时充分考虑到“层次要素”,通过“层次要素”揭示知识的和谐和有序,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冲动。实践证明,板书的“颜色要素”和“层次要素”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四、情感情景法
  
  从开发学生的潜能来看,教学过程应存在两种“场”,一是“知识场”,二是“情感场”,只有当这两种“场”产生“共振”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喜悦、快乐的心情,积极、热情的情绪,对学生采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采用“情景吸引法”(无声或有声,无形或有形)。通过动态调节“情感场”,使“两场”产生“干涉和衍射”,达到“波动场”的能量合理分配,而不是均匀分配。
  二是周期性营造“情感场”。自然规律都是周期性变化的,周期性才表现出丰富多彩性,音乐讲究旋律的变化,书画讲究虚实结合,曲直和谐,没有变化(定数)就没有审美体验,更谈不上审美冲动。因此,在教学中的“情感场”一定要有“变数”,如“有声语言”的抑扬顿挫,“形体语言”的“动与静”,“情绪语言”的“高与低”,“表情语言”的“爱与恨”等。
  
  五、实践情景法
  
  教学中通过讲练结合、讨论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叫“参与情景训练法”。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过程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五官,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我们的具体作法:一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二是师生共同参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进行研究性实践(理论分析或实验验证),四是形成论文。
  例如:学生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后,一方面为它的故事情节所感动,另一方面也为庞大、坚固、豪华的泰坦尼克号触冰而沉没的悲剧而困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组织了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和研究,学生得到了如下的收获:一是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二是发现了“冰海沉船”之谜:当船舷对竖直线的倾斜角大于1.15°时,冰块就会长时间地压在船舷上,最终将会把船舷压破,从而导致“冰海沉船”,导致“冰海沉船”的船舷对竖直线的倾斜角称为“沉船临界角”。三是提出了防止“冰海沉船”的方法:(1)可通过改造船体使船舷对竖直线的倾斜角小于“沉船临界角”,破冰船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2)在保持流线型船体的前提下,可通过在船体涂上某种材料以增加冰与船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从而增大“沉船临界角”。
  根据《统计学原理》的指数分析理论算出的“兴趣指数”,学生对“口诀情景”的兴趣指数最大,对“实践情景”的兴趣指数最小。从统计规律可以看出:(1)我们在物理学教学中要重视“口诀情景”教学法;(2)“实践情景”教学法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也反映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还没有形成习惯和大环境。从高三的“综合科”测验情况来看,凡是参加了一次全过程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其考试成绩远高于其他学生。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探讨HBeAg 阴性CH- B 患者血清HBV- DNA 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PCR法对经肝穿活检确诊的52 例HBeAg 阴性,33 例HBeAg 阳性CH- B 血清进行了HBV- DNA 含量检测,并将HBeAg 阳性与阴性患者HBV- DNA 含量、HBeAg 阴性HBV- DNA 高水平与
解码原本是个计算机词汇,是用特定方法将信息从已经编码的形式恢复到编码前原状的过程,广泛应用于无线电技术和通讯等方面。在医疗行业,精神科医生常常被誉为精神解码者,通过具体
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充满智慧、充满活力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容纳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所以对哲学的教学应是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教学。哲学又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刚刚踏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哲学真有点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感觉。如何让学生更简单、更直接地接受哲学呢?  教学难点例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意识,这个问题是整个哲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心中疑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来社会各界哗然,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以年薪8到10万元招聘15名人才“卖猪肉”,引来包括中大,华工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感知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快乐地写作。  一、丰富校园生活 激发写作热情  校园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充分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少先队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丰富校园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热情。  彭俊锋同学在《一次难忘的活动》中这样写:“那天的课外活动,
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科学课教学中也要注意关注课堂的教学细节。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
《湖南教育》下旬刊2009年第10期“教研在线”栏目刊登了长沙市岳麓区张新春老师主持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及其提升途径研究》的一组文章,并配有“编者按”.“编者按”
若高年级学生习得习作修改之法,能有效减少教师批改习作的时间与精力,让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习作中减负,腾出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教育教学难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提高修改习作的水平,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学生习作之花的绽放添肥加料,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习作修改的五步法,让学生常用  1. 自改。学生写完习作后,要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做到三看:一看常规内容,语
语文教学历来都很重视作文教学,然而,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得不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模式作文”。那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我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