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预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所作。文章以一个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通过作者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个侧面。
  
  教学目标
  本设计立足于体现主题核心课程观。在深入研读此文的基础上,着力于打开学生的视野,通过相关文本的穿插和引入,构建开放的、有内在紧密关联性的课程视野,展现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课程资源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郁达夫《怀鲁迅》、箫红《回忆鲁迅先生》、臧克家《有的人》、鲁迅本人的相关作品,如《“碰壁”之后》、《“碰壁”之余》、《鲁迅的遗嘱》等。
  
  教学流程
  
  一、不能不说鲁迅
  
  先请学生谈谈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鲁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不说鲁迅呢?
  
  二、向鲁迅走去
  
  1.1945年,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际,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纪念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初步触摸感知文本。
  ①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②请学生任选课文一个自然段读读,随机纠正、点评。
  3.默读课文,思考:关于鲁迅先生,在侄女周晔的记忆中,哪些情景最令她难以忘怀?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人们眼中的鲁迅
  
  板块一: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周晔眼中的鲁迅。
  预设的几个主要教学生成点:以下环节需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水浒》。(略处理)
  (1) 理解两个成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周晔与伯父谈到了《水浒》,虽然“我”确实读了这本书,但老实说“我”是怎么读的?
  (2)理解伯父的批评。
  (3)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2.趣谈“碰壁”。(重点处理)
  (1) 自由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
  (2) 我们一起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好吗?师生共读这部分内容。
  (3)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或者哪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体会在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背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4)伯父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周晔,却要采取这样含蓄的方式?
  3.救助车夫。(重点处理)
  (1)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情节,但有些细节却让我们不能不怦然心动。你看看,是哪些细节打动了我们?默读这部分课文,边默读边圈划。
  (2)学生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如爸爸和伯父给车夫换药的场面、给车夫钱的场面等等,随机谈体会。
  (3)其实,最让周晔难以忘怀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细节。
  ①这严肃的表情背后是一颗怎样的心呢?这深深的叹息里又有着多么复杂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文字,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
  ②鲁迅先生在为谁而叹息呢?学生谈感受,老师随机进行点评。
  ③鲁迅先生思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的叹息!再读读这段文字,感受那份复杂的情感。
  ④再读读这段文字,让那严肃的表情、让那深沉的叹息,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留在我们一生的记忆里。
  板块二:与伯父诀别的时刻——别人眼中的鲁迅
  1.关照女佣。(略处理)
  (1)刚才,我们看到了周晔眼中的鲁迅。那么别人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读阿三的话。
  (2)如果想了解更多,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著名女作家萧红写下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听了阿三的叙述,回想鲁迅先生对那位黄包车夫的救助,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痛别鲁迅。(重点处理)
  (1)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
  大家都要最后看一眼这个伟大的人物——鲁迅先生!著名作家巴金当时还是一个青年,他曾经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学生先自由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关文字,交流:你看见谁来吊唁鲁迅先生了?当你了解了这些,再来读读这一段文字,感受那份万人同悲的场面。
  (2)心声流淌。
  ①前来送葬的人群之中也许就有阿三……
  ②被伯父曾经救助过的车夫也来了……
  ③幼小的周晔不由得想到……
  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试着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都想起了什么呢?用笔写下来。
  学生写句子,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再读读这段文字,相信此时此刻,这份真挚的情感、这份深重的悲哀,你也能体会到。
  (3)鲁迅先生曾经大声呼吁:“救救孩子!”鲁迅先生去世了,大家也就失去了一个爱护自己的友人了。再读读这一段文字,把对先生的崇敬和爱戴融进去。
  (4)历史忠实地为我们拍下了这个令人心碎的时刻。(播放一组鲁迅逝世的图片,边播放边解说)看了这一组图片,再读读这一段文字。
  
  四、鲁迅留给我们的……
  
  鲁迅离开我们已经快70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又实在是太多太多!
  (1)1949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曾经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有的人》。学生自由读这首诗。
  (2)著名作家郁达夫在鲁迅先生去世两天后,在万分悲痛中写下了《怀鲁迅》一文。其中的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出示——郁达夫《怀鲁迅》片段)
  (3)鲁迅留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推荐阅读书目。
其他文献
提起老年人健身,大家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跑步、打球、练拳、跳舞等一些常见的运动。其实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别出心裁的健身法,可供老年朋友选择。
脑溢血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因素相关。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溢血的最主要因素。采用下列十二种方法。可预防脑溢血的发生。1.稳血压及时发现并认真治疗高血压,定期检查,
如何让学生从小就喜爱读书并形成习惯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阅读指导精心策划。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第一次集体阅
对患有产后瘫痪的母猪分别采用西药、西药结合穴位、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西药、西药结合穴位、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瘫
"佛系青年"是"丧文化"的延续性发展,是近年来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新样本。"佛系青年"群体表现出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自我效能感与自我价值感低等基本特
每个学生都要做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因此,语文家庭作业要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把语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都得到提高,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一、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设计融科学性与趣味性
作文是小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综合练习,是衡量其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更是学生作为主观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五文”入手。    一、求真求实,在生活游戏中“描文”    朱自清先生曾说:“写作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同